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上不落鴉,下不招蛇」,不愧是聖人的宅子,確實玄妙異常

「上不落鴉,下不招蛇」,不愧是聖人的宅子,確實玄妙異常

2000多年前,孔子和其弟子一同創立了一個偉大的學派——儒家學派,這對我國歷史有多大的影響,小編在這裡也不必多說。在封建社會,儒家對政治發揮的作用不是一般大,就連現在的美韓等國,依舊會把儒家學說奉為佳臬。

不過現在依舊有人會覺得,儒家學說危害特別大,理應徹底拋棄。但這種說法太過偏激,儒家學說之所以轉化為統治者壓榨人民的工具,是後來的統治者有意為之,其本質並非如此。

程朱理學可以說是將儒家學說徹底推向了人民的對立面,這個和孔子的初衷是完全相悖的。無論怎樣,孔聖人在我國歷史上的地位,國人不可以忽視,這其中還衍生出了不少傳奇故事。

去過曲阜孔林的人,想必都知道這裡有兩個比較怪異的現象,那就是「上不落烏鴉,下不招蛇」。意思就是烏鴉絕對不會落在孔林的附近,然而常識告訴我們,因為生活習性的緣故,烏鴉一般會在墓地附近出沒。我國傳統文化中,烏鴉是災難的象徵,這一點就連西方人也認同。

關於烏鴉不會落在孔林這個說法,民間有他們的傳說。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戰亂不休,他這一生都在為推廣自己的學術而周遊列國,希望通過自己的學術思想結束動亂,從而百姓帶來福祉。

然而改變人的思想,是世界上最難做到的事情,而孔子要做的恰恰就是這種工作。在那個年代,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可以說是充滿了風險,遇到明君還好說一些,萬一碰到了嗜殺成性的君王,稍有不慎,頭和身子就會分家。

宋景公在充分了解了孔子的學術思想之後,對孔子特別仰慕,於是想招他入宋為仕。然而大臣恆魋卻強烈反對,因為他怕自己地位受到威脅。此人將孔子趕出宋國之後,還派人追殺他。眼看著士兵馬上就要追到孔子了,這時候從樹林里飛出了一群烏鴉,看到士兵就啄。

看到這種現象,士兵們都覺得孔子是上天保佑著的人,他們怕殺了孔子後會觸怒天威,便紛紛逃跑了。後來,這些烏鴉一直守護著這片林子。或許在現代人看來,這個說法很不靠譜,若是非得要科學依據,想必是和它的修建方法有關。

孔子門徒當中不乏有富商,而且在他去世之後,還有不少國君捐贈財物,後世更是不斷修繕和擴大孔林。 經過研究發現,後世在修建孔林的過程中,孔氏家族使用了大量硃砂和硫磺,蛇類特別害怕這些味道,於是就有了「下不招蛇」這種現象。而且孔林中所種植的樹木,多為楷樹和檜柏,這些樹種並不招烏鴉喜歡,所以就有了「上不落烏鴉」的現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小記 的精彩文章:

官渡之戰時,其他諸侯有心無力,有力無心,曹操佔了天時

TAG:春秋小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