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太空競賽需要民營航天「上位」
來源:科技日報 記者 付毅飛
2014年10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引導民間資本「參與衛星導航地面應用系統等國家民用空間設施建設,研製、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這為民企進入航天領域點亮了燈塔。
幾年來,國家導向逐漸明晰,許多人感嘆「中國商業航天迎來了春天」。
但航天專家黃志澄認為,中國商業航天的春天還沒有真正到來。
太空競爭中,民營火箭潛能或被「喚醒」
在與科技日報記者的對話中,中國民營火箭公司紛紛表示感受到了「春天」的暖意。
星際榮耀公司總裁助理姚博文說,國家發射場已經向民營火箭打開大門,這是觀念上的巨大轉變。
國家發改委2月發布的公告中提出,鼓勵外商投資商業航天產業的上下游各領域。其中與火箭相關的投資領域包括運載火箭地面測試設備、運載火箭力學及環境實驗設備。翎客航天公司技術總監楚龍飛覺得,這是很好的信號。
藍箭航天CEO張昌武表示,過去5年可以明顯感受到國家在商業航天領域開放的魄力和支持力度,這樣的開放程度,同期即使是美國也難以比擬。
但黃志澄認為,為什麼需要民企,民企能發揮怎樣的作用,很多人有不同的認識。
「從國家層面,航天領域存在競爭是好事,能促進航天強國建設,也能讓我們有緊迫感。」航天科技集團六院院長劉志讓曾表示。
姚博文將民企定義為「國家隊」的補充。他說:「我們現在不用去談論登月探火,或是急於爭當行業領頭羊。當整個行業都沉下心研究技術,刺激航天技術的發展,才是民營航天應該發揮的作用。」
張昌武也表示,藍箭所要扮演的角色是始終堅持差異化定位,扮演好補充者的角色,同時充分體現出技術的獨特性和可靠性。
黃志澄表示,多年來我國航天事業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為主的航天國家隊擁有很高威望。從決策層面來說,我國與美國不同,還沒有看到把民營航天做強的迫切需求。但他認為,未來我國在太空探索領域尤其是載人探月探火等方面,很可能面臨與美國的競爭,屆時民企的作用將進一步凸顯。例如,載人登月需要靠國家隊,但建設月球基地可能更需要民企。他說,月球資源開發市場風險高、具有很大不確定性,完全由國家隊花納稅人的錢去開發未必妥當,而民企則更適合去做。
楚龍飛對此表示認同:「在未來更廣泛、更通用的太空開發和應用領域,很可能不是以國家為主導,而是商業公司在前台競爭。」
「當商業航天的作用充分體現時,才能真正迎來春天。」黃志澄說。
充分利用航天資源需要新的舉國體制
面向未來太空市場,黃志澄認為需要一種新的舉國體制,將現有航天資源充分整合利用。「國家隊幾十年來經歷過失敗、總結、大量投資,沒有必要讓民營航天去重複走這些路。」他說,這種體制要集中全國優勢資源辦大事,既發揮國家隊的主力軍作用,又具備民企貼近市場、機動靈活的優勢。
黃志澄多次提出建立混合所有制公司的主張。
這種經濟形式在國內航天領域已經出現。航天科工火箭公司2017年完成A輪12億元融資,其中包括民營社會資本;零壹空間、藍箭等公司則引入了包括地方政府資金的國有資本。
但黃志澄覺得還不夠。他認為,國內民營火箭公司最需要的是跟航天科技集團開展合作,因為他們需要的技術、人才資源主要在那裡。
對此,民企顯得比較謹慎。「和國家隊的合作需要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多角度的探索。」張昌武說。
楚龍飛表示,在業務採購或基礎設施共用方面都可以合作,但在核心人才方面,目前很難找到體制內外都能滿意的合作模式。
民企的矜持情有可原。「雙方的關係是不對等的。」黃志澄說,「航天科技集團有技術、有人才、資金雄厚,也按照國資委要求開展了混合制改造。有什麼必要去跟民營航天公司合作?」
兩大航天集團源於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曾經歷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等歷史沿革。黃志澄說,如今它們由政府部門改製為企業,過去很多研究所、科研人員都留了下來。除了許多總體設計部門,還有大量研究結構、材料、真空環境、電子器件、空氣動力學等應用基礎學科,以及研究發展戰略、標準化的單位。「這些資源僅服務於集團公司,太可惜了。從集團角度說,放開一些與工程關係不很緊密的研究單位,也有利於自身發展。」他說。
黃志澄希望,我國能逐步建設國家航天研究中心,將上述資源統籌起來並向全社會開放,提供公益性的服務,更能物盡其用。這需要國家層面來協調、推動。
(科技日報北京4月9日電)
※通過腦刺激調節相關腦波互作 老年人工作記憶恢復
※人類第一次給黑洞拍了照片,這件事為什麼這麼難?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