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影史票房冠軍!我們為啥就拍成了豆瓣4.9的爛片?
一部好電影里的美食,很容易刺激觀眾旺盛的食慾。
比如今年年初,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在國內上映,有多少人看完轉身進快餐店點了份炸雞?
也是今年年初,同樣有部影片在電影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讓人對裡面的炸雞垂涎欲滴。
它就是剛剛奪下韓國影史票房冠軍的喜劇片——
《極限職業》!
1月23日在韓國上映後,《極限職業》連霸票房榜首22天,最終獲得了近1370億韓元的票房(人民幣約8.13億),觀眾評分9.2分。
截至4月4日,有超過1620萬人次觀看。
要知道,韓國總人口不過5000多萬啊,相當於有接近三分之一的韓國人都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
可以說很有國民好感度,是近年來喜劇電影中的翹楚了。
在《極限職業》之前,韓國電影的票房冠軍,一直屬於2014年上映的《鳴梁海戰》。
《鳴梁海戰》是根據「朝鮮名將李舜臣,率軍擊敗人數遠多於己方的日本侵略者」的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
由韓國導演金韓民,聯手金鐘獎影帝崔岷植、「丑魅力」爆表的演技派柳承龍、從黃金配角到大勢的趙震雄等演員拍攝;
看海報就知道,片子里全是氣勢恢宏、刀光劍影的大場面,在上映當初也引起了很大轟動。最終以1350億票房刷新了記錄,在韓國算得上一部史詩級的愛國教育片。
所以《極限職業》上映前,誰也沒想到,一部油炸出來的喜劇片,竟能鬆動這一歷史戰爭巨作的地位。
所以《極限職業》講了什麼故事?
5個「廢柴」警察成立的緝毒小組,為了破獲一起重大毒品案,在一家炸雞店盯梢,
誤打誤撞盤下這家店後,因為口味獨特的炸雞意外地生意紅火,從此開啟職業第二春,開起全國連鎖雞店的同時不忘初心,最終成功破獲案件的故事。
很典型的警匪喜劇套路,卻加上了「意外做起網紅炸雞店生意」的創新,
彷彿可以看到幾個本該威風凜凜執行任務的警察,身上掛著橫幅,左手應援棒右手宣傳單,邊唱邊跳為炸雞店招攬顧客的場面……
而這一畫面也確實在電影里出現了!
這些演員都是什麼人啊,都不笑場的嗎?
其實影片最開始的一幕,就因同款反差萌讓人忍不住捧腹了:
為了打探敵情,從高樓上拉下繩索,本該帥氣地一腳踢碎玻璃,將敵方按倒在地的警察……
打開窗子看到的卻是他擔心摔落、戰戰兢兢抓緊繩子的「慫樣」,
捉賊不成,反而赤裸裸地被人家嫌棄了。
而本不想造成交通混亂的警察們,卻意外引起16車連撞的「大慘案」,還上了熱搜,捧紅了一位網紅「金女士」
這不知如何是好的荒唐勁兒,卻被幾位演員拿捏得恰到好處。
比如被隊員們喊「組長」的這位,看眼神就知道,「組長」的頭銜跟了他有些年頭了,晉陞無望、前途渺茫的憋屈,就像被他直接寫在臉上。
留著鹹蛋頭的男警察,16車連撞事件的始作俑者,看起來傻愣傻愣的,實際上比看上去更傻,有點較真,還會偷拿調查經費去賭博。
帥帥的年輕警察,應該是五個人中的忙內(年齡最小的一位),雖然入行不久,但為了隊友不惜犧牲自己,試圖吞下上面那位大哥在賭場的籌碼。
留著小鬍子的警察,話比較少,有點厭世臉,但對工作卻最上心,莫名讓人覺得靠譜。
五人組中唯一一名女警,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偏偏要靠話癆,和敵人也能嘮上兩分鐘。
正如你們看到的,緝毒小組的五位成員,並不怎麼神通廣大,反而在第一場Battle里顯得有點廢柴……
這和我們印象中的警察完全是兩回事吧?
而就是這種不一樣,為他們毫無違和感地在線賣炸雞鋪好了路,當哥兒幾個換上炸雞店行頭面面相覷時,觀眾也跟著會心一笑——
嗯!這像是他們能幹出的事兒!
而從執行任務釀成車禍,到為何盤下來炸雞店,中間是有一條清晰的故事線貫穿的(內含輕微劇透):
造成車禍,被局長痛罵——出門時遇到比自己年齡小、卻因能力過人更受賞識的同事——得到毒品案線索,開始在門口蹲點——誤打誤撞和犯罪團伙相遇,只好轉移陣地,也就是炸雞店——驚喜發現炸雞店可以送外賣給敵人這一bug——完成盤店。
簡單明了,每一步怎麼走、為何走都有交代。
而作為一部喜劇片,能讓觀眾不費太多腦力,就能跟隨劇情展開看懂故事,對想輕鬆愉快看片的觀眾來說,是十分友好的。
這一點,看似很容易做到,但也並不是每部片都能做到。
這裡就不得不提另一部電影,去年年中上映的一部國產喜劇——《龍蝦刑警》。
好慘一電影,明明已經上映大半年之久,觀眾都快忘記打水漂的電影票錢了,卻在最近頻繁曝光在一片罵聲里。
為什麼?就因為它和這部《極限職業》其實是一本兩拍的。
所謂一本兩拍,是將同一個劇本交給兩個不同國家的製作方,然後根據國家文化的差異進行本土化改編,使其成為兩個相似但各不相同的電影。
借用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就像「一魚兩吃」,各有不同滋味。
比如《奇怪的她》(韓)與《重返二十歲》(中),
《Missing:消失的女人》(韓)和《找到你》(中),都是這樣的一本兩拍。
而《龍蝦刑警》和《極限職業》是來自一個「中韓故事共同開發計劃」,兩邊分別根據中韓的文化,進行了接地氣的題材選擇:
比如中國的小龍蝦,韓國的炸雞,分別是兩邊的國民美食,在外賣屆穩居榜首,很接地氣,而且為主角們合情合理盤下這家店做了鋪墊。
電影播完,韓國所有炸雞店老闆都要樂得合不攏嘴了
再比如韓國五人組裡的兩位,最年輕的男警和唯一的女警,到最後才知道原來出身不凡,只是無奈英雄無用武之地,很符合韓國年輕人目前面臨的「全拋世代」,
近10%的青年失業率,以及越來越低慾望的社會狀態。
還有最年長的組長,面臨著事業和家庭雙重壓力的人設,非常能夠引起韓國多數中年男人的共鳴。
兩部作品同時開始進行劇本潤色、本土化製作,不過《龍蝦刑警》比後者早了半年完成。
雖是同一個本子,卻「同本不同命」,一個成了影史票房冠軍,一個口碑撲街,豆瓣只有慘淡的4.9分。
按理說《龍蝦刑警》有影帝王千源,老戲骨劉燁,還有沈騰等人的加盟,
陣容挺讓人期待才對啊,為什麼結果會這樣?
前面提到了《極限職業》清晰明了的故事線,從頭看下來一路暢通;
連為什麼炸雞店能成為網紅都講的很明白——男警員的父母是開排骨店的,他們在炸雞里加入了排骨的秘密配方,取名為「水原大排骨炸雞」。
可遺憾的是,很多人看完《龍蝦刑警》,卻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為什麼班長一定要破這個案子,為什麼一上來就被黑幫發現了,怎麼就進了人家龍蝦店,莫名其妙就把店盤下來了……
感覺不是劇情在悄悄推著你走,而是編劇在前面硬拉著你走。
都說細節決定成敗,如果連基本的情節推進都不那麼明晰,拿什麼給觀眾一個愉快的觀影體驗呢?
還有,喜劇片最重要的是讓人笑得出來,
《極限職業》吸引眼球的開頭,以及在警察局長面前挨罵的一段,已經貢獻了密集的笑點,讓人充滿期待;
到了《龍蝦刑警》里,同樣的賊窩開頭+警察局的部分,卻讓我和身旁的小夥伴愣是沒笑出來,
反而老梗外加鄰里吵架一般的鬥嘴,讓人聞到了一絲絲「隨便拍拍」的味道。
如果說這是所謂的「本土化改編」,那這部片可能改編得不太走心。像是片里小龍蝦店的名字「蝦鬧鬧」,只是瞎鬧鬧。
而開頭5分鐘處,男反派和袁姍姍打鬥時,揮出的那幾記慢動作般的左勾拳,讓人不禁想捂眼睛了。
還有那個「不小心」從窗口掉下去的鏡頭,掉得也未免太刻意了吧?
就不必說某些演員的演技和台詞功力了,像背課文一樣將台詞念得生硬的話,很容易讓人齣戲。
以及破案到關鍵處,能用經度114,維度225定位到某個碼頭,實在讓觀眾感覺到「智商被侮辱」。
如此這般,縱使影帝出馬也救不了了。
雖說《極限職業》並不是完美無瑕,甚至有「影史票房冠軍」的稱號對它過於沉重的聲音,不明白為什麼它能和《鳴梁海戰》一較高下。
但至少可以說,它是一部完成度高的電影,做到了一部優秀喜劇片該做的。
而這個結果的背後,必定是整個團隊的傾心努力。
片頭那場16車連撞的戲,雖然在正片里出現了僅幾秒鐘,但實際拍攝時間足足一周之久。
為了在劇中展現熟練的廚藝,小男警官的演員申河均買了大量洋蔥回家,只為練好「切洋蔥的刀工」。
還有一個有趣的細節,《極限職業》里的毒販角色,其實是去年曾救過火災受困民眾,被韓國總統親自頒發「2018發光義民獎」的正義市民……
片尾打鬥戲背景音樂放起了哥哥的《當年情》,向經典影片《英雄本色》致敬,BGM一出,又重燃了一次當年的情懷。
《極限職業》片尾片段
足以見得創作者們在細節之處下的功夫,他們也在學習我們的精華加以創新,再加上用心做電影的態度,才有了這部作品的誕生。
而拍一部喜劇片,若是能讓每位期待釋放壓力的觀眾,都能滿意地笑著走齣電影院,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