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國演義》:為何說老年曹魏、中年蜀漢、青年東吳?

《三國演義》:為何說老年曹魏、中年蜀漢、青年東吳?

《三國演義》:為何說老年曹魏、中年蜀漢、青年東吳?

喜歡讀《三國演義》的朋友,相信會有一個感覺,就三方陣營主要人物的平均年齡來說,曹魏一方最大,蜀漢劉備次之,東吳最小。於是,便有了「老年曹魏、中年蜀漢、青年東吳」的形容。這是什麼原因呢?

我們仔細讀一下《三國演義》,會發現一個現象:「自古英雄出少年」這句話,用在東吳一方才算恰如其分。而曹操劉備這兩方,一般很少有這種情況。而曹操劉備孫權三人,最後也是孫權笑到最後,這應該是一個主要原因。

東吳自孫堅創立以來,經歷了孫策和孫權共計三世。孫堅創立東吳時,是37歲,正是年富力強之際;孫策更是平定江東,遇刺身亡時也不過25歲,正是青年之際;隨後15歲的孫權接下了父兄的接力棒,18歲一統東吳,算是年幼成名。

這還不算,如果這是三任主子年輕到還不能說明問題。關鍵是東吳的大將,幾乎都是少年英雄。赤壁之戰最大的功臣周瑜,大獲全勝時才33歲。周瑜以下,魯肅呂蒙、陸遜陸抗父子,都是年少出道,名震天下的人物。東吳十二虎臣、太史慈、朱然、全琮等等,幾乎無一例外,年少便名揚天下。

反觀曹魏一方,同一片天空下,曹魏的青少年就沒有東吳這麼幸運了。曹操身邊的文臣武將,從荀彧賈詡開始,夏侯淳典韋等等,都和曹操上下年紀。除了早死的郭嘉勉強算得上「青壯年」之外,其他的人幾乎都是清一色的「老頭子」。

雖然說「老成持重」,但畢竟缺乏活力,於是,曹魏一方,潛意識裡,論資排輩的氛圍還是比較重的。所以,曹魏一方被說成「老年曹魏」也是比較貼切的。

蜀漢相對曹魏要好一點,但也遠遠不及東吳的有才便上。諸葛亮出山之時,已是30出頭,雖說也是年富力強,但比起這個年紀時的孫堅孫策,剛出道的諸葛就要自嘆不如了。

劉備身邊的其它關羽張飛黃忠,都是壯年成名,年少之時,要不就是默默無聞,要不就是輕狂的「豪俠」,建功立業是沒有的。唯有後來的馬超算是少年成名。但馬超少年威風之時,卻和蜀漢扯不上多大關係啊。因此,蜀漢被說成「中年蜀漢」也是挺合理的。

之所以東吳最適合青少年成名,這是有其客觀原因的,我認為,至少有如下幾點值得參考:

1、 東吳主帥自己就不是老頭子:

我們知道,從孫堅開始,孫策孫權父兄三人都是年少成名。這年輕人有一個特點啊,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潛意識裡也比較少論資排輩的桎梏。物以群分,人以類聚,年輕的主帥、尤其是有本事的年輕主帥,自然更願意挖掘和自己年紀相當的年輕人共事。

2、 相對來說,東吳這個政權更年輕:

和曹魏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和幾百年的大漢傳承不同,東吳這片天地,就是孫堅孫策父子硬生生打下來的,可謂從孫堅的白手起家,到孫策的子承父業,到孫權也不過短短几十年。此時的劉備卻是到處遊盪,在謀取劉璋的益州之前,還得「借」東吳孫權這個大舅子的荊州做地盤,身邊的關羽張飛趙雲等等,都是早年就跟隨劉備的人物,自然無法更好地挖掘和利用人才,。

3、 孫堅孫策孫權,自己的履歷並不厚實鮮亮:

相對於曹操劉備,早年就有「剿滅黃巾軍」的響亮名頭不同。孫堅在南方,未能參與其中。你看後來曹操每每在得意之時,開口閉口就是「孤當年剿滅黃巾逆賊」。劉備也是一樣,出道很早,還做過東漢朝廷正兒八經的縣令,只是未及上任就被削職為民了。

既然自己的履歷也沒有多少「歷史」,東吳主帥用人方面,自然就比較容易不拘一格,只要有為,年輕也無妨,根本不在意對方的履歷與否。於是,像周瑜、魯肅、呂蒙這些「白丁」都能名噪一時。

4、 東吳主帥的更替太快,都屬於外力決定:

孫堅孫策的突然遇刺,可謂英年早逝,甚至可以說是「夭亡」。這樣的背景下,人才的更替自然也更快,由此衍生的一種悲壯的情況是,東吳大將,英年早逝的也特別多,甚至來不及老去就早早去世了。比如周瑜呂蒙的壽命,都未超過40歲。反觀曹魏、劉備,除了郭嘉和龐統算得上英年早逝之外,其餘的幾乎都差不多奮鬥到花甲左右,人才的更替速度要慢得多了。

5、 東吳的文官年齡並不小:

和叱吒風雲的武將比起來,文官身處後方,其光環難得耀眼一次,又有幾個能像諸葛亮那般成就的?東吳的武將年輕,文臣卻並不如此。比如「內事不決問張昭」的張昭,那是東漢名士,從北方南來避禍的人,成名非常早。其他如諸葛瑾等等,年齡相對都比較大。

於是,東吳的特點就很好解釋了,對外用武,當然需要年富力強的人,所以武將大多是年輕人;對內需要老成持重,所以文官多是長者。這樣老少搭配,既不缺乏開疆拓土的動力,也不缺少治國安邦的才能,所以,東吳孫權才能笑得比曹操劉備更久。不知道您對此怎麼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天來讀古文章 的精彩文章:

《黃帝內經》:四時養生,要注意避免「四逆」損傷臟腑

TAG:每天來讀古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