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張黑洞圖像面世 質量為太陽的65億倍
來源:經濟日報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4月10日晚,包括中國上海在內的全球多個地方同步公開了黑洞「照片」。這是全球200多位科學家歷時兩年多、首次利用一個口徑如地球大小的虛擬射電望遠鏡,在近鄰巨橢圓星系M87的中心成功捕獲的世界首張黑洞圖像。
該黑洞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為太陽的65億倍。「事實印證,愛因斯坦是正確的,他的廣義相對論經受住了考驗,得到了首次試驗驗證。」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台長沈志強說。
黑洞不是「洞」
1915年,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宇宙中存在一種引力和密度都無限大的宇宙天體——黑洞。在它周圍一定區域內,有個連光線也無法逃離的勢力範圍,這一勢力範圍叫作「事件視界」。
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黑洞預言無法證實。這一看不見、摸不著,卻長久以來存在於科學家們想像和推算中的神秘天體,究竟是否存在?「但目前,天文學家普遍相信黑洞確實存在於宇宙之中。」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員路如森介紹。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台長沈志強表示,質量天文學家將宇宙中的黑洞分成三類:恆星級質量黑洞(幾十倍至上百倍太陽質量)、超大質量黑洞(幾百萬倍太陽質量以上)和中等質量黑洞(介於兩者之間)。而且,超大質量黑洞存在於幾乎所有星系的中心。
如何給黑洞「拍照」
欲睹黑洞「芳容」,全世界科學家翹首以待了上百年,因為給黑洞「拍照」太難。
為揭開黑洞的神秘面紗,2017年,一項黑洞觀測計劃,即「事件視界望遠鏡」(EHT)計劃正式啟動。
路如森解釋,黑洞本身的確是不發光的,但是這種被極度壓縮的完全黑暗的天體,因為強引力的特性可以讓時空彎曲,并吞噬周圍的氣體。在此過程中,氣體的引力能轉化成熱能,氣體的溫度變得很高,進而發出強烈的輻射。而在這些明亮的氣體襯托下,黑洞會產生一個黑洞剪影,這一剪影就是我們能看到的最接近黑洞本身的圖像。
路如森說,剪影和發光的氣體之間會有一個分界,也就是事件視界。事件視界比黑洞陰影的尺寸小,大小約400億千米視界之內,我們無法看到,但對事件視界進行拍照,黑洞的樣子也就勾勒出來了。
按照EHT計劃,全世界200多位科學家組成空前龐大的「戰鬥陣營」,利用全球多地的8個亞毫米射電望遠鏡及其陣列,組成一個虛擬的望遠鏡網路,即「事件視界望遠鏡」,同時對黑洞展開觀測。
何以如此興師動眾?因為黑洞距離我們太過遙遠,無論哪一單個望遠鏡都只能望洋興嘆。「形象點說,望遠鏡若想看到黑洞的事件視界,好比我們人類站在地球去看月球上的一個橙子。困難程度可想而知。」沈志強說,「M87中心的黑洞質量巨大,又相對接近我們,是地球上看過去角直徑最大的黑洞之一,也因此成為EHT的一個完美目標。」
「事件視界望遠鏡」的解析度可以達到多少?一般來說口徑越大解析度越高。
沈志強說,要想看清楚黑洞視界面的細節,視界面望遠鏡的空間解析度要達到足夠高才行。為此,EHT觀測使用了甚長基線干涉測量(VLBI)技術,觀測波段是1.3毫米。世界各地的射電望遠鏡同步觀測,同時利用地球自轉,形成一個口徑如地球大小的虛擬望遠鏡,解析度約20微角秒。
虛擬望遠鏡成功組合只是第一步。這些望遠鏡分布在各種具有挑戰性的高海拔地區。沈志強說,在平原上由於信號弱不適合觀測,這些望遠鏡所在的地區大多是海拔三四千米的山區,空氣稀薄,若在上面連續觀測,對工作人員來說是項挑戰。
但是更大的挑戰來自於天氣。因為只有這8個望遠鏡及其陣列同時順利觀測到黑洞,才能達到最高的靈敏度和最大的空間解析度。而現實是,留給科學家們觀測的窗口期非常短暫,每年大約只有10天。
「以夏威夷地區為例,去年有兩次觀察期,天氣很好,非常適合觀測。」沈志強說。
多次獨立的EHT觀測通過多個校準以及不同的成像方法均揭示了一個環狀的結構及其中心的暗弱區域,即黑洞陰影。
「黑洞就像沉浸在一片類似發光氣體的明亮區域內,我們預期黑洞會形成一個類似陰影的黑暗區域。這正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可我們以前從未見過。」EHT科學委員會主席、荷蘭奈梅亨大學教授海諾·法爾克說,「這個暗影的形成,源於光線的引力彎曲和黑洞視界對光子的捕獲。暗影揭示了黑洞這類迷人天體的很多本質,也使得我們能夠測量M87中心黑洞的巨大質量。」
未來還會做什麼
「一旦我們成功對黑洞陰影成像,就可以將觀測結果與理論預言相比較,檢驗考慮了時空彎曲、超高溫及超強磁場等物理性質在內的大量模型。令人驚訝的是,我們所觀測到圖像的許多特徵與理論預言相一致。」EHT董事會成員賀曾樸評論道,「這使得我們對觀測的理論解釋,包括對黑洞質量的測量,都充滿信心。」
拍到震撼人心的黑洞照片,是眾多科學家團結協作的結果。而且,我國科學家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長期關注高解析度黑洞觀測和黑洞物理的理論與數值模擬研究,在EHT國際合作形成之前就已開展了多方面具有國際顯示度的相關工作。在此次EHT合作中,我國科學家在早期EHT國際合作的推動、EHT望遠鏡觀測時間的申請、夏威夷JCMT望遠鏡的觀測、後期的數據處理和結果理論分析等方面作出了中國貢獻。
另外,在EHT全球聯合觀測的2017年3月至5月,上海65米天馬望遠鏡和新疆南山25米射電望遠鏡參與了密集的毫米波VLBI協同觀測,為最終這個M87黑洞成像提供了總流量的限制。
「對M87中心黑洞的順利成像絕不是EHT國際合作的終點站。」沈志強說,「我們期望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EHT會有更多令人興奮的結果。」
「我們已經做到了上一代人認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天體物理中心哈佛大學及史密松寧學會EHT項目主任謝潑德·多爾曼總結說,「技術的突破、世界上最好的射電天文台之間的合作、創新的演算法都匯聚到一起,打開了一個關於黑洞和事件視界的全新窗口。」(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沈 慧)
※中國漢族人群重型痤瘡的遺傳易感基因研究取得新進展
※年齡歧視與英格蘭老年人的健康狀況較差有關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