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寶寶黏人、愛哭?如何降低分離焦慮,專家這麼建議

寶寶黏人、愛哭?如何降低分離焦慮,專家這麼建議

「我不要去上學」早上7點多,小明媽媽與4歲兒子站在小區門口,等著幼兒園校車,小明總是緊握著媽媽的手,車門一打開,就開始哭鬧,吵著不要上學,這情況已經持續2、3個星期,讓爸媽相當頭痛,不知如何解決。

寶寶黏人、愛哭?如何降低分離焦慮,專家這麼建議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分離焦慮是小朋友情緒發展過程的正常現象,大多數寶寶和主要照顧者之間形成特定的依附關係,大約至7~9個月大時,寶寶如果看不見照顧者,就會哭鬧,這就是分離焦慮的開始。

幼兒哭鬧抗議,常讓照顧者產生緊張、不舒服等感覺,但也這意味著寶寶在認知及社會情緒能力的發展里程碑又往前邁進了一大步,將持續與主要照顧者形成一種信任的依附關係。

分離焦慮約在1歲~1歲半左右達到高峰,隨著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成熟,以及穩定的依附關係帶來的信心與安全感,到了2~3歲,孩子就會相信照顧者短暫離開,仍會再回來,而逐漸降低分離焦慮,養成獨立個性。

因此,一般來說,當孩子上幼兒園、讀小學時,通常比較少看到強烈的分離焦慮。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在處於分離情境時,出現強烈過度的焦慮、害怕,且時間超過4個星期,建議尋求專業人員評估,是否為分離焦慮症。

臨床顯示,個性較退縮、適應性較差的孩子,在面對分離情境時,比較容易焦慮、害怕,但這屬於孩子的先天氣質與性格,並沒有好壞及對錯,家長應了解與接納,避免使用責罵、威脅等教養方式。

寶寶黏人、愛哭?如何降低分離焦慮,專家這麼建議

以溫和堅定的態度道別,及再三保證「我會回來接你」,並和孩子一起找到可以令人安心環境的著力點,循序漸進地鼓勵孩子嘗試,協助孩子慢慢和新環境中的人事物接觸及建立關係。

在處理孩子分離焦慮時,最忌諱否定幼兒的情緒,更不能說「有什麼好哭的」,或是威脅「再哭我就不愛你、不喜歡你了」,這會讓孩子很受傷。

此外,試著了解孩子害怕及擔心的原因,站在孩子的立場理解他的焦慮、害怕、擔心、煩惱等情緒,並鼓勵他表達想法及感受。

再者,維持溫和堅定的態度,帶著孩子到校門口或者孩子坐上娃娃車要離開時,以溫和堅定的態度和孩子道別,說完再見就離開,不要上演十八相送的戲碼。

家長還可事先與孩子做好約定,以一個大大的擁抱或親親作為分離時的安心儀式,或是允許孩子帶著熟悉的玩偶或小被子、奶嘴等替代物品,滿足他的安全感。

此外,家長可以多陪著孩子認識新環境,和老師或1、2位同學多一些互動,或是放學後邀請同學來家裡玩,並鼓勵孩子觀察及分享在學校里好玩有趣的事情。

寶寶黏人、愛哭?如何降低分離焦慮,專家這麼建議

要是發現孩子在認知、語言、動作、社會情緒等各方面出現落後情形,或是充滿挫折及壓力,建議兒童醫院及時就診,通過專業人員讓孩子更快面對挑戰及適應環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鴿子醫生育兒 的精彩文章:

吃了水果、蔬菜沙拉,孕婦高燒4天,孩子一出生患重症
為人媳婦,都一定曾有過的孤獨感

TAG:鴿子醫生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