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喻建十《山水畫基礎概論》——山水畫的起源與衍變(下)三品課堂

喻建十《山水畫基礎概論》——山水畫的起源與衍變(下)三品課堂

喻建十《山水畫基礎概論》——山水畫的起源與衍變(下)三品課堂

上節課我們跟著喻建十老師共同學習了山水畫的起源、早期及中期山水畫的發展特點,本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中晚期及現當代山水畫的衍變及發展。


名家簡介

喻建十·1959年生,字九可。齋號不動容齋、小易簡樓。

1985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留校任教。1993年赴日留學,1996年畢業於日本大阪教育大學研究生院,獲碩士學位,2003年底回國。

天津美術學院美術創作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畫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教育部高等院校美術專業類教學指導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文聯委員,天津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天津市中國畫學會副會長。

滄海遺珠


山水畫的衍變

時間發展到了南宋的時候,山水畫發生了變化,南宋的山水畫是以精巧細膩而著稱的。隨著宋代偏安到了南方,江南的自然景觀和文化氣息造就了南方山水畫獨有的風格,全景山水畫逐漸過渡到局部的小景畫,並且帶有了濃厚的生活氣息。五代和北宋時期的經濟文化中心在北方,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山水畫多表現北方的雄山大川、懸崖峭壁,相對而言畫面就顯得粗獷博大。而進入了南宋之後,隨著封建社會逐漸地封閉、衰敗,人們開放的心態也開始有所收縮。藝術的表現逐漸從訴諸於外變為訴諸於內,轉而追求內心的平衡。此時期代表的山水畫家有劉松年、李唐、馬遠、夏圭。從這個時期開始,人從世界之上進入到世界之中,畫家們開始畫的是周邊所見的生活景象。人作為畫面的主體開始進入畫面,成為畫面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在畫面當中人性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人們所訴諸於內心情感的表達越來越強烈,人的自我意識的發揮,對這樣的訴求,也越來越強烈,所以使畫面出現了有許多人文色彩的作品。夏圭的《梧竹溪堂圖頁》帶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房前的毛竹、屋後的大樹,幾個人在房舍里你言我語,這樣帶有生活氣息的場景在過去是不多見的,充分表現了這個時期的繪畫所追求的已經不是從五代北宋那樣站在世界之上看世界了,而是開始站在世界之中看世界。人從天上降到了地下,相對「天人合一觀」來說,人更多地開始佔據了主導的地位。

喻建十《山水畫基礎概論》——山水畫的起源與衍變(下)三品課堂

夏圭《梧竹溪堂圖頁》

到了元代繪畫,元代的山水畫被認為是文人畫的頂峰,此時的繪畫風格可概括為枯、淡、簡,主要的特點是訴諸內心、技巧讓位於精神。在這時期人的主宰性越來越強,山水畫中的「天人合一」當中也隨之轉變為天去「合」人。這時期的代表畫家歷史上被稱為「元四家」,他們是黃公望、倪雲林、吳鎮、王蒙。

最著名的應該說是倪雲林,倪瓚,他的高潔,他的孤寂,可以說是代表了當時知識分子的一種心態。這時畫面當中的自然已經全然不是人們眼中的自然,而是藝術家心中的自然,他們通過眼、手、心去人為地重新詮釋自然,而並不是如實地表現自然。五代和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多多少少都會有人物的出現,但那時候人在畫面當中不是主宰而是陪襯,南宋的山水畫中,人在畫面當中占的分量越來越大了。可是到了元代以後,特別是以倪雲林為代表的文人山水畫的畫面里,雖然沒有了人,但人卻成了主宰。這個主宰是人的精神,它畫的並不是自然界而是心中所想所思,所追求的這種自然的景象。這時期的代表作最著名的是大家所熟知的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以及倪雲林的《幽澗寒松圖》,王蒙的《秋山草堂圖》等等。

喻建十《山水畫基礎概論》——山水畫的起源與衍變(下)三品課堂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局部


山水畫主張的多元化

山水畫發展到了明代,出現了兩種不同風格的繪畫主張,一種主張是恢復宋代院體畫的風格,代表畫家有戴進、吳偉等等,另一種主張是繼續沿著倪雲林所開拓的文人畫的風格,有文徵明、沈周、仇英和唐寅等等。自文人畫產生以後,文人士大夫階層就介入到了繪畫中去並掌握了繪畫的話語權。他們把繪畫當成了茶餘飯後的消遣或者是官場失意時的精神寄託,因此這些畫家們並不是過分注重技巧的運用,同時他們又憑藉著本身是文人的身份和有一定的書法功底,使這一時期的繪畫在單純描繪景物的基礎上增添了文學性。書法也越來越強調在畫中所起的作用,開始講究詩書畫的有機結合,作品開始充滿了筆情墨趣。有文徵明的《惠山茶會圖》、《溪橋策杖圖》,沈周的《岸波圖》,唐寅的《山路松聲圖》等。當時的書畫家董其昌在中國美術史上的地位也十分重要,他針對中國傳統文人畫創作所提出的「南北宗論」對山水畫進行分類,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剖析繪畫的哲學觀念,同時,他的這種提法也助長了繪畫上的宗派之爭。對於山水畫當中的南北宗論,在學術界上目前仍然存在著褒貶不一的觀點。

喻建十《山水畫基礎概論》——山水畫的起源與衍變(下)三品課堂

文徵明《溪橋策杖圖》

繪畫史發展到清代前期的時候,山水畫也有著兩種不同的主張,一個是傳統派,一個是革新派。傳統派的代表是「四王」,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他們以恢復元代的繪畫風格為己任,主張畫的是心境,具體畫什麼內容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享受的是表現時候的那個過程。所以他們的繪畫往往會出現過於程式化、缺乏生活氣息等不足,但是我們評價他們的時候應該站在他們的角度上來看。也就是說我們應該看到他們在繪畫過程當中,他們所追求的精神上的寄託、表現自我的心態,恰恰更多地符合了「天人合一」這樣一種觀念。在他們看來自然是為「我」服務的,推崇他們的人覺得「四王」的作品是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格調非常高,能夠表現出超自然的境態,王時敏的《仿黃公望山水圖》、《松壑高士圖》等等。

喻建十《山水畫基礎概論》——山水畫的起源與衍變(下)三品課堂

王時敏《松壑高士圖》


山水畫的停滯和突破

所謂革新派的代表人物是「四僧」,石濤、八大山人、髡殘、弘仁,他們這些革新派主張的、要表現的是他們當時所思所想和情緒變化,更多具有很強烈的表現主義色彩,推崇「四僧」的人們覺得這樣的藝術更符合我們現在人對於藝術的定義,要展現一種即時性的情緒狀態,他們的作品充滿了生活氣息。持不同意見的人們則會覺得凡是表現情緒的、過於表現自我的都是會瞬間消失的,只有表現非自我的內容才有可能是永恆的、長久的。據此,他們覺得他們的藝術更像是表演,總是表現自我類型的演員容易陷入角色當中去而不能自拔,終其一生只能停留在演員的水平,他是永遠在表現「自我」,而能夠表現「他人」的演員,所謂的性格演員和本色演員的區別表現在「他人」演員永遠能夠和角色保持一定的距離,能夠更冷靜地去把握一個角色,這類的演員什麼樣類型的形象都能得到完美的詮釋,往往在演藝界,這樣的演員被稱為藝術家。對於「四僧」持不同意見、持批判的觀點的人,就是把「四僧」歸結在了演員裡頭。他們認為只有像「四王」那樣的才是藝術家,他們不是過分強調瞬間的、即時的、情緒上的微妙變化,而是認為「四僧」過於深入自己瞬時間的那種角色當中,過於表現自我,過於和生活貼得太近,這樣引起的視覺享受、感官刺激和心靈的領悟,都有可能是瞬時間的而不是永恆的。可以把這種對於革新派和傳統派兩種不同派別的主張和對這兩種不同派別的兩種不同的觀點都介紹給大家,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判斷,去吸取適合自己的養分。「四僧」的代表作品,石濤的《夏山欲雨圖》、《秋谷山徑圖》,弘仁的《山水冊頁》等等。

喻建十《山水畫基礎概論》——山水畫的起源與衍變(下)三品課堂

弘仁《山水冊頁》

清中期到20世紀中葉可以說是晚期山水畫的發展階段,這個階段山水畫的理論處在停滯狀態,山水畫的繪畫技法也在原有的基礎上徘徊,基本特點是單純復古、過分地寫實,出現兩個極端。同時創作上開始受到西洋繪畫的影響,因為從20世紀中葉至今是現當代山水畫的發展階段,也就是從新中國建立到現在又出現了一個新的階段。現當代山水畫在原有的基礎上延續並得到了新的突破,這一時期的山水畫應該說名家輩出,比如張大千、陳少梅、傅抱石、李可染、關山月等等。他們這些人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重視寫生,同時也借鑒西洋的畫法,使得中國山水畫在突破舊有程式的基礎上,重新進入了一個新的藝術天地。

喻建十《山水畫基礎概論》——山水畫的起源與衍變(下)三品課堂

張大千《閑吟策杖圖》

到此我就先介紹了一下山水畫的衍變過程和它的發展,本節到這就講完了,謝謝大家。


作品賞析

2016年三品美術館「吾境—津門六家展」喻建十作品

喻建十《山水畫基礎概論》——山水畫的起源與衍變(下)三品課堂

《黃河西來決崑崙》180cm × 97cm

喻建十《山水畫基礎概論》——山水畫的起源與衍變(下)三品課堂

《琅琊台頂太山杪》139cm × 70cm


本節回顧

?山水畫的衍變

全景山水畫過渡到小景畫,技巧讓位於精神

?山水畫主張的多元化

明代時院體畫和文人畫,清初傳統派和革新派

?山水畫的停滯和突破

晚期山水畫理論和技法停滯,現當代山水畫進入一個新的天地


下節預告

?山水畫與風景畫的對比

山水畫源於人物畫,中西藝術家表現角度不同

?山水畫與風景畫的分類

山水畫分類廣泛,風景畫圍繞寫實發展

?中西繪畫思想理念

中國重內心,西方重上帝

喻建十《山水畫基礎概論》——山水畫的起源與衍變(下)三品課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