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說勢——劉彥湖

說勢——劉彥湖

說勢——劉彥湖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熹平石經》傳為蔡邕所書。碑石共46個,幾經動亂,原碑早已無存。自宋以來,常有殘石出上,據說現已集存8000多字,字體方正,結構謹嚴,是當時通行的標準字體。

元 鄭 杓:蔡邕鴻都《石經》,為古今不刊之典,張芝、鍾繇,鹹得其道。(《衍極》)

清 康有為:《石經書》字體不同,自蔡邕、堂溪典外,《公羊》末有「臣趙域、議郎臣劉宏、郎中臣張文、臣蘇陵、臣傅楨」。《論語》末題雲「詔書與博士臣左立、郎中臣孫表」。(《廣藝州雙楫》)

說勢——劉彥湖

說 勢

劉彥湖

「勢」在中國古典書論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從最為單純的一點一划,到每個字的字形結構以及相生相發的勢脈關聯,或者某種書體的風神意象,某個書家的風貌特徵等等無不可以用「勢」這一概念來描述。「書勢」還是一個遠較書法、書藝或者書道更為初始的概念。如此重要的概念,應有專文討論,故不揣窳陋,略為申說。

一 形勢

在古典書論中,衛恆的《四體書勢》是較早的信而有微的篇章之一。其敘《草勢》謂出於崔瑗,敘《篆勢》謂出於蔡邕,,而《古文》與《隸勢》則出於衛恆自述,其述《古文字勢》曰:古無別名,謂之字勢。可見衛恆時代論書以勢而無別名,以勢論書至遲在蔡邕所處的漢末經已出現。

蔡邕另一篇重要書論,即宋陳思《書苑菁華》所載的《九勢》。這一篇專門以勢論書的典型之作,全篇計十三句,竟然九處用到「勢」字,首句便開宗明義曰: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這裡「形勢」一詞便是總括,他包含了書法藝術一切可感的豐富而生動的形態,既有「立天定人」即自然萬有予創作者靈性的啟迪,也有「由人復天」即書法賞析者從書法形象中領會到的生命的暗示。

「形」與「勢」合言總括書法藝術的形象,相對而言,「形」偏於靜態的、表象的、結果的;而「勢」偏於動態的、內在的、因緣的。形乃指凝固於一切書寫材料之上的書寫痕迹。而勢強調的是潛蘊於書寫痕迹背後的那些陽舒陰慘、花笑鳥唱的生命意向。形與形之間的關係,環環相生的過程以及書法形象從虛空中得以創生的動力因由。「王羲之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卧鳳闕」,「鍾書如雲鵠游天,群鴻戲海」(蕭衍《古今書人優劣評》)便是以形勢論書。

說勢——劉彥湖

二 體勢

由上述衛恆《四體書勢》可知,筆勢、草勢、隸勢、古文字勢之類,是用勢指代相應的書體的,這是一層意思。《九勢》中說:「字有相向者,有相背者,各有體勢,不可差錯。」體勢尚有另一層意思,那便是字形大勢,如向與背,偃與仰,欹與正,縱與橫。進而有「主筆主勢」之說,是指決定字形大勢的那些關鍵性的筆劃。至若「結勢」一詞,書論中之「勢和體均」、「異體同勢」等語,都是講字形結構的。

三 骨勢

羊欣《采古來能書人名》中云:「王獻之善隸藁,骨勢不及父而媚趣過之。」王僧虔《論書》云:「郗超草書亞於二王,趣媚過其父,骨力不及也。」羊欣之文乃王僧虔奉勸所進,二人論書,言語一轍,可知「骨勢」亦即「骨力」,亦即袁昂《古今書評》所言:「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之個「骨氣」。「骨勢」、「骨力」、「骨氣」與「媚趣」之類相對言,均指書法內在的精神氣質和力量。

四 勢脈

蔡邕《九勢》中云:「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又云:「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處相映帶。」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云:「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震動,令筋脈相連。」這裡的「勢來勢去」或「形勢映帶」或「筋脈相連」講的都是書法形式要素間內在的、自然而然的、無懈可擊的、不可止遏的關聯。稱「勢脈」。勢脈、筋脈、氣脈,最要如行雲流水貫通無礙。一任自然,就是任勢,得自然之勢即謂之「得勢」;稍涉牽強便稱「失勢」。

歐陽詢《傳授訣》所說「最不可忙,忙則失勢,次不可緩,緩則骨癡」即是此意,古人稱字形為「官令」,後人稱「承接」,管領承接之間,環環相生,便成勢脈。

說勢——劉彥湖

《平復帖》年它用禿筆寫於麻紙之上,筆意婉轉,風格平淡質樸,其字體為草 隸書

五 筆勢

從蔡邕《九勢》經衛夫人《筆陣圖》再到張懷瓘《玉堂禁經》,幾乎把各種書之樣態都用勢描述過了。從意象上論有「點如高峰墜石,橫如千里陣雲,豎如萬歲枯藤,戈鉤如百鈞弩發……」;筆的速度變化論,則有「疾勢、涉勢」之說;點劃形態的變化上論,則有「烈火異勢、勒法異勢、策變異勢、啄展異勢、三書異勢、乙腳異勢、倚戈異勢」等等,不一而足。前已言之,筆勢不盡指留在書寫材料上的痕迹、形態及其提供給提供給觀者可能的想像的暗示,筆勢的概念還在於探究那些豐富多樣的筆劃形態得以實現的動力因由,即筆與紙相觸發的狀態,筆的運動進而推究筆的驅動者——手是如何運動的,這便要涉及以下兩個概念了。

六 取勢與換勢

「取勢」就是不同的點劃趨向如何調整而落筆的,所謂「觀古人書尤須察其落筆處」。筆有順入、逆入、側筆取妍等等,即:不同的取勢,點劃以及點劃在空間中連續發展,處相承續,不斷變換,筆在紙上的狀態也必須相應調整,這就是「換勢」。「換勢」首要明確一些關鍵之點,這些點在古典書論中被稱為「節點」或「關鈕」,所謂「節節換勢」即是指此。「節點」有隱有顯,顯處人人易曉,隱處則非善思善悟不易明確。如能洞徹這些關節,便如庖丁解牛,神遇跡化,游刃恢恢,中音中節。合於桑林之舞,其書便當有節奏。如果昧於關鈕,囫圇直下必然倉皇失勢。在這裡我們舉一個有趣的例子:比如一段「S」形線條,中段雖然很平直,但有一個點,在數學中稱之為「拐點」,他是連接順時針(正旋)與逆時針(反旋)兩端弧線的關鍵點,在數理中,曲線是質點運動的軌跡,「拐點」便是基於事物的真實,從更本質和更抽象的層面上對於運動的體之所指。用這樣的眼光去審視古典大師的墨跡,我們會驚奇的發現:在古典大師的作品中,其「拐點」處必調整換勢,而今人書跡常於此處輕滑寫過,失其「勢」矣。

說勢——劉彥湖

七 勢能

勢能是近代物理學中的一個概念,是指物體或粒子在不同的空間位置所具有的不同能量。古代書論中雖然沒有勢能這一概念,但以勢論書已隱含其意了。勢能又稱位能,比如同一個物體處在高處就比處在低處具備更大的能量。勢能和動能是可以相互轉換的。用力把一塊石頭舉高,是動能轉化為勢能,即石頭的勢能增加了。水從高處落下,驅動了發電機的旋轉,是勢能轉化為動能,再轉化為電能。勢能等於物體的質量與所處高度的乘積,而動能等於衝量和作用時間的乘積。回到我們的書法上,則筆從高空落下較筆黏貼於紙上具有更大的勢能,也可以轉化為對紙產生更大的衝量。同樣的高度,同樣的能量,如果落紙時期望產生更大的衝量,則要求觸紙的一瞬間要短,因此筆就不要癱軟委頓在紙上,在落紙的一剎那要有所控制,劉熙載說「起筆欲斗峻」,「力實紙空,透紙而能離紙」,便是此意。古代書論中又有「搖擲其筆」、「凌空取勢」、「破空弒紙」、「老筆盤空」等說,目的都是贏的更大的勢能和衝量。

筆法無外兩端,一源於篆,一源於隸,劉熙載所謂「篆取隸合氣長,隸取勢險絕短,蓋運筆與奮筆之辯也」。從筆的動力形態而言,運筆力合氣長,偏於水平運動;奮筆勢險絕短,偏於垂直運動。故古人又有「含忍之力與奮迅之力」之辯。起止之跡用點法、隸法,奮筆奮迅最為空靈有勢,神情流轉;畫之勢則用畫法、篆法,運筆含忍,力合氣長,堅實渾厚。功用不同,運動不同,能量也不同,惟需神而明之,便而化之。

說勢——劉彥湖

《一日帖》西晉·衛恆 釋文:一日有恨。知問未面。為嘆。欲七日去耶。恆白。

結語

以上,從幾個主要的方面對書法中的「勢」進行了一番粗略的闡述。書跡形態、筆姿筆勢、手的運動三者因果相生,互為表裡,和諧一體,而貫徹三端者,一言以蔽之,「勢」而已矣。

在與情態的、凝固的形的相對中,勢是躍動的,是生機、是生命。書家們觀蛇斗,觀劍陣、觀夏雲奇峰、聽大江朝涌,自然造化,一切可喜可愕的情狀態勢都可能轉為胸中書意而幻化成筆底煙雲。

勢是打通書法自身狹小的畛域而同於自然妙有的契機。勢也是生命情態間的顧盼關聯,神情流轉。勢是力量,又是能量。賴此,書法藝術真力彌滿,萬象在旁,永不枯萎。書法的成敗在於得其勢,或失其勢。故,勢之於書,謂大且深矣。豈可忽乎哉?

說勢——劉彥湖

附加:蔡邕論文《篆勢》《隸勢》《筆論》《九勢》今譯

蔡邕

(133/132年——192年)東漢文學家、書法家,字伯喈,陳留圉(今河南杞縣)人,通經史、音律、天文,善辭章,工篆隸,尤以隸書著稱,能總結前人用筆經驗,結構嚴整,點畫俯仰,體法百變,有「骨氣洞達,爽爽有神」的稱譽,在當時及後世影響頗大。熹平四年,與堂谿典等寫定《六經》文字,部分由邕書丹於石,立太學門外,世稱《熹平石經》。石始立,觀看者的車馬填塞街道。又傳說他曾與鴻都門外見工匠用帚寫字,得到啟發,創「飛白」書。

蔡邕不僅是東漢的大書法家,而且是漢代書法理論的集大成者。傳世書論有《篆勢》、 《筆賦》、《筆論》、《九勢》等,尤其是《筆論》和《九勢》,在中國書論史上佔有重要 地位。其《筆論》開篇就提出「書者,散也」的著名論斷,論述了書法抒發情懷的藝術本質 ,以及書家創作時應有的精神狀態。隨後則論及書法作品應取法、表現大自然中各種生動 、美好的物象,強調書法藝術應講求形象美。《九勢》首先提出了「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的重要思想,揭示了書法美的哲學根據,闡發了漢 字結構本身所蘊含的美感因素。接著,他又闡述了八種運筆規則,要求通過運筆來表現生 動有力的筆勢。故亦有題作《九勢八字訣》的。蔡氏的這些重要思想和觀點,具有重大指導意義,為中國書法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筆論》和《九勢》都被收入宋代陳思的《書苑菁華》一書,才得以保存流傳至今。

蔡邕因負盛名,所以後世把一些碑刻和論著附合成蔡邕名義的偽作也不少。據說其真跡在唐時已經罕見。

《篆勢》

字畫之始,因於鳥跡,倉頡循聖,作則制文。體有六篆,要妙入神。或象龜文,或比龍鱗,紆體效尾,長翅短身。頹若黍稷之垂穎,蘊若蟲蛇之棼緼。揚波振激,鷹跱觶鳥震,延頸協翼,勢似凌雲。或輕舉內投,微本濃末,若絕若連,似露緣絲,凝垂下端。從者如懸,衡者如編,杳杪邪趣,不方不圓,若行若飛,蚑蚑翾翾。

遠而望之,若鴻鵠群游,絡繹遷延。迫而視之,湍漈不可得見,指撝不可勝原。研桑不能數其詰屈,離婁不能睹其隙間。般倕揖讓而辭巧。籀誦拱手而韜翰。處篇籍之首目,粲粲彬彬其可觀。摛華艷於紈素,為學藝之范閑。嘉文德之弘蘊,懿作者之莫刊。思字體之俯仰,舉大略而論旃。

《隸勢》

鳥跡之變,乃惟佐隸。蠲彼繁文,崇此簡易。厥用旣宏,體象有度。奐若星陳,郁若雲布。其大徑尋,細不容髪,隨事從宜,靡有常制。或穹窿恢廓,或櫛比針列。或砥平繩直,或蜿蜒膠戾。或長邪角趣,或規旋矩折。修短相副,異體同勢,奮筆輕舉,離而不絕。纖波濃點,錯落其間。若鍾虡設張,庭燎飛煙。嶄嵓嶻嵯,高下屬連。似崇台重宇,層雲冠山。遠而望之,若飛龍在天;近而察之,心亂目眩。奇姿譎誕,不可勝原。研桑所不能計,辛賜所不能言。何草篆之足算,而斯文之未宣?豈體大之難睹?將秘奧之不傳?聊俯仰而詳觀,舉大較而論旃。

《筆論》

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若迫於事,雖中山兔豪,不能佳也。夫書,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對至尊,則無不善矣。

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雲霧,若日月。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

《九勢》

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矣,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護尾,畫在其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

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

轉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目孤露。

藏鋒,點畫出入之跡,欲左先右,至回左亦爾。

藏頭,圓筆屬紙,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

護尾,畫點勢盡,力收之。

疾勢,出於啄磔之中,又在豎筆緊趯之內。

掠筆,在於趲鋒峻趯用之。

澀勢,在於緊駃戰行之法。

橫鱗,豎勒之規。

此名九勢,得之雖無師授,亦能妙合古人。須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說勢——劉彥湖

再附:

一 篆勢

......

遠而望之,若鴻鵠群游,絡繹yì遷延。迫而視之,湍漈jì水邊 漈,水涯也。——《玉篇》 不可得見,指*(撝) huī 不可勝原。研桑不能數其詰【jié釋義追問;責問:盤詰|反詰】屈,離婁不能睹其隙間。般倕chuí揖讓 【揖讓yī ràng 一指古代賓主相見的禮節。揖讓之禮按尊卑分為三種,稱為三揖:一為土揖,專用於沒有婚姻關係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微向下;二為時揖,專用於有婚姻關係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平而致於前;三為天揖,專用於同姓賓客,行禮時推手微向上。一指禪讓,即讓位於比自己更賢能的人。】而辭巧。籀zhòu誦拱手而韜翰【tāo hàn 韜翰 猶韜筆。謂不寫作。】。處篇籍之首目,粲粲【粲(càn),形聲,鮮明的樣子。】彬彬其可觀。華艷於紈素【wánsù精緻潔白的細絹 】,為學藝之范閑。嘉文德之弘蘊,懿yì 作者之莫刊。思字體之俯仰,舉而論旃【zhān文言助詞,相當於「之」或「之焉」】。

遠遠地觀看這些書作,像是一群鴻鵠在天空翩翩飛舞,來不絕。靠近細看這些書作,(其筆勢)又有如湍急的流水源源不斷,不知其所來何處。(善數的)研桑(即計研和桑弘羊)也不能數出這些書作中筆勢的曲折,(有眼力的)離婁也看不出這些書作的結體的間隙。(有名的巧匠)般倕(即魯班和倕)對也要推讓而辭去巧名,(創製文字的大師)史籀和沮誦也要拱手擱筆了。我安排書籍的篇目,感到鮮明美好極可觀賞。華艷的(字)展示在潔白精緻的細絹上,是(我們)學習書法藝術的典範。(我要)宣揚禮樂教化的豐富意蘊,讚頌篆書創製者的莫大手筆。考慮到文字形體的各種情形,這裡就只舉其大略說說而已。

二 筆論

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若迫於事,雖中山兔豪,不能佳也。夫書,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對至尊,則無不善矣。

寫字,是閑散的事。要寫字先要放開胸襟,放縱情性,然後去寫。如果是迫於事務(而書寫),就是有中山兔毫(這樣的好筆),也是寫不出好字來的。大凡作書,先要默坐(下來)靜靜地思考,任情適意,不與人交談,心氣平和,神情專註,有如面對皇上,(這樣)就沒有(寫)不好(字)的了。

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雲霧,若日月。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

寫字的準則是心裡要有字的形象。像坐像走,像飛像舞,像往像來,像卧像起,像愁像喜,像蟲子吃樹葉,像利劍長戈,像強弓硬矢,像水火,像雲霧,像日月。縱橫都有物可象徵的,才可以稱之為書法呢。

三 九勢

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矣,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護尾,國在其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

這文字產生於自然,自然既然在文字中確立,陰陽也隨著產生了,而陰陽產生後,文字的態勢也就出現了。(書寫時)起筆要藏鋒,收筆要回鋒,筆鋒要落在(筆畫)之中,書寫有力,字才會有如人的肌膚一樣美麗。所以說:勢來不可阻止,勢去不可遏制,只有筆毫柔軟才會產生這樣奇異的現象來啊。

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

凡下筆(要注意)字的結構,上部要覆蓋下部,下部要承接上部,使字的間架結構能彼此照應關聯,不要使形勢相背離。

轉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目孤露。

轉筆,應使筆畫左右相互呼應,(筆斷意連),不要使間斷處孤立地顯露出。

藏鋒,點畫出入之跡,欲左先右,至回左亦爾。

藏鋒,表現在筆畫的起筆和收筆的筆跡上,(書寫時)筆畫向左則先向右行筆,到筆畫寫到左端時,又要向右回(鋒收筆)

藏頭,圓筆屬紙,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

藏頭,筆毫逆入藏鋒後,順勢按捺下去,平鋪紙上,使筆鋒總在筆畫中心運行。

護尾,畫點勢盡,力收之。

護尾,書寫筆畫到最後時,用力回鋒收筆。

疾勢,出於啄磔之中,又在豎筆緊趯之內。

疾勢,出現在短撇和波畫之中,又在那豎畫的緊趯之內。

掠筆,在於趲鋒峻趯用之。

掠筆,在長撇的趲鋒和峻趯中用到它。

澀勢,在於緊(駃)戰行之法。

澀勢,(猶如)在緊張快速戰鬥向前推進的辦法之中。

橫鱗,豎勒之規。

橫畫有如魚鱗,看起來平而實際上不平,豎畫如勒馬韁,放鬆中又時時緊勒,這就是寫橫畫和豎畫的規則。

此名九勢,得之雖無師授,亦能妙合古人。須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上面)這些叫做九勢,知曉它們,就是沒有名師的傳授,也能與古人相妙合。只要筆墨功夫深厚,就可進入(書法的)妙境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張傳忠 經典右詩詞書法創作
佳文共鑒賞 法通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