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Cell Reports》發表封面文章,揭示內質網定位蛋白DFCP1調節內質網-脂滴互作機制
4月9日,Cell Reports雜誌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張宏組和李棟組合作的研究論文「The ER-Localized Protein DFCP1 Modulates ER-Lipid Droplet Contact Formation」。該文利用超高解析度GI-SIM成像技術揭示了脂滴形成過程中,內質網定位蛋白DFCP1可以標記新生的脂滴結構上,這些結構沿內質網運動並進一步融合形成成熟的脂滴。DFCP1是Rab18的效應因子,位於成熟脂滴上的DFCP1與Rab18-ZW10形成複合體,介導內質網-脂滴的互作。
脂滴是細胞中儲存脂類和能量的一種重要細胞器。前期研究發現脂滴從內質網上形成,首先在內質網磷脂雙分子層之間合成並累積大量中性脂,形成眼睛樣結構,後不斷累積最終從內質網上分離形成脂滴。但人們對脂滴形成的早期過程尚不清楚,而脂滴與內質網之間的互作機制也知之甚少。在多細胞生物自噬小體形成過程中,內質網定位蛋白DFCP1遷移到位於內質網的自噬前體結構歐米伽小體上,並作為歐米伽小體的標記。但是DFCP1缺失不會引起自噬異常,其在細胞中功能之謎仍未解開。張宏課題組研究發現在油酸誘導脂滴生成後,DFCP1會定位在脂滴的表面。利用李棟課題組新開發的超高分辨活細胞成像技術,發現DFCP1在內質網上標記新生脂滴結構,並且這種結構的形成依賴於甘油三酯的合成。這些DFCP1陽性結構在內質網上是可逆的,並且在內質網上移動並融合形成能夠繼續生長的脂滴,進一步變大,生成成熟脂滴。編碼人類Berardinelli-Seip先天性脂肪代謝障礙II症的內質網跨膜蛋白BSCL2,參與調控DFCP1標記的新生脂滴結構的可逆性以及融合和生長。在成熟脂滴上,DFCP1還作為Rab18效應因子,與Rab18-ZW10複合體相互作用介導內質網-脂滴互作的形成,從而調節脂滴的大小。該研究揭示了脂滴形成的早期過程,包括DFCP1標記的新生脂滴結構的融合、脂滴的生長,以及由DFCP1介導的內質網-脂滴的互作。
該工作由生物物理所張宏課題組和李棟課題組合作完成。張宏和李棟為論文的通訊作者,張宏課題組博士研究生李東方和麻省大學醫學院趙燕為論文的第一作者,生物物理所研究員劉平生也參與指導了這項研究。該課題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科院戰略重點研究計劃、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以及中國科學院大學教育基金會的臻溪生命科學基金的資助。
DFCP1通過調節內質網-脂滴接觸控制脂滴生長示意圖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我國首次發現植物抗病小體:有望增強植物免疫,減少農藥使用
※中國漢族人群重型痤瘡的遺傳易感基因研究取得進展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