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將圓周率的小數位算到30多萬億位,數學家這樣做有什麼意義?

將圓周率的小數位算到30多萬億位,數學家這樣做有什麼意義?

引言:世界上有許多數字永遠都無法被算盡,圓周率π就是其中一個。從古代開始,古人就一直在算圓周率,即使是到了現代數學家意識到圓周率是無法被算盡的,但依然堅持算下去,對此很多人表示不理解,這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數學這門學科被眾多科學家認為是「理性之美」,而且很多科學學科都是在數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不僅如此,對數學十分感興趣的人就會覺得數學世界十分奇妙,每當進去遨遊的時候就有種不想出來的感覺。當然也有對數學不太感興趣的朋友,因為光是繁雜的數學公式就讓人很頭疼。但實際上如果稍微對數學中一些特殊的現象進行關注的話,你還是能夠從中發現樂趣的。例如數學中存在一個我們從小學開始就接觸的數,圓周率π。

說到圓周率π,相信很多朋友都能夠背到小數點後七八位,而且很多家長以小孩子能夠背得越多π的小數位為傲。而那些背不得那麼多小數位的人一般就會這麼想,為什麼要花那麼多時間去背這麼多位呢?有什麼用呢?除了這類問題之外,還有很多人對圓周率π這個數字本身就充滿了疑問,為什麼人類明明知道它是一個無理數,從古至今都一直在算π的小數位,這樣做有什麼意思呢?

至於圓周率π是何時被發現的已無從考究,但是從古籍上我們可以得知古人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算圓周率了。在2000多年前的西方國家,出現了很多先賢,其中有一位來自古希臘的數學家阿基米德就曾經對圓周率進行計算。據記載阿基米德應該是最早對圓周率進行計算的人,他所採用的方法就是我們中學課本上見過的割圓術。所謂的割圓術就是在一個圓裡面內接一個正多邊形,這個多邊形的邊越多就越接近圓形。

於是阿基米德就不斷地進行嘗試,最終發現如果是在圓內接入正96邊形的話,就能夠得出圓周率有一個大概的範圍。這個範圍的上限是3.1429,下限是3.1408。過了大約七百多年後,中國南北朝時期出現了一位著名的數學家,他繼續利用割圓術來算圓周率,他就是祖沖之。祖沖之沿襲了割圓術的方法,但是將正多邊形的邊數擴展到了12288條,因此得出來的圓周率也更加精確到了小數點後七位,這讓他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將圓周率算到小數點後七位的人。

隨著數學學科的發展,圓周率結果是註定不能維持原來的結果。後續有科學家不斷地打破紀錄,例如在祖沖之之後的一千年,一位波斯數學家將π的小數位算到了後16位。時至今日,人類算出來的小數位已經遠遠不止幾十位或者是幾百位,因為人類利用超級計算機來輔助運算。截至目前為止,人類已經將圓周率的小數位算到了30多萬億位,而完成這一壯舉的就是一台名為「Peter Trueb」的超級計算機。

那麼回歸到最初的問題,人類算出如此多位的圓周率,到底有什麼意義呢?有數學家表示,其實圓周率的小數點後幾十位已經夠人類使用了,我們之所以不斷地算下去,無非就是想要打破記錄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洞使者 的精彩文章:

如果沒有愛因斯坦,這個世界上還會出現「相對論」嗎?

TAG:黑洞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