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去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外資增加了對中國不良資產的投資

去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外資增加了對中國不良資產的投資

去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外資增加了對中國不良資產的投資

不良資產,主要包括銀行的不良貸款,證券、基金、資管的融資融券、質押式回購,還有企業的被拖欠貨款、工程款等等。每當宏觀經濟進入調整階段時,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個人收入降低,償債能力惡化,這些不良資產就會增加,不良資產投資與處置業務也隨之迎來擴張的時機。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的報道,2018 年,外資購買了大約 32 億美元的中國不良資產,是 2017 年的 2 倍。去年 11 月,深圳前海金融資產交易所副總經理詹宇宏也曾經透露,外資對中國境內不良資產的興趣明顯提升,在前海交易所完成的跨境不良資產交易約 70 億元。

外資對中國不良資產大約 200 億人民幣的投資額,雖然跟國內四大不良資產處置公司華融、信達、長城、東方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例如,信達 2018 年不良資產處置業務所涉及的資產就高達 6430 億元;但這應該也體現了 2016 年以來的新一輪不良資產處置的市場化、對外資開放的趨勢。

國內不良資產處置的歷史還很短暫。1999 年,當時政府為了解決國企改革、亞洲金融危機在銀行體系造成的巨額不良資產問題,成立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華融、信達、長城、東方。這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需要籌集資金,收購銀行的不良資產並進行管理、經營和處置。同時,還要對一部分具有良好發展和盈利前景,但暫時陷入財務或經營困難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實行不良債權資產債轉股。也就是說,跟早期的A股類似,是為銀行、國企服務的。

到了 2010 年以後,信達、華融完成了股份制改制,並在香港上市,不良資產處理才開始從政策驅動,逐步向市場化、商業化方向發展。

而從 2015 年開始,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逐步深入,煤炭、鋼鐵等多個產能過剩行業收縮產能、汰弱留強,不良資產和破產重組也不斷增加。根據中國銀監會、國家統計局披露,商業銀行所持有不良貸款餘額從 2011 年第三季度末開始持續 29 個季度上升至 2018 年末的 2 萬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從 2013 年的 9.6 萬億元增長至 2018 年末的 14.3 萬億元。

光是這兩類不良資產就是超過 16 萬億元的規模,只靠四大不良資產處置公司、各地方省政府的、資產處置公司,顯然處置不完。而且,處置手段雖然基本都用上了,例如階段性經營、資產重組、債務重組、債轉股、轉讓、破產清算、訴訟追償等等,但國內資本市場對債轉股、困境資產收購重組、資產分拆分立上市的支持力度其實是有限的。

例如,在英美常見的在經濟下行周期剝離資產、分拆上市,在A股20年歷史上就只有2例,而且還是東北高速、城投控股這樣的國企。和過去幾年的A股類似,80年代的美國也曾經掀起併購浪潮,但當互聯網泡沫破裂、經濟下行,多元化變成了「多元惡化」,美股市場大量出現分拆和分立上市,解決了多元化集團經營無法協同,公司治理不善等一系列問題。

中國的國企,以及過去幾年大量收購資產的 A 股公司,也形成了大量多元化經營的公司。但 2016 年後,由於經濟增長放緩、互聯網行業格局固化,收購來的公司業績不如預期。這時候,只能買來整合、不能分拆重新賣出的市場機制,只能讓相關公司經受估值折價、巨額商譽減值等。

總之,與國內資本市場渠道不夠暢通的情況相比,被外資收購後的不良資產可能會在隨後的處置上有更多的方式。

題圖來源:pixaba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Topic:柏林成千上萬人走上街頭,抗議德國城市租金急劇上漲
王源代言統一鮮橙多,肯德基最新上校形象是虛擬網紅 | 乙方日報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