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吳傳華 李新烽:加強中非學術研究 深化中非文明互鑒——寫在中國非洲研究院成立之際

吳傳華 李新烽:加強中非學術研究 深化中非文明互鑒——寫在中國非洲研究院成立之際

人間四月,萬物復甦,春意盎然。七十華誕,中華大地,普天同慶。在這春暖花開的美好季節,在這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特殊年份,中國非洲研究院正式成立!這是深化中非文明互鑒的一項重要舉措,是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重要成果之一

中國非洲研究院院徽介紹

中國非洲研究院院徽設計主體是一個逐漸打開的竹簡,象徵著我國在世界文化知識傳播上的重要作用,其下側的車輪著陸於絲綢之路:上面的綠色代表和平、中間的棕色代表土地、下面的藍色代表海洋,架設起在中國和非洲之間文化交流、文明互鑒的橋樑。整張圖用傳統回字紋圍合,形成一艘中國古帆船,象徵著我國正在海上絲綢之路上揚起新的風帆,乘風破浪,開拓前行。竹簡代表知識,車輪與帆船代表交流,兩部分緊緊相扣,寓意中國和非洲的智庫攜起手來,竭盡才智,為中非文化交流、文明互鑒、合作共贏出謀劃策,為中非共建「一帶一路」、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中國非洲研究院」七個大字採用顏體,有一種手寫感,與古帆船協調一致,使整個畫面有一種動感。兩側的橄欖枝象徵著和平,與絲綢之路上的綠色相映照,同時與非洲聯盟徽標上的橄欖枝相呼應,代表著中非人民對和平的共同嚮往和珍視。中非關係正在沿著「一帶一路」不斷深入發展。這一院徽設計,通過中非人文歷史多項文化符號的有機結合,蘊含著中國與非洲共同打造責任共擔、合作共贏、幸福共享、文化共興、安全共築、和諧共生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深遠意義。

中國非洲研究院成立的背景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方面,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人類社會共同的訴求;另一方面,霸權主義、單邊主義、恐怖主義、戰亂衝突、發展失衡、全球治理等問題給人類社會帶來嚴峻挑戰。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非洲發展迎來新時期。中國與非洲雖然在地理上相距遙遠,但是中非交往源遠流長,中非友誼根深蒂固,中非友好合作深入人心。經過長期共同努力,中非關係迎來了大發展、大繁榮、大合作的黃金時代。2018年9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功舉辦,將中非關係提升至一個新的歷史水平,雙方致力於共築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樹立典範。

設立中國非洲研究院,是習近平同志在北京峰會上宣布的加強中非交流合作的重要舉措之一,是中非領導人達成的一項重要共識,是列入《中非合作論壇北京行動計劃(2019—2021年)》的一項重要內容。北京峰會以後,中國社會科學院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指示精神,落實中非領導人重要共識,緊鑼密鼓地進行各項籌備工作。在中非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經過半年多的精心準備,中國非洲研究院正式成立。

中國非洲研究院成立的意義

中國非洲研究院的成立對於加強中非學術研究,提升中非話語權,擴大中非人文交流,深化中非文明互鑒,進而推動中非友好合作關係全面深入發展,均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一)成立中國非洲研究院有利於進一步擴大中非人文交流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人文交流是中非之間加深了解、建立互信、增進友誼的橋樑,對於推動中非關係深入發展和共築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早在2013年3月,習近平同志訪問坦尚尼亞時就指出,「我們要更加重視中非人文交流,增進中非人民的相互了解和認知,厚植中非友好事業的社會基礎」。但不可否認,與快速發展的中非政治關係和經貿合作相比,中非人文交流與合作則顯得相對滯後、相對薄弱,被認為是中非關係的「短板」。中非雙方需要共同努力,補齊這一「短板」,這有利於中非關係的全面均衡發展。成立中國非洲研究院,是進一步擴大中非人文交流的需要

(二)成立中國非洲研究院有利於進一步深化中非文明互鑒

世界因多樣文明而豐富多彩,文明因交流互鑒而熠熠生輝。中國和非洲都擁有引以為榮的燦爛文明,雙方文明交往源遠流長,文明互鑒由來已久,是中非人民心靈溝通的橋樑和友誼的紐帶。進入新時代,中非文明在彼此尊重、相互欣賞、美美與共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交流,深化互鑒,對加強中非相互直接了解,深化中非友好合作,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與世界和平發展事業具有重要意義;對推動世界不同文明之間平等對話,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成立中國非洲研究院,是進一步深化中非文明互鑒的需要

(三)成立中國非洲研究院有利於進一步提升中非話語權

中非合作不斷深化擴大,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與此同時,有的西方國家不時泛起一些肆意抹黑、惡意攻擊中非關係的不實論調,諸如「新殖民主義論」「資源掠奪論」「債務陷阱論」等,給中非關係發展帶來一定干擾。「鞋子是否合腳只有自己知道」,對中非關係最有發言權的應該是中非人民自己,而非「他者」。習近平同志指出,任何人都不能破壞中非人民的大團結,不能以想像和臆測否定中非合作的顯著成就。但是,由於西方仍然掌握著世界話語霸權,中非關係往往「處在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中非雙方在國際上的話語權亟待提升。為此,在學術領域,中非學術界需要加強相關研究,及時推出研究成果,講述中國與非洲的真實故事,客觀積極地反映中非關係,向世界發出中非學者共同的聲音,顯得日益緊迫而重要。成立中國非洲研究院,是進一步提升中非話語權的需要

(四)成立中國非洲研究院有利於進一步加強中非學術研究

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我國的非洲研究取得長足進展,特別是近年來呈現蓬勃發展之勢,為加強中非文明互鑒、促進中非關係發展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但是,我國的非洲研究仍然無法滿足時代和中非關係發展的需要,尚未建立完善的、高水平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一些領域的研究還不夠專業、不夠深入、不夠及時,學術原創能力不夠強,與國際上尤其西方國家的非洲研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按照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總要求,我國的非洲研究和中非關係研究亟待進一步加強。與此同時,非洲學術界對中國和中非關係的研究也需要不斷提升。中國的非洲研究、非洲的中國研究以及中非雙方對中非關係的研究,歸根結底要靠中國和非洲的專家學者來進行。鑒於此,中非學術界在自主創新研究的基礎上,加強交流與合作,加強聯合研究,通過生產知識、運用知識和分享知識,逐步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對各自發展和中非關係發展均具有長遠意義。成立中國非洲研究院,是進一步加強中非學術研究的需要

總之,成立中國非洲研究院是中非關係發展的需要,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在中非關係大發展的時代,中國非洲研究院正式成立,可謂適逢其時;在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國非洲研究院正式成立,實乃盛世之舉。

中國非洲研究院的宗旨

中國非洲研究院旨在加強中非學術研究,深化中非文明互鑒,促進中非治國理政經驗交流,為中非共同建設「一帶一路」,共同打造中非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攜手共築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中國非洲研究院將著力發揮好交流平台作用、研究基地作用、人才高地作用和傳播窗口作用。

(一)發揮好交流平台作用,促進中非人心相通

人之相交,在於相識;人之相識,在於交心。學術交流與合作在促進中非人心相通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國人習慣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來闡釋學問研究過程中的相互交流、取長補短的重要性。中國非洲研究院將為促進中非學術交流、密切中非學術交往、加強中非學術合作提供一個廣闊平台

(二)發揮好研究基地作用,組織開展合作研究

中國非洲研究院致力於支持非洲研究和中非關係研究,也支持非洲學者加強對中國的研究,尤其是加強中非治國理政經驗交流方面的研究。中國非洲研究院既注重基礎理論研究,又關注現實應用研究;既加強傳統學科研究,又開展新興學科和邊緣學科研究,同時支持跨學科研究。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逐步建立起自主的、完善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

非洲諺語說,「一隻手無法將葫蘆罐子放在頭上。」只有兩手共同用力才能舉起重物,只有雙方一起合作才能實現共贏。本著合作共贏的精神,中國非洲研究院鼓勵和支持中非專家學者加強合作研究,開展聯合研究,發揚「廉不言貧,勤不道苦」的精神,多承擔合作課題,多出優秀合作成果,助力中非關係健康穩定發展。要實現這些目標,就需要中非學者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

(三)發揮好人才高地作用,培養高端專業人才

國家要發展,事業要推進,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才短缺是阻礙非洲大陸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同樣人才問題也是事關中國發展的重大問題。學術研究領域更是需要高水平的專業人才,需要建立可持續研究的人才梯隊。中國非洲研究院也肩負著培養人才的光榮使命,加強人才培養是其重要職責和功能之一。中國非洲研究院將與非洲同仁加強合作,採取多種形式,創造各種條件,不斷加大支持力度,努力培養中國的「非洲通」人才,培養非洲的「中國通」人才,培養中非關係研究領域的高端專業人才,為中非實現共同發展和中非友好合作持續深入發展提供不可或缺的人才支持。

(四)發揮好傳播窗口作用,講好中非友好故

研究好、記錄好、講述好中非友好合作關係,是中非學者所肩負的重大歷史責任所在。為此,中非學術界通過自己的研究,講述中國與非洲的真實故事,客觀積極地反映中非關係,為中非合作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並且向世界發出中非學者共同的聲音,不斷提升中非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兼具現實與長遠意義。對於中非關係中出現的一些「雜音」甚至詆毀,中非學界需要以自己的視角,通過自己的研究,形成自己的觀點,全面客觀解讀中非關係。對於中非關係中確實存在的一些問題,中非學界要以建設性、負責任的態度進行深入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為中非關係健康穩定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在這方面,中國非洲研究院將大有可為。

中國非洲研究院的運行

中國非洲研究院致力於促進中非友好合作,積極探索創新性工作方式,實行國際化運行安排。中國非洲研究院將設立國際顧問委員會,邀請中非前政要、知名專家學者和社會知名人士擔任委員,為中國非洲研究院的長期發展進行戰略指導和規劃,不斷擴大和提升影響力。中國非洲研究院計劃在一些有條件的非洲國家設立分院,與有關非洲國家的重要學術機構進行戰略合作,形成輻射非洲各次區域的人文與智庫交流合作網路,為促進中非人文交流、深化中非文明互鑒發揮重要積極作用。

中國非洲研究院將依託中國社會科學院雄厚的研究力量和對非洲交流合作的良好基礎,團結和凝聚國內非洲研究工作者,聯合非洲各國專家學者,開拓進取,勇於創新,全面加強對非洲和中非關係的研究,支持非洲對中國的研究,多出高質量研究成果,多培養有用人才,不斷增強學術影響力,提升國際話語權,辦成有實力、有影響力的重要研究機構和國際知名智庫。

具體說來,中國非洲研究院將以多種方式和渠道組織開展工作,呈現融研究、交流、培訓、傳播於一體的工作格局,充分體現高端性、綜合性、專業性、持續性的工作特點。中國非洲研究院支持中非學術界開展共同研究、學術互訪、專題研討、人才培訓等多種形式的交流合作。

(一)開展中非合作研究

中國非洲研究院大力支持中非學術界開展合作研究,每年進行中非合作研究項目招標,由中非學者圍繞共同關注的重大議題,形成聯合課題組,開展專題研究,發布共同研究成果。目前共有18個中非合作研究課題正在進行之中,另有32個合作課題將陸續啟動,其他一系列中非學術交流與合作項目將同時展開。當前中國非洲研究院重點支持的研究領域包括:「一帶一路」建設、中非命運共同體構建、中非經貿合作、基礎設施建設、減貧惠民、生態環保、和平安全、文明互鑒等。

(二)支持中非學者互訪

中國的非洲研究者最需要到非洲去,非洲的中國研究者最需要到中國來。中國非洲研究院大力支持學者互訪,努力為中非學者創造良好的調研條件。中國非洲研究院每年將多次組派中國學者訪問非洲,開展實地調研、學術研討與聯合研究;同時儘可能多地邀請非洲專家學者訪華,並且根據他們的研究領域有針對性地安排學術交流和調研內容,幫助其全面深入了解我國發展成就和發展道路,增強訪問效果,多出研究成果。中國非洲研究院還積極承擔國家部委委派的相關任務,如「非洲論壇」「非洲英語國家學者訪華團」項目等。

(三)舉辦學術研討會

中國非洲研究院擬推出「中非研究論壇」,與非洲學術界通力合作,在中國和非洲輪流舉辦年會。會議將邀請中非研究機構、重要智庫、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以及政府官員、企業界代表、媒體記者等與會,最終形成論文集、學術論文、信息報送、媒體報道等會議成果,通過堅持不懈地努力將其打造成中非學術研究、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鑒的知名品牌項目。此外,中國非洲研究院還將圍繞國際形勢和中非關係重大議題、圍繞加強中非治國理政經驗交流,適時舉辦有關國內和國際學術研討會,為中非關係發展集思廣益、建言獻策。

(四)加強人才培訓

中國非洲研究院將積極對接和承擔國家援外項目,實施非洲優秀青年專家學者研修項目,結合非洲國家發展戰略和「一帶一路」建設等需要,舉辦短期專題研修班、中長期專業課程項目等,努力為非洲國家培養專業學術人才,為中非友好合作培養年輕一代知華友華人士,促進中非關係長遠可持續發展。

(五)擴大成果傳播

為了擴大中非學術交流園地,促進學術成果傳播,中國非洲研究院將創辦《中國非洲學刊》,這是中國首份非洲區域研究多語種學術期刊。《中國非洲學刊》秉持學術性、創新性和開放性的原則,刊發國內外關於非洲研究、中國研究和中非關係研究的高水平學術論文,以中、英、法三種文字在海內外同時出版發行。本刊致力於推介專業領域內的優秀學術成果、促進學術交流、反映學界動態,服務於中非學術話語體系構建,服務於中非關係穩健前行,服務於中非共同發展和中非命運共同體建設。《中國非洲學刊》將立足中國和非洲,放眼世界,緊扣時代脈搏,把握學術前沿,牢記初心,砥礪前行,努力打造一流的國際學術刊物

將於2019年9月23日正式創刊的《中國非洲學刊》中英文版封面

與此同時,中國非洲研究院還設立了專門的網站,反映中非學界動態,發布重要研究成果,宣介中非合作重大進展,與非洲學術機構開展合作,推介中非優秀學術成果,豐富中非思想文化交流。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黃琲 排版編輯:黃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劉振江:落實責任擔當 培育時代新人
張大為:在實踐中不斷發展中國傳統文論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