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紅軍四渡赤水出奇兵殲敵2萬人,為何能突破40萬敵軍包圍

紅軍四渡赤水出奇兵殲敵2萬人,為何能突破40萬敵軍包圍

眾所周知,四渡赤水是解放軍歷史上極為精彩的一幕戰爭傳奇,被譽為是「神來之筆」。在4個月時間中,紅一方面軍3萬部隊克服疲勞,忽東忽西,南北轉戰,來回四次渡過赤水河,歷經千難萬險,終於跳出國軍40萬大軍的重圍,並殲敵2萬人,取得了戰略突圍的偉大勝利。

那麼,紅軍究竟是怎麼創造這樣一幕戰爭奇蹟的呢?

回顧歷史,1935年1月遵義會議之後,紅軍雖然改變了軍事領導,但面對的形勢卻如黑雲壓頂一樣嚴重。國軍調集了步兵、炮兵共150個團兵力,足有40萬人,並有空軍配合,從四面八方向紅軍圍堵過來。而紅軍歷經突破四道封鎖線之後,從長征開始的8萬餘人已減員到3萬左右,且沒有後勤支援,無根據地立足,官兵長期奔波轉戰,已成疲憊之師,面臨了何去何從的嚴峻考驗。

當時國軍高層判斷,紅軍減員甚眾,元氣大傷,急需落腳補充。而現時能得到的支援,或是東出湘西同紅二、六軍團會合,或是西進四川與紅四方面軍會合。除此之外,其他路線皆無助於紅軍改變困境。因此,國軍重點沿東西兩線構築碉堡防禦體系,在北面守住長江天險,以防止紅軍突破。同時調集各咱部隊向貴州集中,對紅軍發起全面圍剿。

客觀來說,國軍高層的上述判斷並沒有錯。紅軍要想擺脫困境,首先是停下來建立根據地。但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單靠紅一方面軍的力量做不到這點,只有或向東靠攏紅二、六軍團,或向西同紅四方面軍會合。這個既定目標是明確的,但怎麼才能達到目標卻是難點。

其時紅軍指揮層採取了高度現實的靈活戰略方針,認為在眼前的情況下,只能打有把握的戰鬥,不能打無把握的戰鬥。為了有把握地消滅敵人,必須尋求有利條件下的作戰。為了尋求有利條件下的作戰,紅軍只能充分發揚兩條鐵腿走天下的精神,時而向東,時而向西,時而走大路,時而走小路,不怕困難,不怕吃苦,不怕犧牲,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打勝仗,消滅敵人,保存自己。

這樣就很好理解了。紅軍一渡赤水是因為土城戰鬥打得不理想,不能和敵人拼消耗,所以一渡赤水迅速脫離敵人。二渡赤水是因為敵人緊跟圍攏上來,紅軍北渡長江有困難,為了擴大迴旋餘地,突然掉頭二渡赤水,甩掉敵人,並二次攻佔遵義,打出了長征以來的第一個大捷。這時敵人再次齊集兵力尋求決戰,紅軍則聲東擊西,三渡赤水,又擺出要北渡長江的架勢。國軍上當,各路人馬拚命追上來圍堵,此時紅軍出敵不意突然轉向,四渡赤水佯攻貴陽,爾後大踏步向雲南前進,將幾十萬追敵遠遠甩在了身後。

正是通過上邊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戰略操作,3萬疲憊紅軍得以跳出了40萬敵人的包圍,並在運動中殲敵2萬人,繳槍數千支,取得一定戰果,先敵一步邁進了通向四川的大門。紅軍的這些精彩表演,不愧為「四渡赤水出奇兵」的美譽,創造了戰爭史上的不朽傳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沈聽雪 的精彩文章:

張靈甫和74師覆滅在孟良崮,國軍的其他部隊為何不來救援
解放軍一個班對抗越軍一個排,勇敢阻擊以少勝多殲敵15人

TAG:沈聽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