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書寫中的一個小動作,瞬間提升書法質量
楷書書寫中的一個小動作,瞬間提升書法質量
人們在寫楷書時,往往都是在點畫、字形上下功夫,使得字形很准,這樣看起來就顯得"功夫"到位了,達到了形似的程度。但是,欣賞楷書並不是只看到外形相似,更重要的還是要考察用筆和細節,如果這些方面達不到要求,再相似的外形只能是徒有其表。
我們以顏體書法《顏勤禮碑》為例,說明一下這個細節究竟表現在哪裡。
《顏勤禮碑》簡介
這個碑是顏真卿在71歲時所作,是為曾祖父顏勤禮所撰寫並立下的神功碑,其中記述了曾孫、玄孫的一些事迹。北宋初期的文學家歐陽修曾經在他的文獻中記述了此碑,但後來一直被埋入土中,直到清朝時期才在長安被發現,因此這個碑保存得是比較完整的。
顏真卿的書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他50歲以前的作品,代表作《多寶塔碑》等,這也是顏真卿繼承傳統,以古為師的階段,是他不斷實踐的時期,因此,這個時期的作品大都缺少他本人的一些氣質,更多地是以"法度"為基,表現了顏真卿在書法學習中的追求精神。二是50歲到60歲時,這個階段是顏真卿書法的成熟時期,據考究,這也是他書法作品最為多產的時期,多達28件,其代表作有《郭家廟碑》等,行書《祭侄文稿》就誕生在這個時期,這是他在人生遇到很多不如人意的災難時期,因此,作品中主要是他氣節的寫照,和寬博人格的表現。三是60歲以後,此時的顏真卿已進入暮年,世事洞明,寄情于山水之間,書法則更去掉了"火",不溫不燥,不疾不徐,代表作有《顏勤禮碑》等。
作品特點
《顏勤禮碑》誕生於顏真卿的晚年,其字形內緊外松,內方外圓,點畫橫細豎粗,用筆多為篆籀筆法,整體氣象高古樸拙,雄渾蒼茫,氣象爛漫,融入了書者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是歷史上不可多得的書法寶典和後世學習書法的楷模典範。
學習方法
對《顏勤禮碑》書法的學習,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點畫:
《顏勤禮碑》楷書的點畫是不拘一格的,是書者暮年功到自然成的一件作品,因此,它的點畫可以說是"隨心所欲"的書寫,學習時要注意歸納總結,從一點一滴學起,只有全面掌握好以後,在後面的書寫中才能應用自如,這個過程是:不像——像——不像,意思就是說,剛開始我們會寫得不像,後來再寫得像,最後就是不一定與他的像,是自己根據字形的需要的不像。舉個例子,"交"字的點,原來他是方點,剛開始怎麼也寫不像,後來學會了,與字帖上的一樣了,說明學會了,再離開字帖自己寫的時候,我們可以對它進行變化,寫成尖點了,這就是不像。但這個過程就是學習和出帖的過程,要注意根據字形、整體的變化做到隨機應變。
字形:
《顏勤禮碑》的字形大都是內緊外松、外圓內方的風格,在書寫時要注意這個特點,只有形似了,才有可能進一步理解和把握它的精神內涵。初學者練習字形時要從勾摹開始,不能信手就寫,否則習慣難以改變。字形的學習,要結合點畫特點進行,比如橫細豎粗,折畫的分離就帶有篆籀筆法,並非是直接轉折而來。
筆法:
前面說過了,《顏勤禮碑》的用筆特點主要是篆籀用筆,那麼,什麼是篆籀用筆呢?篆,是篆書,籀,是籀文,籀文是先秦時期的一種文字,也是大篆的一種,其代表作有《石鼓文》。寫楷書的時候用到了篆籀筆法,這本來是兩個意思,篆書就是篆書,楷書就是楷書,這裡要注意一點,就是篆籀筆法,而不是篆籀。篆籀的筆法就是中鋒用筆,楷書中方筆較多,但篆籀中圓筆較多,在《顏勤禮碑》中是方圓結合的用筆,因此字就顯得大氣寬博,雄渾肅穆了。
上面的這個解釋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存在一些疑惑,真正地在書寫中卻難以把握了,到底是用圓筆還是用方筆?一時無從下手。這個問題,只要注意一點,那就是盡量做到"形似"即可,如果對書法還有更深、更高的要求時,建議要學習篆書,獲得其筆法和用筆特點,為楷書的學習打下更好的基礎,這不是本文的重點。
細節及處理方法
我們以觀察《顏勤禮碑》書法特點時發現,它的豎鉤"亅"中的鉤,並不是像其它楷書鉤得那麼明顯,而是像一個幼芽那樣,從豎畫中"生"出來,對於很多初學書法的人來說都被忽略了,如果我們把這個細節忽略掉了,就會失去顏體書法的本質了,這也是書法評判中的一個重點問題。
在書寫時,寫完豎畫向左上方挑出,等豎畫頓筆完成後,不要離開紙面調整筆鋒,再由重到輕向左上方推送,需要注意兩點,一是推送的距離不可過遠,遠了這個"芽"就長了,不符合顏體風格,二是推送的速度不可過快,有些人認為這個點畫太小了,隨便一寫就行了,實際上,就是因為這個"隨便",會帶壞細節和整體,書寫中多多體會這個"小芽"的寫法,是會得到一些感受的。
另外,學習《顏勤禮碑》書法,還要加強思想修養和學識儲備,在《顏勤禮碑》的書法中,作為晚年時期的顏真卿,他把一生的學養、品格、氣度及學書歷程都"寫"進去了,作為書法學習者,除了要學習顏真卿的書法法度規矩和用筆字形外,還要學習他的人品、胸懷和修養,以此來滋養書法,使自己的書法獲得更為豐富的精神內涵。(文/郭宗吾)
本文由《太一智慧書畫藝術》平台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TAG:太一智慧書畫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