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戊戌變法尚未失敗,「圍園之謀」傳遍京城,這是什麼情況?

戊戌變法尚未失敗,「圍園之謀」傳遍京城,這是什麼情況?

作者:金滿樓

戊戌變法失敗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之後,清廷發布上諭,其中云:

「……主事康有為首倡邪說,惑世誣民,而宵小之徒群相附和,乘變法之際,隱行其亂法之謀,包藏禍心,潛圖不軌。

前日竟有糾約亂黨,謀圍頤和園劫制皇太后及朕躬之事,幸經覺察,立破奸謀。」

從某種程度上說,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宣布訓政並下令捉拿康氏兄弟,此時政變尚屬平和,但八月初九日時風雲突變,「六君子」等悉數被逮,政變開始走向流血化。

究其原因,如上諭中指出的,恐與康有為、譚嗣同等人搞的「圍園殺後」之謀有著莫大的關係。

關於這點,歷史學界雖然已經達成共識,但對於大眾普及,卻做得遠遠不夠。

對於這一驚天密謀,當時京城中即流言紛紛,與當下之遮遮掩掩形成了鮮明對比。對此情況,唐烜在日記中做了頗為詳細的記載。

如其在八月十七日(10月2日)日記:「……偕同司諸君至福隆堂公宴,邀李瑩如到。渠為廣東香山縣人,稔康有為及保國會事甚悉。

據云:伊等黨羽甚眾,約四百餘人,皆與康逆為死友。中外二、三品大員中,有具贄拜為門下者,倡為『保中國不保大清』之說,互相煽誘,終日若狂。

而林煦(即林旭)小兒與譚嗣同逆子,持之尤力。林已自剪辮髮,家居即為洋人衣冠,唯出門酬應,不得已始服袍褂、冠頂,蓋蓄志變夏亦已久矣。」

文中,關於林旭的描述當然基本是污衊,不過對於康梁中人的說法,倒也有幾分事實。

作為戊戌變法失敗的焦點事件,袁世凱與此密謀的情況也在唐烜日記中有所體現,如其八月十九日(10月4日)的日記即做了詳盡的記述:

「入署晤王蘭亭,渠談及康逆事甚詳。據云:伊等死黨,已定議召外兵,劫大內。林逆意在召董星五軍門,而譚逆則欲合袁慰廷廉訪。

時袁方來都陛見,後譚逆突於夜半叩袁寓門求見。袁延之入,匆匆寒暄畢,卒然問袁曰:君欲得侍郎否?袁大驚異。譚乃告以所謀,並雲已得旨矣。袁唯唯。

譚去次日,即請訓召見,時上令其帶新練軍三千人入京。袁退下,始信譚語非妄。當日詔袁開臬司缺,以侍郎候補。」

這裡說的「董星五軍門」即董福祥,其於上年率甘軍護衛京畿;「袁慰廷廉訪」即袁世凱,因袁官銜為直隸按察使也。

據後來史學家的考證,譚嗣同夜訪袁世凱實為八月初三日(9月18日),光緒召見袁世凱在八月初一日,唐烜所記在日期上不準確,而且也沒有「帶新練軍三千人入京」之說。

不過,譚嗣同夜訪袁世凱的情節卻是不假。

唐烜的這則日記雖然寫在六君子被殺之後,但在上則日記中, 其明確記載說:

先是,都下有知其逆謀者,喧傳已旬余矣。眾咸弗信。

唯夏間文侍御悌參楊深秀折內,有楊深秀到臣宅內二次,向臣亟稱康有為之賢,且有臣所不敢出口之言。隱約其詞,當即指此,故士大夫中亦間有慮及者。」

從這段記載看,楊深秀被捕遇害實因與康有為結黨介入太深所致,而且他也很可能參與了「圍園殺後」之謀。

至於梁啟超在《戊戌政變記》中說的,楊深秀在政變後「獨抗疏詰問皇上被廢之故,援引古義,切陳國難,請西後撤簾歸政,遂就縛」,此說並無根據。

鑒於唐烜日記繫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才被發現,而且是離戊戌政變時間最接近的第一手資料,其真實性大體無疑。

由此,唐烜日記的記載倒是提供了一個新思路,那就是:儘管其記載在日期上存在一些錯誤,但其過程卻與目前的一些說法存在著驚人的相似。

有一點務必要注意的是,唐烜並不是歷史學家、也不是偵探家,他記載的只是當時京城官員與士人圈中的流言。

試想,這種「圍園殺後」的密謀在當時竟可以傳布如此之廣,那慈禧太后想必有可能並有渠道獲得這一信息吧!

尤其在八月初六日的訓政之變後,恐怕有個別人為了邀功或自保而將類似捕風捉影的流言加以密告,這才導致八月初九日的流血之變吧?

如果真是這樣,只能說,康黨中人的保密工作做得也未免太差了。

(據筆者揣測,慈禧太后很可能是通過其他渠道如內務府人或者太監得知了「圍園之謀」,時間必定在捉拿康有為兄弟之後。當然,也有可能就是康廣仁被捕後招供的。)

參考資料:《唐烜日記》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滿樓風雨閑讀書 的精彩文章:

五四運動中,誰第一個衝進了曹汝霖宅?

TAG:滿樓風雨閑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