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慈禧為什麼會讓曾國藩的兒子,擔任駐英大臣?

慈禧為什麼會讓曾國藩的兒子,擔任駐英大臣?

曾國藩在晚清政壇上,有極為顯赫的聲勢。他創立湘軍,推行洋務。一生經世致用,一手錦繡文章,受到很多人稱讚。曾國藩也是清朝歷史上少數得到封爵的漢人大臣,被封為一等毅勇侯。這個爵位後來被他的次子曾紀澤繼承(曾國藩長子早殤)。

同治十三年,曾紀澤為父親守孝三年期滿後,準備入京敘職。誰料半路聽聞母親去世,曾紀澤立刻返鄉,為母親再守孝三年。期間同治駕崩,光緒繼位。光緒年幼,朝堂大事由兩宮太后和恭親王奕訢等人處理。兩宮太后中,慈安太后遇事諾諾,沒有太多主見。垂簾聽政時,大多默默無言。一般大事,都由恭親王奕訢和慈禧決議。

光緒三年,曾紀澤入京,被兩宮太后和皇帝召見。不久後,被授予重任,擔任駐英、法大臣,處理外交事務,並負責訂造艦船。同時兼任正四品的太常寺少卿。

光緒元年,清朝籌建水師,考慮到清朝現有工業造船能力,水師中相當一部分艦船需要依靠向列強訂購,滿足軍用。此事關係到海防布局,這項任命不僅難在需要遠赴重洋,訂造艦船,更需要懂得跟列國打交道。

清朝長期閉關鎖國,以天朝上國自居,對國際公約十分模糊。作為一個國力貧弱的國家,即便是推行「槍炮外交」的年代,國際公約也是一個很好的武器。當時中國不僅對國際公約十分陌生,更極為保守。

官場上,保守頑固的官員,仍占多數。辦理外交事務,辦好了不會得到讚賞,辦壞了就容易被扣上一個「漢奸」的帽子。曾國藩當年就在外交上栽了跟頭,備受責辱。

對於赴海外擔任使臣的難度,曾紀澤跟慈禧等人,都有預料。在赴任以前,慈禧把曾紀澤召到養心殿談話。慈禧說了:「這些人明白理的少,你替國家辦這等事,將來這些人必然有人罵你的時候,你卻要任勞任怨。」

曾紀澤回答:「臣從前讀書到事君能致其身一語,以為人臣盡忠則盡命,是到了極處。觀近來時勢,見得中外交涉事件,有時須看得性命尚在第二層,竟須拼得將聲名看 得不要緊,方能替國家保全大局。」(註:來源於《曾惠敏公遺集日記》)

曾紀澤的這番表態,對於慈禧等人而言,無疑非常受用。對於慈禧等人來說,辦理外交事務,能力是其次,忠心最重要。如果對朝廷不忠心,將來後患極大。尤其是採購艦船這類牽扯利益極大的事項。

不過,曾紀澤能夠那麼快被委以重任,自然離不開曾國藩的影響。曾國藩當年擊敗太平天國後,主動解散湘軍,受到朝廷信任。他在官場上的人脈極為深厚。這既跟他的戰功有關,也得益於他的為官做人之道。這一點在《曾國藩家書》里,可以看出。

曾國藩去世後,朝廷擔任重要職位的門生下屬仍然極多。最有名的便是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李鴻章早年曾入曾國藩幕府學習,受曾國藩教誨頗多。

在曾國藩幫助下,李鴻章才創建湘軍,立下一番功績。李鴻章一直也以曾國藩的門生弟子自居,認為自己在辦事外交上,受益曾國藩頗多。曾紀澤踏上仕途後,李鴻章自然會協助。

要做官,李鴻章自然會提拔。而曾紀澤要採購的艦船,跟李鴻章率領的北洋水師關係極大。兩人關係的特殊,自然不必多言。

即便後來李鴻章提議罷免曾紀澤,兩人關係並未破裂,仍一起努力創辦北洋水師,籌措北洋水師的章程和經費。除了李鴻章,恭親王、兩宮太后對曾國藩的印象也不差。愛屋及烏,對曾紀澤也敢於委派重任。

曾紀澤雖然可以依靠父親的餘蔭,但自身本事也不差。當年守孝時,曾紀澤擺了《韋氏詞典》等書籍,開始零基礎學英語,了解西洋文化。在當時,這是一個非常罕見的舉動。

很多士大夫們仍把西洋列強視為蠻夷,蠻夷的語言,自然沒有必要學習。比較有意思的一點在於,曾國藩當年守孝的時候,擺的是《禮記》、《周儀》、《儀禮》。

到外國擔任使臣時,曾紀澤細心學習。從國際公法,到各國風俗人情,歷史習俗,工商業以及社會的發展情況,都做了詳細的了解。又身體力行,在使館區提倡廉潔奉行,不搞奢靡貪污。曾紀澤的這個做法,不僅贏得朝廷的信任,外國人也願意跟他交往,認為他的品行值得相信。

尤其是後來配合左宗棠收復新疆,跟沙俄談判,收回大片國土。曾紀澤的外交表現,絕對可以成為晚清外交史上納入研究的案例。

這也是為什麼,清朝後來罷免曾紀澤不久,又很快授予他新的職位。因為國力貧弱,人才難得。光緒十六年,曾紀澤在北京去世想,享年52歲,清朝特加追贈「太子少保」銜,賜謚「惠敏」。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微信公眾號: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曾國藩(全三冊)

¥88.2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腦洞外星人 的精彩文章:

順治生前安排的人事布局,為何僅維持6年鰲拜就獨擅大權
看管囚犯又臟又累,就像一起受罰,為何衙役搶著去做

TAG:腦洞外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