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匡胤為什麼沒能收回燕雲十六州?

趙匡胤為什麼沒能收回燕雲十六州?

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親率大軍北伐,僅僅四十二天就兵不血刃地攻下了三關三州,共十七縣。柴榮正準備乘勝追擊,一舉拿下燕雲十六州,可惜突然病倒,大軍不得不撤回開封,不久便去世。不到半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被眾將擁立為帝,建立大宋王朝。

不論是哪個中原王朝,燕雲十六州的地理位置都非常特殊,它是抵禦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最佳屏障。一年前柴榮北上打下了大好局勢,雖然北宋是新王朝,卻完全是繼承後周的,再加上趙匡胤的能力也不弱,當時禁軍實力也相當強悍,趙匡胤為什麼沒有率軍北上呢?原因很簡單,趙匡胤和趙普籌劃是「先南後北」。

什麼是「先南後北」?就是先平定江南、荊襄、四川,統一中原之後再憑藉強大的經濟實力北上,消滅有契丹後援的北漢。如果先北後南,這個風險非常大,以趙匡胤的軍事能力,或許可以收回燕雲十六州,但是如果失敗呢?就有可能全盤崩潰,畢竟北宋是個新王朝,根基並不牢固。如果先征服了南方,就算北伐失敗,關係也不大。

實際上,歷史進程也正如趙匡胤所設定的,除了錢俶、陳洪進等小勢力外,南方基本上都平定了。但是進攻北漢並不順利,因為有契丹的援助,宋軍屢屢失敗,而在這個時候發生了意外,趙匡胤突然暴病身亡,年僅50歲。趙匡胤計劃的第一步戰略都沒有完成就去世了,自然沒有對幽雲十六州採取行動。

縱觀趙匡胤一生的戰役,好像對燕雲十六州沒有什麼想法,其實並非如此。很早之前他就有自己的設想,最主要的行動就是設立「封樁庫」,將每年財政結餘存入庫中,專門用於燕雲十六州的問題。

《宋史》有記載,「石晉幽燕割以賂契丹,使一方之任獨限外境,朕甚憫之。欲俟斯庫所蓄滿三五十萬,即遣使與契丹約,苟能歸我土地民庶,則當盡此金帛充其贖值。如曰不可朕將散滯財,募勇士,俾圖攻取耳。」

由此可見,趙匡胤對燕雲十六州做了兩手準備。

1.採用和平贖買的方式解決,因為當時遼國也無法利用這片土地,占著也是為了搶錢。遼國是個特殊的國度,這種事完全可能答應,畢竟保120年平安的澶淵之盟只花了30萬兩。

2.如果遼國不願意和平解決,趙匡胤就打算用這筆錢招募軍隊,武力征服燕雲十六州。

然而,趙匡胤死後,「封樁庫」就沒有繼續堅持下去,趙光義消滅吳越割據勢力和北漢之後,兩次發動十萬大軍征討契丹,全部大敗而歸,之後對北方一直處於守勢,燕雲十六州也就一直懸掛在宋朝版圖之外。如果沒有燭光斧影的話,趙匡胤再多活十年,燕雲十六州可能真的可以收回。

參考文獻:《宋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什麼北京只有十三陵?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