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是正宗皇室血脈,為何被後人稱扶不起的阿斗,他被後人冤枉了
歷史對今天的我們來說就是一個個謎團,需要我們通過反覆的推敲驗證歷史上的真實事件,歷史上出現過很多英明神武的皇帝,在世人眼中這些皇帝只要做了好事就是明君,那些做過一些糊塗事的皇帝則站到了昏君的行列,三國時期蜀漢的劉備之子劉禪只因投降了曹魏,就被後人認為是扶不起的阿斗,是軟弱無能的皇帝,甚至還有人說他是弱智,那麼劉禪身為漢室血脈,又為何被後人所貶低,其實他是被後人冤枉了。
劉禪的一生可以說是悲慘的一生,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劉禪曾在長坂坡被趙雲救回來,不但如此劉備在小沛大敗後倉皇逃走,劉禪又被拋棄了,後來劉禪被賣到一個富豪家中當了書童,後來這個富豪感覺劉禪很不錯就將她收為養子,甚至還為劉禪娶了老婆,還生了一個兒子,通過種種事件能夠看出,劉禪在早年是有過一段心酸歷程的,從這一點來看劉禪早些年的經過是鍛煉了他的意志力,也讓他學到了如何為人處世及察言觀色。
劉備在臨終前叮囑劉禪一定要聽從丞相諸葛亮的話,而在劉備死後劉禪也是這麼做的,並且還把諸葛亮認為相父,無論大小事都聽諸葛亮的建議和意見,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對諸葛亮的評價都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種說法是對諸葛亮對漢室的做出貢獻的肯定,可是還有一方面,那就是諸葛亮功高蓋主,而且諸葛亮確實是有能力的,所以劉禪也不得不聽從諸葛亮的安排,諸葛亮在死前也為劉禪定好了輔佐人選。
劉禪在幼年時期也學了治世之道,而且還勤學武功,可以說是文武雙全了,可是面對曹魏的攻打,他為何選擇了投降,劉禪在諸葛亮去世後治理蜀國近三十年,一個君主能夠穩定江山三十年,這不得不承認這個人是有一定能力的,只不過劉禪後期寵信太監黃皓,也正因他寵信這個太監,才聽了讒言沒有聽信姜維的話調兵遣將,最終像曹魏大軍投降。
當時曹魏大軍攻破了成都後,劉禪聽了光祿大夫譙周的話,選擇了投降,劉禪被接到了魏國都城洛陽,當時司馬昭怕劉禪「卧薪嘗膽」就去試探他,問劉禪想不想蜀國,正常人在敵人面前為了保命肯定說不想,而劉禪也是這麼做的,可司馬昭也知道就又試探劉禪,說「這句話倒像是郤正說的」而這句話正是郤正教劉禪的,一般人被人揭穿後都會驚慌失措,可是劉禪卻反問道「你怎麼知道這句話是郤正教我的」司馬昭聽完這句話才不再懷疑劉禪會造反,因為在他眼裡劉禪是個沒有智謀的人。
其實我們重新來看這件事,當初劉禪選擇投降也是為了保住蜀國國民的性命,因為當時有規定國君投降後不得傷害其國民,劉禪的做法最起碼讓百姓不用遭受殺戮,二則是他面對司馬昭的試探選擇明哲保身,可能很多人會說劉禪是個貪生怕死的人,可是從當時的政局看蜀國已經衰敗了,很難有機會再雄起,而劉禪不會傻到為了一時的衝動去葬送了性命,這也算是明哲保身,萬一時局有變還能揭竿而起,要是沒了命蜀國就徹底亡了,而且要是自己死了,說不定蜀國就會任人魚肉,可以說劉禪明哲保身是正確的做法,這才使得他投降後得以善終。
從劉禪的一生來看,他是不幸的,他的一生被劉備跟諸葛亮的光芒籠罩了,即使有再大的光芒在世人眼中都是微光,更何況他為了蜀國而投降,更是遭人唾罵,劉禪是那個時代的悲哀,是英雄身後的盾牌,所以說劉禪真的被後人冤枉了,他也是有心無力,因為他沒法抗拒一個時代,去主宰一切。
TAG:歷史劍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