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理身體氣血,常用的方劑,有兩點需要注意一下
調理身體氣血,常用的方劑,有兩點需要注意一下。
我們知道,在中醫理論里,氣血對身體而言,可謂是生命的基礎。任何氣血的虧損不足,都會導致身體的虛弱,從而引發一系列身體的問題。所以,養生,從泛處說,是調理陰陽,從具象上說,就是調養氣血。
我國人歷來就有調理氣血的養生做法。這一點,尤其女子顯得比較突出,經前產後,紅棗生薑湯、益母湯幾乎是居家必備。儘管現在有人說,這些都只是心理安慰,其實並不能補益氣血。但是,千百年來故老相傳,在沒有證實有害之前,合理運用這些也是無可厚非的。
中醫對於氣血的調養,就顯得更為專業一些。要論補氣,著名的當然非四君子湯莫屬;而說到補血,自然就要算是四物湯。這兩者,四君子湯健脾益氣,四物湯養血生血,可以說是中醫調理氣血的基礎方劑。
而實際運用時,我們遇到的,可能單一的氣虛或者純粹的血虛並不多見,更多情況下,還是以「氣血兩虛」為主。於是,古人便將四君子湯和和四物湯合二為一,稱之為「八珍湯」,並用之於氣血兩虧之證。
但是,中醫從來就說「無固定之方」,講究「加減化裁」。即使這麼一個簡單的氣血雙補之「八珍湯」,也不能固定不變,當作「萬金油」使用。而是也需要靈活變通,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這才符合中醫「辨證施治」的精神。我認為,無非就是兩種變通情況需要引起注意:
1、 四君子湯——「氣虛」為主:
儘管氣血的關係,是一個相互依存的關係。也就是說,氣血都不能單獨存在。《華佗中藏經》:「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明確指出了氣血的關係。將「氣」當作「血」的統帥和動力,「血」當作「氣」的載體。
一般來說,氣虛為主的氣血兩虧,一般以氣短氣促、心悸乏力、自汗怔忡、嗜睡、甚至有形寒製冷等寒像出現。
但是即使如此,當運用八珍湯時,還是需要根據氣血不足的程度有所側重。當辨證屬於「氣虛」為主,氣不能生血時,就應該遵循「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的原則,將四君子湯的份額提高。
這麼做的目的,就是注重於健脾益氣。因為「脾生血」,脾的功能健康了,氣化正常了,就能源源不斷地生化新血,不足的「血」也就能得到逐步補充起來。再輔之以「四物湯」的生血養血,這類以氣虛為主的氣血兩虧,便可得到很好的恢復。
需要注意的是,四君子湯補氣,裡面的白朮屬於苦溫燥濕之品,容易損耗陰津,對於血虛反而有害,所以加減化裁還是挺重要的。
2、 四物湯——「血虛」為主:
既然有「氣虛」為主的氣血兩虧,自然也會有血虛為主的氣血兩虧。一般來說,血虛為主的氣血兩虧,一般以「燥」像為重,即使也有心悸怔忡、氣短乏力等氣虛之像,但切不可忽視的是,伴隨而來的那些失於濡養的「不用」,也就是說功能上的萎縮。比如形體消瘦,目澀眼花,失眠多夢等。
就睡眠這個問題上的區別來說,氣虛為主的睡眠異常,一般以嗜睡為主,也就是俗話說的「睡不醒」,精神不振;血虛為主的睡眠異常,則是以「失眠多夢」為主,也就是「睡不著」。
所以,血虛為主的氣血兩虧,使用八珍湯時,就可以用四物湯為主。注意,因為川芎屬於行血活血之品,相對會耗損陰血,可以適當「減」;「地黃」則可以適當「加」,當歸更適合選擇「當歸頭」,諸如此類,還有很多。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於補血多滋膩,比如地黃、當歸之類,滋膩之品,容易膩胃傷脾。這對「脾生血」又是一種不好的效果。所以,血虛為主時,在補血養血的同時,還是得注意健脾益氣,這就是「健脾生血」的思路。
當然,氣血雙虧的調理,是非常複雜和微妙的一個證候,本文只是針對「八珍湯」而做一個大概的闡述。如果您還有其它的補充和見解,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謝謝。
※《三國演義》:為何說老年曹魏、中年蜀漢、青年東吳?
※《黃帝內經》:四時養生,要注意避免「四逆」損傷臟腑
TAG:每天來讀古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