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向毛澤東學開會方法

向毛澤東學開會方法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轉自「新湘評論」(cnxxpl),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蘇馬

開會是一種重要的領導方法。作為黨和國家的領袖,毛澤東非常重視會議對統一思想、協調行動、推動工作等方面的作用。他對會議問題作過一系列的論述,還親自主持召開過許多重要會議,探索和形成了一套獨特又有效的開會方法。學習毛澤東的會議論述和開會方法,能夠幫助領導幹部提高指導和主持會議的能力,提高通過會議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管用好用的開會指南

毛澤東反對開死板呆板的會。在延安時,他就批評說:「『一開會,二報告,三討論,四結論,五散會』。假使每處每回無大無小都要按照這個死板的程序,不也就是黨八股嗎?在會場上做起『報告』來,則常常就是『一國際,二國內,三邊區,四本部』,會是常常從早上開到晚上,沒有話講的人也要講一頓,不講好像對人不起。總之,不看實際情形,死守著呆板的舊形式、舊習慣,這種現象,不是也應該加以改革嗎?」

從延安整風開始,毛澤東就倡導改革黨的會風。他在許多場合和多篇文章中都談到這個問題,內容豐富,見解精闢。

為什麼要開會?毛澤東指出:「有了問題就開會,擺到桌面上來討論,規定它幾條,問題就解決了。」他強調:「一年開幾次會,或者大會或者小會,解決當前發生的問題。如果有問題,就要從個別中看出普遍性。不要把所有的麻雀統統捉來解剖,然後才證明『麻雀雖小,肝膽俱全』。」不是就某個問題來解決某個問題,而要「從個別中看出普遍性」,這樣就放大了會議的功能。

關於會議的規模和類型,毛澤東說得很具體:「大型會議、中型會議和小型會議,都是必需的……小型會議,參加的幾個人,一二十人,便於發現問題和討論問題。上千人參加的大型會議,只能採取先作報告後加討論的方法,這種會不能太多,每年兩次左右。小型和中型會議每年至少要開四次。這種會最好到下面去開。」毛澤東說:「小型會議最好商量問題,我對小型會議很有興趣,時間不長,就地召開,這種形式最好。」

應當如何開會呢?

提前「安民告示」。毛澤東要求:「開會要事先通知,像出安民告示一樣,讓大家知道要討論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並且早作準備。」他反對倉促開會:「有些地方開幹部會,事前不準備好報告和決議草案,等開會的人到了才臨時湊合,好像『兵馬已到,糧草未備』,這是不好的。」他也反對突然開會:「開會前十分鐘把文件拿出來,要人家通過,不考慮別人的心理狀態……要文風浸潤,不要突然襲擊,使人猝不及防。」

認真寫好發言稿。毛澤東多次要求,出席會議的領導同志「均須寫成發言稿」。他強調:「發言內容應儘可能有較深刻的思想性,而以具體經驗和計劃數字充實和證明之。」毛澤東詳細指導說:「開會的方法應當是材料和觀點的統一……要學會用材料說明自己的觀點。必須要有材料,但是一定要有明確的觀點去統率這些材料。材料不要多,能夠說明問題就行,解剖一個或者幾個麻雀就夠了,不需要很多。」他指出,發言「原則是不要太長,內容要精彩一點」。毛澤東十分看重典型的作用,他說:「我最喜歡聽典型,各地委要多講典型。」

讓與會者暢所欲言。毛澤東主張,必須創造一個寬鬆、自由的環境,允許大家在會上發表不同意見。他說,「請大家評論,提意見,根據大家意見再作修改……這樣,就更能充分發揚民主,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對各種不同的看法有所比較,會也開得活潑一些。」

重視開會效率。毛澤東不止一次地強調:「一次會只能有一個中心,一個中心就好。」主題集中,能夠提高會議的效率。毛澤東還指出:「講話、演說、寫文章和寫決議案,都應當簡明扼要。會議也不要開得太長。」

毛澤東關於會議問題的論述,既高屋建瓴,獨到深刻,又緊扣實際,管用好用,可以稱為我們黨的開會指南。

獨特創新的會議範例

毛澤東不僅是偉大的理論家,還是卓越的實踐者。他提議和主持召開過無數次黨的以及各種主題的重要會議,並將自己的會議主張和要求融入其中,有些已成為獨特創新的會議範例。

系列彙報會。1956年2月14日至4月24日,毛澤東用了40多天,聽取了國務院34個部門的工作彙報,以及國家計委關於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彙報。其目的是總結經驗教訓,提出一些對社會主義建設有長遠指導意義的思想。

毛澤東沒有召開集體彙報會,而是分別聽取彙報,每次一個部,每次都是四五個小時。地點在中南海頤年堂。這是一次規模大、時間長的系列彙報會。

毛澤東事先認真閱讀各部報送的書面材料,做到胸中有數。每次開彙報會時,他都要求各部領導不要照本本念,而要實事求是,暢所欲言。他全神貫注地聽,不時插話提問。他還時常發表一些指導性的意見,或對彙報進行評論。

系列彙報會涉及重工業、輕工業、農業、國防建設,等等。先期是專業性的,後期是綜合性的,在廣泛了解分析情況的基礎上,進行分類歸納、理論概括。由此,毛澤東逐漸形成了怎樣搞社會主義建設的思路。4月25日,毛澤東在有各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參加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發表了《論十大關係》的講話。這篇重要文獻,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源頭。

圓桌會議。1957年9月5日,毛澤東在武漢召集湖北省委負責人王任重、王延春、趙辛初和幾位地委書記座談,總結農業合作化工作的經驗教訓。

下午3點開會,按照安排,毛澤東坐主席台中間座位,兩邊分別是王任重和記錄員。其他人面向毛澤東,地委書記坐第一排,省委領導坐第二排。毛澤東說:「這不是三堂會審嗎?還是圓桌會議好,沒有主席台,不要記錄席。」他要拉近與會者的距離,營造平等交流的氛圍。遵照毛澤東的意見,工作人員重新擺放了桌椅。

座談開始,毛澤東要求與會者不按提綱發言,要講真話,不要講假話。大家沒想到毛澤東這樣要求,一時很不適應,會議出現了冷場。過了片刻,與會者才陸續發言,講的大多是農業合作化的優越性,偶爾提到問題也是蜻蜓點水。

聽了這樣的發言,毛澤東很不滿意,便宣布「休會,明天再開」。他說:「可惜呀,大家說一樣的話,千篇一律,這個不是黨的傳統。開黨的一大,會上就有爭論。開黨的二大、三大、四大、五大都是如此。」毛澤東又對工作人員李銀橋說:「你把我的意思轉告王任重同志,明日開會,中心議題是農業合作化的規劃問題。要暢所欲言。」

按照毛澤東的指示,王任重連夜召開省委書記處會議,重新研究、討論農業合作化的規劃問題。第二天上午繼續開座談會,氣氛活躍起來,王任重等人詳細彙報了湖北省農業發展未來幾年的規劃問題。中午休會時,毛澤東說:「昨天的會議使我失望,今日的會議使我高興。你們不能看眼色行事,尤其不能看我的眼色行事。」在毛澤東的引導下,這次座談會終於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出氣會。1962年1月11日到2月7日,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七千多名縣委書記以上幹部參加。這就是史稱的「七千人大會」。大會的起因,是想通過反對分散主義改變幾年來的困難局面。

1月11日,沒有舉行開幕式,按照毛澤東的建議,直接將大會報告稿發給全體同志,進行分組討論。「毛澤東提出這個不同於往常的開會方法,可能是考慮到大會要解決的問題關係重大,有必要充分發揚民主,聽取各種不同意見。」吳冷西會後這樣說。

與會者對報告稿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意見,有些地方同志甚至不同意反對分散主義的提法。毛澤東得知情況後,決定充分聽取地方同志的意見。1月16日晚,吸收各中央局第一書記和中央的同志參加,重新組織報告起草委員會,由反對分散主義,改為以總結經驗為主。24日,報告稿修改完成。27日,劉少奇作大會報告。

按照原來的安排,劉少奇報告完畢,大會討論通過,會議就應該結束。毛澤東了解到,有些地方的同志,主要是縣、地兩級負責人,對省委領導有意見卻不敢講。氣沒有順,大會就沒有達到目的,中央精神也難以貫徹。為此,毛澤東提議,要大家出氣,暢所欲言,把話說完,趁熱打鐵,延長會期。他說:「不出氣,統一不起來。沒有民主,就不可能有集中。因為氣都沒有出嘛,積極性怎麼調動起來?」毛澤東的提議,受到與會者的熱烈歡迎。

30日下午,毛澤東在大會上講話,帶頭作自我批評,對幾年來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承擔了主要責任。周恩來、鄧小平也分別作了自我批評。隨之,各省市自治區負責人等也都在會上作了自我批評。

七千人大會充分發揚民主,大家暢所欲言,精神振奮。它鼓舞著全黨同志積極投身於恢復和發展生產、克服經濟困難的鬥爭之中。

毛澤東獨特創新的開會方法,今天仍有著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往期文章

監製:易艷剛 | 責編:劉新華 | 校對:趙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每日電訊 的精彩文章:

陶淵明:內心擁有豐富的寧靜,才是戰勝一切的力量
尋訪香港抗戰老兵:曾營救茅盾等南下文人,年輕人卻知之甚少

TAG: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