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母親在孕期的狀態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心靈感應的心理學解釋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心靈感應(telepathy)也被稱為第六感、直覺,一直不被現代科學所認可。令人感到困惑的是,自古以來,這種神奇的現象似乎一直存在,人們不再滿足於將其歸為心理暗示。
上個世紀90年代,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有一對雙胞胎,他們從小就被分開撫養,一直是互不認識。然而,在他們長大之後,人們發現,他們選擇了相同性質的工作,並且他們的妻子也是相似的類型,那麼,這只是巧合嗎?
還有一種情況,生活中相當常見,當自己的親人受傷時,自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會突然覺得心慌、胸悶等,最後發現,原來自己的親人在那一刻受傷了,這一切,就好像發生了心靈感應一般,自己竟然能察覺到對方的情況。
那麼,心靈感應真的存在嗎?關於心靈感應現象,科學界至今未給出明確、嚴謹的解釋。下面,我們將從發展心理學角度對這一現象進行解釋,在心理學家看來,心靈感應沒有那麼神秘。
發展心理學研究發現,母親的狀態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自己的孩子。在母親懷孕期間,如果母親經常感到焦慮、壓力大,這種不安的感覺會通過體內的一些因素傳遞給腹中的嬰兒。當嬰兒出生、甚至長大後,都可能受到母親孕期狀態的影響,變得情緒容易波動、缺乏安全感。
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母親孕期的狀態,會影響到孩子的氣質類型,以及性格人格的養成。就好像母親與孩子之間存在心靈感應一般,孩子能夠體驗到母親的情緒狀態,並受到這種狀態的影響。
不僅如此,母親作為孩子接觸到的親密他人,會與孩子形成緊密的關係,而良好的依戀關係建立,會讓孩子對母親形成一種親密感、信任感。
具體而言,嬰兒時期,孩子無法通過語言與父母進行交流,只能通過哇哇大哭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如果孩子哭泣的時候,母親不能立即作出反應,對他不理不睬,時間久了之後,孩子就會感受到自己的母親不在乎自己,導致無法建立起安全、信任的親密關係。
而那些能夠比較及時的回應孩子需求的母親,會與孩子建立起信任,孩子也會更加依賴母親,長大之後也更願意與母親分享自己的心情、想法、生活狀態。
長此以往,自然會與母親建立起一種親密、緊密的聯繫,當對方有什麼表現時,自然不難猜到對方在想什麼、想要做什麼。這種心靈默契的形成,離不開孩子與母親親密關係的建立,日子久了,就能更容易體會到對方的心意。
另外,對於那些相處的好的朋友、親人、戀人來說,他們之間也會形成類似心靈感應的狀態。有時候彼此不用多說什麼,便能知道對方心裡怎麼想,這是一種心理默契的存在。
畢竟大家長期生活在相似的環境、互相分享個人經歷和感受、有著類似的想法和追求,久而久之,自然能領會到對方的心思,對對方的遭遇感同身受,在舉手投足間充滿了默契,就好像彼此間有著心靈感應一樣。所謂在親人、家人受傷時,我們會覺得心慌、胸悶,也是同樣的道理。
從這個角度看,對於心靈感應,我們應該持有更開放的態度,或許它只是一種心理默契罷了。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神奇小小
參考資料:
《秘密》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為什麼越是喜歡談錢的夫妻,感情反而越好?
※如果有一天,你連自己父母都想放棄,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TAG: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