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1979年的對越戰爭,解放軍部隊中為何要補充大量新兵作戰?

1979年的對越戰爭,解放軍部隊中為何要補充大量新兵作戰?

熟悉解放軍戰爭史的朋友對對越戰爭一定不陌生,這一場戰爭是新中國建國之後經歷的最後一場大規模的戰役,在這場戰鬥中,無數的解放軍士兵都犧牲在了南疆的戰場上,但是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在犧牲的這些英雄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新兵。為什麼中國部隊在對越戰爭中會選擇讓大量的新兵上戰場呢?其實這和當時我軍部隊的組成有關係。

在對越戰爭開始之前,解放軍部隊已經很久沒有實戰了。部隊內部的構成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和剛剛建國的時候已經大不一樣了。由於當時我國正處在工業發展的初級階段,很多的部隊除了擔負著防衛任務之外,還肩負著一些生產建設任務。在對越戰爭開始前,解放軍的部隊主要有兩種軍隊構成, 一種是甲種師,一種是乙種師。甲種師的兵力要比乙種師多出二分之一,他們是滿編部隊。

一個甲種師的兵力大約在一萬兩千人左右,而一個乙種師的兵力則是六千人左右。如果要是上戰場的話,就一定要將未滿編的乙種師擴充兵力,達到和甲種師相同的兵力,這樣的做法既可以保證部隊在戰場上的協同性,也可以增強解放軍部隊的戰鬥力。所以,在戰爭開始之前,乙種師的兵力構成,進行了很大的調整,濟南軍區,福州軍區和南京軍區的眾多未接到參戰命令的部隊,卻接到了另一個命令。

就是抽到一大批骨幹老兵,臨時編入到參戰部隊中去,這些兵力基本上都擴充進了乙種師的作戰部隊中去,但是要想讓乙種師達到滿編的狀態,至少每個乙種師要擴充六千人的兵力,這個數字是龐大的,如果僅僅只是依賴從未參戰部隊中抽調老兵的話,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在戰爭開始前的一段時間裡,解放軍部隊就開始增加新兵的徵收。

在對越戰爭的參戰部隊中,乙種師佔了大多數,所以就算是有了老兵的進入,補充的新兵數量也是非常大的,這些新兵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戰前強化訓練之後,基本上都進入了乙種師,這個基數是非常大的。在對越戰爭中,作戰主力部隊的基層連隊,相當一部分組成人員就是新兵。這樣的做法雖然是保證了兵力的完整,但是也有一定的缺點。

由於戰鬥的緊迫性,有些新兵在作戰時戰鬥經驗不足,缺乏系統的訓練,容易造成基層部隊的傷亡,在解放軍部隊的前期作戰中,這種情況比較明顯。但是隨著戰鬥的深入和持續,很多新兵也適應了戰場的環境,慢慢的傷亡就大大減少了。在對越戰爭期間,這一些新兵的作戰,還是為解放軍部隊開闢了成功的道路。

這就是為什麼在對越戰爭期間,中國部隊會有這麼多新兵上戰場的原因,基本上就是因為要將乙種師滿編,這些新兵大部分都是步兵,而之前調來的老兵,基本上都擴充進了炮兵部隊和裝甲部隊中去,最大程度的保證解放軍部隊的戰鬥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屋 的精彩文章:

導彈總師為8千萬叛逃美國,數月橫屍街頭,換來身上2個字
300多挺機槍隱藏戰區,突然對美空軍齊射!30架武直打成篩子

TAG:書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