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光明,眼前無是非
看文章時,請讓音樂陪伴你!
願你的生命活成天籟!
心中有風景,眼前無是非。
「沒什麼,我就是看不慣她做作、顯擺炫耀、油嘴滑舌、吹牛嘚瑟的樣子。」
你會遇到看不慣的人和事嗎?當看別人不順眼時,到底是什麼心理在作祟?
想要克服這種心理,又該從何做起?
萬千世界,無奇不有,勾勒出豐富多彩的模樣。
著名哲學家羅素說:「須知參差多態,才是幸福的本源。」
如果天空永遠只是藍色,我們便無法看到絢麗多彩的黃昏和晚霞;
如果所有花朵都只有一種顏色,我們便看不到奼紫嫣紅的春天;
如果所有人都一個模樣,那這個世界該有多無趣。
老子早就道出了這個本質:「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世間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看別人不順眼,本質來源於不認同,即觀點或意見的相左。
其實,大多數事情本無絕對的對錯之分,每個人的認知來源於各自不同的生活經歷和體驗。
只要跟自己不同,便看不慣,把自己的價值觀當唯一,甚至固執地要求別人按照自己的標準行事,這是狹隘和局限。
正如,在正常人的認知里,一年有四季。
可蚱蜢春生秋死,一生只經過三季,從沒見過冬天,在蚱蜢的認知系統里,一年只有三季。
我們諷刺別人:「見識短,不跟小人計較。」
但反過來想想,是不是自己眼光狹隘而不自知呢?
越成熟理智的人,越能看到世間萬物的多面性,便越能包容和尊重他人的差異性。
正所謂「君子和而不同」,在具體的問題上不必奢求一致,但卻不妨礙彼此之間互相欣賞。
北宋兩大名相都有如此胸襟。
司馬光與王安石,一個是保守派,一個是改革派。兩人互為政敵,彼此都認為對方的主張荒謬至極。
王安石大權在握之時,皇帝詢問他對司馬光的看法,王安石大加讚賞。
正因為如此,雖然司馬光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但是並沒有因為大權旁落而陷入悲慘的境地,得以從容地「退江湖之遠。」
後來,王安石遭到彈劾,很多人都以為,王安石害司馬光丟了官,現在皇帝要治他的罪,正是落井下石的好時機。
皇帝詢問司馬光建議,他懇切地說:「嫉惡如仇、胸懷坦蕩、忠心耿耿,有君子之風。」
後人將他倆的這段淵源美譽為「君子之爭」。
有利益之爭的人尚且能如此,更何況在生活中,看不慣的大多是無關緊要之人。
曾有學生問王陽明:「花在深山中自開自落,跟我的心有什麼關係嗎?」
王陽明答:「你沒看到花時,花與心同歸於寂;你看到時,花的顏色一時亮白起來,你說花在哪裡?」
眼中所見之物,其實是內心之物。
也就是說,總是看別人不順眼,覺得別人全身都是缺點時,殊不知這些缺點也存在於自身。
這在心理學上叫「投射效應」。
詩人蘇軾與僧人佛印是好友,有一天,他們一起坐禪。
蘇軾問:「在大師眼裡,我像世間何物?」
佛印答:「像一尊佛。」
蘇軾打趣道:「但我看你倒像是一坨牛屎。」
佛印笑而不語。
蘇軾認為自己佔了上風,一回家便得意地跟妹妹說起這事。
妹妹聽了噗嗤一笑,說:「哥哥,佛家講究佛心自觀,心中有佛,所見皆佛。」
有什麼樣的心境,就會看到什麼樣的人和事。
眼裡有光,目光所及皆是美意;內心無花,似錦繁花與荒蕪無差。
時光易逝,與其將時間耗費在看不慣他人上面,不如轉頭完善自身。
因別人的生活不符合自己的標準,去橫加指點,甚至要求別人應該怎麼做,這是在要求別人滿足自己,是一種自私。
看不慣的背後,有一顆強求的心。
殊不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選擇,都是「不一樣的煙火」。
有修養的人,很少認為自己才是正確的,因為他們同時尊重他人的努力和選擇。
著名哲學家伏爾泰說得好:「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看不慣別人之前,先把自己的生活過好。
學會「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編輯|祥春
審稿|開開 白翔 建君 桂桂 春梅 季煒 亞平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
遊戲觀音
每晚九點
我們一起共修「能量功課」
無論您在哪,
您都可以獨自、或與家人、朋友一起
跟隨無量冥陽兩界,準時同步共修(讀誦)
同頻共振,效果倍增!
這是一個神奇的功課!只需16分鐘即可完成。總閱讀已超過100萬,精選奇蹟分享已超過1000條。
給您信心與能量,解決困惑、疾病!約您每早7:00、每晚9:00共修……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共修感受!
※宏善法師:為何發達?為何衰敗?只因此理!
※聊天注意這三點,讓你成為受歡迎的人!
TAG:禪者Chang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