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黃帝的結局,黃帝升天
黃帝的結局,在《史記;五帝本紀》中沒有具體的情節,因為那是頗富於神話性的,不「雅馴」的;而在《史記?封禪書》中卻有記載,因為《封禪書》是專寫祭祀和神話、仙話的篇章。故事梗概是這樣的:
黃帝採集首山(在今山西永濟北)之銅,在荊山(今陝西富平西南)之下鑄造寶鼎。鼎鑄成之後,有垂著鬍鬚的龍自天而下,來迎接黃帝上天。黃帝騎上了龍,群臣和後宮跟隨黃帝騎上龍的有七十多人,龍便拖著黃帝等人飛上天空。其餘的小臣,沒有騎上龍,便都扯著龍的鬍鬚。
鬍鬚折斷了,小臣們都墜落下來,還墜下黃帝的一條弓。百姓們仰望著黃帝上了天,便抱著弓和龍鬚哭號起來。後世便把黃帝上天這個地方稱為「鼎湖」,墜下的弓稱為「烏號」。黃帝的墓在橋山(在今陝西黃陵縣),而按照黃帝升天的傳說,橋山的黃帝墓並沒有埋著黃帝的真身,那不過只是一座衣冠冡而已。
歷史的影子
黃帝原是神話人物,是天上的上帝。他降自於天,後來又騎龍回到了天宮。但如此說來,黃帝是否只是生活在虛無飄渺的神話世界,而毫無真實的歷史內涵呢?不能這麼簡單地看問題。
我們知道:世界上一切民族的較為原始的神話,看起來好像是脫離現實,不著邊際的,但那都是通過人的觀念創造出來的,是客觀事物對人的意識形態的一種反映。它雖然不能直接而完全地反映歷史的現實,卻可以間接地、曲折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些歷史情況。有時好像歷史的倒影,也像在水波激蕩下的若明若暗,若隱若現的影像。學者們通常稱之為史影——歷史的影子
儘管黃帝的神話很神奇,有的在今天看起來很荒誕,但它畢竟是反映了一個時代的史影。這是一個從原始社會逐漸進入文明社會的時代,在考古學上相當於仰韶文化的晚期,約在公元前4000-3000年左右。它的中心地區是黃河中游,包括今天的陝西、山西、河南、河北等省。影響所及,西到甘肅,東到山東,北到蒙古草原的邊緣,南到兩湖。
這個時代的主要特徵是:
第一,生產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完成了許多發明創造。
第二,部落戰爭擴大化,部落之間的聯合與兼并,發展為規模較大的部落聯盟,也就是國家的前身。
第三,有了圖畫文字或早期的象形文字。
第四,黃炎兩大部落(或部落聯盟)的融合,為漢民族的形成打下了初步的基礎。
黃帝是神還是人,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一個符號也好,是一種觀念也好,總是民族之根的象徵。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已經形成了一種堅強的凝聚力,為國內乃至全世界廣大的華人所認同,這就必然會在民族振興的偉大事業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TAG:天空因海而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