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中國科學家的參與代表著國際認可」

「中國科學家的參與代表著國際認可」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程墨 通訊員 毛軍剛 王瀟瀟)北京時間4月10日晚9時許,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面世。這一視覺證據由全世界200多名科研人員歷時10餘年、從四大洲8個觀測點「捕獲」,其中我國大陸地區有16位科學家在早期推動這一項國際合作、望遠鏡觀測時間申請、夏威夷望遠鏡觀測運行、後期數據處理和理論分析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據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介紹,這16位科學家包括中科院上海天文台8人、雲南天文台1人、高能物理研究所1人、南京大學2人、北京大學2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人、華中科技大學1人。另外,還有部分來自我國台灣地區的學者。

黑洞是一種體積極小而質量極大的天體,因而引力非常強,以至於周圍一定區域內連光也無法逃逸,這一區域被稱為「事件視界」。「事件視界望遠鏡」就是為觀測黑洞的「事件視界」而設計的,它由分布在全球多地的射電望遠鏡組成,相當於一台口徑為地球直徑的超級望遠鏡。

「2017年4月5日至11日,從美國夏威夷到智利、從伊比利亞半島到南極的8台毫米波望遠鏡組成的『超級望遠鏡』,在同一時刻對準M87中心黑洞拍照,其難度相當於從地球上給月球表面的一個橙子成像。」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李志遠說,這幾天每晚產生的數據量高達2PB(1PB=1024TB=1048576GB),觀測數據必須用三種完全獨立的流程以及多個獨立小組進行處理。因此這次發布的黑洞照片,並不是「某一瞬間」的黑洞影像,而是一段時間內平均的黑洞成像。

參與了理論分析工作的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吳慶文介紹,「此次發布的黑洞圖像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團中超大質量星系M87中心的黑洞,其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為太陽的65億倍,該圖像的許多特徵在強引力極端環境下進一步驗證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從上世紀90年代起,我國就開啟了有關黑洞的研究,此次中國科學家的參與代表著國際對於中國天文研究的認可。」李志遠說,我國科學家長期關注高解析度黑洞觀測和黑洞物理的理論與數值模擬研究,在「黑洞」項目的國際合作形成之前就已開展了許多相關工作,「我個人長期研究銀河系中心黑洞以及與之類似的近鄰星系中心黑洞,因此參加了項目中的多波段科學工作組以及活動星系核工作組」。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射電天文研究所所長安東·岑蘇斯肯定了中國同行的貢獻。「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直接參与了位於美國夏威夷的東亞JCMT望遠鏡對黑洞的觀測,中國其他科研機構的多名研究人員也以不同形式參與了後期數據的分析和解讀,」他說,「我們希望,未來中國能有更多新的毫米波望遠鏡參與進來。」

「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增加觀測望遠鏡的數量、解析度,未來甚至不排除在外太空『組建』更高清晰度望遠鏡的可能性。這些有助於揭開更多謎團,包括星系中心壯觀的噴流是如何產生的,宇宙究竟有多大、如何形成又如何演化等等。」李志遠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許昌學院:納米技術助推清潔能源高效利用
清華大學:建設慕課251門,惠及800餘萬學習者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