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叔弢傅增湘藏書校書合璧舉隅

周叔弢傅增湘藏書校書合璧舉隅

一、傅周世交淵源

周叔弢傅增湘藏書校書合璧舉隅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周叔弢的祖父周馥

周叔弢,安徽建德(今東至)人,其祖父周馥、父親周學海均為近現代史著名人物 。傅增湘祖父傅誠,即與周馥有交往,傅、周二家為世交。

周叔弢傅增湘藏書校書合璧舉隅

據吳汝綸「江安傅君墓表」 之記載,傅誠,字勵生,官終北河通判。富藏書,與吳汝綸因書結友。傅誠曾從莫友芝處獲元代興文署刊《資治通鑒》,事見莫友芝《宋元舊本書經眼錄》卷二《資治通鑒元興文署本》題識 。傅誠後經其友王祉蕃推薦,進入曾國藩幕府,遠涉關隴,以後又歷經左宗棠、李鴻章幕府。數十年間,雖職位不高,讀書不輟,孫輩相繼中進士 。周馥《秋浦周尚書全集》 中有「感懷平生師友三十五律」,其「傅勵生別駕」之章小序曰:「名誠,四川江安人。左文襄招致甘肅軍營,以無恩遇而歸,余留於直隸襄理餉事。以通判需次未補缺而歿。」詩中既有「四方游遍就微官」之慨,亦有「悟得堯夫擊壞意,窮通都作等閑觀」之讚語。從詩序可知,周馥與傅誠也許早有相識,至李鴻章幕府時較為密切。

傅增湘父親傅世榕,字申甫。遍覽群籍,而不屑舉業。早年與莫友芝、李鴻裔(字眉生,號香岩) 、廖綸(字養泉)等交往,彼此砥礪。光緒六年(1880)至天津,得周馥推薦,在天津海關任職。以後在河北諸縣任職,廉潔幹練。至光緒三十四年傅增湘任直隸提學使,遂引退,居天津。雅好山水書畫,曾與周馥同游浙西,又多經眼宋元書畫真跡,畫學漸精。

傅增湘之兄傅增淯為光緒十八年進士,同榜有張元濟、蔡元培,還有周馥之子周學海、周學銘。在傅增湘校勘題識中時而見到傅增湘與周馥四子周學熙一起郊遊的記載。

周馥對傅增湘很是重視。周馥《秋浦周尚書全集》有「題傅潤元提學游吳越詩草」詩章,其小序曰:「傅隨尚書唐紹儀赴滬與革命軍議撫,未終事旋告退,游吳越。」詩曰:「昔君示我廬山吟,泉聲山色清我心。今游吳越詩滿軸,尤覺風光溢我目。……」1911年傅增湘以參議身份隨唐紹儀赴上海進行南北議和,談判不順利,滯留上海數月。此期間,偶然購買到宋刊本《新刊諸儒批點古文集成》 ,乃汪啓淑進呈四庫本,從此開始聚書,又遍交沉曾植、楊守敬、莫棠、徐乃昌、張元濟諸公,相與討論。至翌年三月,傅增湘襃集千餘冊舊籍,滿載北歸 。

周叔弢傅增湘藏書校書合璧舉隅

周叔弢本人受到家庭影響,自16歲起開始買書,以後逐漸對收藏善本書有興趣,積數十年成為近代藏書大家,在北方,與李盛鐸、傅增湘齊名。傅增湘不僅繼承家藏,又值盛昱、端方、徐坊、聊城海源閣等舊日藏家之書陸續散出,於是遍訪書肆,極力搜求,漸成巨擘,其藏書樓名「雙鑑樓」,藏書二十餘萬卷,多宋、元、明精刻及名抄本。富藏書進而富校書 ,在此過程中,藏書家們因書得友,亦為書史佳話。本舘冀淑英先生整理《自莊嚴堪善本書目》中,錄出周叔弢贈本舘善本書上部分題識,其中涉及與藏園主人往來。近來筆者在整理傅增湘校書跋識過程中 ,亦見到周、傅二人關於藏書、校書而往來書信及跋文,為其識見、情趣所感,特爬梳為文。

二、周藏傅跋

周叔弢傅增湘藏書校書合璧舉隅

周易程朱傳義音訓十卷 易圖一卷 宋程頤、朱熹撰,呂祖謙音訓。元至正六年虞氏務本堂刻本。每半葉十二行行二十一字小字二十五字,黑口,四周雙邊。鈐「平陽汪氏藏書印」、「汪士鍾讀書」、「鶴儕」、「寒雲秘笈珍藏之印」、「曾在周叔弢處」等印記。《藏園群書經眼錄》及《藏園群書題記》均未及此書。

周叔弢傅增湘藏書校書合璧舉隅

藏園先生丁巳年(1917)於封面內副葉跋曰:「元本《周易程朱傳義》及《詩經朱子集傳》,舊為沉經笙相國家藏書,壬子夏余見之孫伯恆許。余今年與叔弢兄游廠市,重見此書,叔弢出善價得之。初印精美,至可寶愛。近世收書者喜子集小帙而薄群經,至宋人說經之書尤無人過問。此帙流轉廠市已五六年,而叔弢獨能銳意收之,所謂讀書者之藏書與流俗耳食者異矣。假讀經月,鄭重歸之,因題數語以志欽佩。丁巳閏月二十六日江安傅增湘識。

周叔弢傅增湘藏書校書合璧舉隅

《周易傳義》有至正丙戌良月虞氏務本堂刊木記。考虞氏務本堂刊書存於今日者,瞿目有宋本《老子道德經》,目後有建安虞氏刊於家塾一條;《楹書隅錄》元本《王狀元注東坡先生詩》有虞平齋務本書堂刊木記;《皕宋廔目》元本《趙子昂詩集》目後有至元辛巳春和建安虞氏務本堂編刊一行;瞿目《周易經傳集解》為洪武戊辰務本堂刊本。以一姓刊書之役,子孫世守,緜歷三朝,流風餘韻,與其人名字俱馨,亦云幸矣。增湘又記。」

沉經笙,即沉桂芬(1818-1880)字經笙,蘇州同里鎮人,寄籍順天宛平(今北京丰台區),道光二十七年(1847)進士。曾任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孫伯恆(?-1943),名壯,號雪園。大興人,原籍浙江餘姚,曾任商務印書館北京分館經理。瞿目,即《鐵琴銅劍樓書目》。《楹書隅錄》,即海源閣藏書目。《皕宋廔目》,即陸心源之《皕宋樓藏書志》。藏園先生跋文不僅說明該書是周叔弢和自己一起逛書肆時所購,且條縷福建建安務本堂刊書歷史,以及務本堂刊書在各部目錄書中著錄,頗可參鑑。冀淑英《自莊嚴堪善本書目》 記此書而未錄傅氏跋文。

《前漢紀》三十卷《後漢紀》三十卷 漢荀悅 晉袁宏撰,明嘉靖年黃姬水刊本,每半葉十一行行二十字。明末馮舒硃筆校、黃丕烈墨筆校《前漢紀》。馮、黃二人校跋已收錄於《藏園群書經眼錄》,不贅。此書為周叔弢收藏,正文首葉鈐「周暹」白文小印。目錄葉鈐「校書亦已勤」、「興志讀書不求聞達」印。傅增湘另有長跋,在《題記》中。

前護葉有周書弢跋文一則,曰:「余所得善本書,每鈐『曾在周叔弢處』六字朱文印,蓋收書只以遮眼,本無世藏之心,非好為曠達之語,以欺人也。今此印刓獘不堪復用,遂改鈐『周暹』二字白文小印。自此書始,後皆從之。 丙寅夏,弢翁。」鈐「周暹」印。

書末附傅增湘致周叔弢手札二通。一信寫於1926年初,一信大約寫於1929年。

藏園手札其一:「叔弢三兄閣下:前日手書,回京與攸方商辦《簡齋詩》,竟非四百五十元不可(因書已售出,非徐氏所有,他人轉售者須此價)。《史通》、兩《漢紀》(《後漢紀》略有校語有跋)、《宏秀集》三書已貴至伍百元。《漢紀》總合三百以外。然實為秘笈,愛不能釋。竢晤面時再商可也。《困學紀聞》屢索不見,據云德寶經手似已售出矣。專此,敬候年安。弟增湘拜啓,乙丑除日。」

其二:「《東維子詩集》奉呈,較各本多詩四十餘首,改董刻十□,集字句不可枚舉。上車時又送來《漢紀》黃馮校本,索五百元,視各本補脫漏極多,罕秘之至。若二百餘元可得擬自留之,再多則或捨去。然公能留亦大妙,可從容臨校也。餘俟面罄。此上叔弢三兄。增湘叩首。

三點時或在北安利一敍何如?我有約十二點半至一點半起士林早餐,如來此亦可。」

此前後《漢紀》因有馮、黃手跡,格外珍貴。馮舒字己蒼,別署孱守居士,明末常熟藏書家,與其弟馮班人稱「二馮」,《藏書紀事詩》有專章。關於宋陳與義《簡齋詩集》,《藏園群書經眼錄》記載有「因迫欲乘車赴津,遂擕末冊來津,子刻手書五跋如右。原書因火急催還,不能久留,又索價至四百五十元,歲暮無力擧之。書此志嘅。乙丑十二月廿四日記,元叔」語,與此信相合。所議之《簡齋詩集》為元刊本,黃丕烈跋語數則,今藏國家圖書館。德寶齋,琉璃厰書鋪。楊維楨《東維子文集》三十卷校記一卷,傅增湘校勘,校本今存國家圖書館,所是正、補錄甚多,1929年商務印書館收入重印《四部叢刊·初編》出版,藏園主人故以此書贈周叔弢。北安利,天津餐館。起士林,天津西餐舘。藏園老人此兩通手札,均與《漢紀》相關,或因之附書末。

從所錄跋文可以得知,這部《漢紀》系傅增湘推薦周叔弢,《弢翁藏書年譜》 未載此書。

《諸儒鳴道》七十二卷 清初宋氏榮光樓抄本。該書無撰輯人,是宋代著名理學家語錄或名篇之集合。宋筠校,完顏景賢、傅增湘跋。鈐「完顏景賢字淳父號朴孫一字任齋別號小如盦印」、「咸熙堂鋻定」、「景印長樂」、「小如庵秘笈」、「朴孫庚子以後所得」、「景行維賢」、「周暹」印。

護葉有完顏景賢題識:「是書各家書目鮮有收者,惟絛雲著錄宋板者乙部,此外傳鈔者尚無聞,況玄舊抄影宋者乎?此書系由河南書客處購來,每頁均有宋氏榮光樓抄本字樣,當是國初時商邱宋氏借牧翁本影錄,自絛雲一炬後未識宋板尚存天壞否。若以各家書目未載而論,正恐世上不復有二本矣。審矣,是書誠可寶也。 小如庵記。」 鈐「小如庵秘笈」、「戲墨」、「煙波畫舫」印。完顏景賢(?-1927),號朴孫,遠祖為金源宗室。富收藏,精鑑定。歿後藏書散出。

卷七十二末葉藏園先生識曰:「歲在丙寅,從叔弢周兄假讀,並搜索群書校勘一通,別撰跋語志其同異。特記於此,用表高誼。 傅增湘,坡公生日書。」

《藏園群書經眼錄》著錄此本,其跋文較詳細,詳列書中目錄,並分析其影寫底本,稱之「孤本秘笈,良可珍也」 。傅增湘用周叔弢此書,校勘《二程遺書》和《忘筌書》,所補脫文甚多。

《文昌雜錄》六卷《補遺》一卷 作者宋代龐元英,清乾隆二十一年盧見曾刻雅雨堂叢書本。記時聞及典章制度。鈐「修敬堂藏」、「織簾藏書」、「周暹」印。壬申年(1932)藏園主人臨沉欽韓手校。

卷六末葉沉欽韓識曰:「道光壬戌四月十二日校,半日畢。 欽韓記。」此後為傅增湘題識:「壬申十月,藏園居士手臨一過,竟日而畢。」

書末附加另紙,為一便條,曰:「文起手校書殊少見,此帙校筆雖不多,然改定錯簡三處乃致佳,似可留之。 叔弢三兄座右。 增湘拜覆。」

乃知此書原為周叔弢詢問傅增湘是否可留。由《藏園群書經眼錄》推測,便條寫於1919年。沉欽韓,字文起,清蘇州木凟鎮人,嘉慶十二年舉人。長於訓詁考據之學。

《雲麓漫抄》四卷 宋趙彥衛撰,明王氏鬱岡齋抄本。內容為宋代雜事及名物。半葉十一行行二十二字。鈐「曾在周叔弢處」印。

正文之前藏園跋曰:「地山新得此鬱岡齋鈔本,道出申江,從之假閱,擕至西湖,以校稗海本,改定增補四百七十餘字,是書從此粗可讀矣。 癸丑十二月初十日,元叔記於小萬柳堂。是日與周無角探棲霞洞,訪靈峰寺,登韜光庵,坐冷泉亭,紅梅欲綻,翠竹生研,暄暖殆如初春,轉惜吾地山之不獲同游,領此清勝也。 鬱岡齋鈔本多從宋槧出,久為世重。余曾收得《龍川略志》,行款與此同,旋歸之涵芬樓。地山尚有《麈史》三卷,必有佳處,它日當乞一校,知方家決不吾吝也。 元叔再記。」

方地山(1873-1936),名爾謙,字地山,江蘇揚州人,以字行,曾為袁世凱家館西席。於金石古泉頗有研究,善聯語。與周叔弢家頗有往來,《弢翁藏書年譜》記1921年自方爾謙處收得此書,是在傅增湘題跋八年之後。

《北牕炙輠錄》二卷 宋施德操撰。清抄本。鈐「祥符周氏瑞瓜堂藏書」、「周印星詒」、「茂苑香生蔣鳳藻秦漢十印齋祕篋圖書」、「壽潛室手校」、「柯印逢時」、「曾在周叔弢處」印。本館著錄曾經黃錫蕃、周星詒校,傅增湘跋。

書末葉有黃錫蕃跋,曰:「《北窗炙輠錄》二卷,宋施彥執撰,竹垞跋雲得之海鹽陳少典所藏,其書稍稍流傳於世,今刊入《奇晉齋叢書》中。己酉長夏,以刊本校勘,互有異同,如關子開頤一則,雖中多闕文,而刊本刪去,殊失本來面目。內載王子思,宋代知海鹽縣事,考圖經祇有王震、王本、王懋,所謂王子思者,未知何名,所記一事亦未載,後之續圖經者宜補入焉。椒升記。」

藏園跋曰:「此冊為椒升所手校,所據刻本蓋即奇晉本也。上卷濃硃筆識為周季貺所重校,所據為讀畫齋本。讀畫本出自吳方山,較竹垞本為長,故文字多勝處,如闗子開二條,此本斷爛不可讀,而吳本則完具,亦其一也。癸丑暮春,承地山惠假,詳較一過,附記於此。 地山試取讀畫本一勘,當知余言不謬矣。元叔。」鈐「翁斌孫印」。

周叔弢識曰:「癸亥九月,以士禮居刻《周禮》,從大方易得。叔弢。」

黃錫蕃(1761-1851),字晉康,號椒升,清浙江海鹽人。有醉經樓藏書。周星詒(1833-1904),字季貺,祖籍清紹興。吳岫字方山。俱詳《藏書紀事詩》。大方即方地山,此書亦周叔弢得自方地山。

以上舉例六種書,無論周叔弢購書在傅增湘書跋之前還是之後,最後是以周氏藏書入藏本館,其藏與跋均為本舘藏品增輝。

三、傅增湘往借周藏善本校勘

傅增湘校勘群書,世所周知。他曾撰有「西涯校書記」 ,記1913年曾於京師圖書館借居什剎海旁廣化寺時讀書校書事略。他校書所用校本,有古版書,比如宋刊本,甚至敦煌卷子,還有罕見古抄本,比如用過吳寬藏抄本、錢穀抄本等,大量過錄名家手校本,特別重視黃丕烈、何綽、鮑廷博、盧文弨等人手校。這些珍稀校本,來源多處,有自家的;有出訪各地所見,比如去日本,還有到南方遊歷時所見;從友人處借來善本,亦是藏園主人校勘群書重要途徑,其中就包括與周叔弢先生借書校勘往來。

芝秀堂鈔《澄懷錄》二卷 宋周密撰,明抄本。多記唐宋人登臨之勝及曠達之語。每半葉十行行二十四-二十六字。無行格。鈐「松江讀有用書齋金山守山閣兩後人韓德均錢潤文夫婦之印」印。

正文之前藏園先生有長跋,曰:「叔弢新收松江韓氏鈔本一帙,其首一種為《澄懷錄》。余適藏有嘉靖百川高氏鈔本,因以此帙相付,屬為對勘。留几案者數月,未暇著筆。仲春二月,天氣始和,陽台杏林正發,余以清明上冢,兼為亡弟越凡履勘塋城,遂載書入山,晨夕無事,偶得展卷。凡留清水院者六日,留萬壽山者二日,遂尓蕆事,計訂正訛失一百五十餘字,補奪文一則。寥寥短卷之中,而所得至多,可雲意外之獲矣。原書自韓氏外別無印記,惟書名上標芝秀堂鈔四字,自屬明人所寫,字法亦尚工雅,而竟脫誤滿紙。意其沿襲惡鈔陋刻,未加考證耳。余本出古涿高儒家,儒本武弁而富藏書,有《百川書目》行世,然其寫本乃絕少流傳。余無意得之厰市,意其以罕見為珍,豈料文字佳勝,乃過流俗萬萬耶!校畢爰識數語,願與叔弢共參之。 歲在乙亥三月之望,藏園老人傅增湘書。」鈐「增湘」印。

松江韓氏即韓應陛,韓應陛(?-1860),字鳴塘,號綠卿,清松江(今屬上海)人,藏書家,收藏多部黃丕烈散出之書,室名「讀有用書齋」,有《讀有用書齋書目》。其書至咸豐十年之後逐漸散出,1930年韓氏藏書盡出,張元濟、傅增湘數次往返信函商討「眾擎以舉之」 ,然而未果。其中善本後來為周叔弢先生所收,此書系1934年購松江韓氏書之一,《弢翁藏書年譜》記有當時購韓氏書單。藏園主人認為韓氏所藏抄本雖然字體古雅,然不及百川高氏鈔本文字精道,《藏園群書經眼錄》亦記百川本,《題記》亦有跋文,文字與此跋不同,可參閲。

《平江記事》一卷 元高德基撰,清刊本。書中多記吳地古迹。鈐「增湘」、「藏園」印。1935年以周叔弢所藏鈔本校勘。

四庫提要之後空白處藏園老人跋:「叔弢世兄新獲鈔本一帙於松江韓氏。凡《澄懷錄》、《西台慟哭記》、《平江記事》三種,卷首題芝秀堂鈔四字,未詳為明代何許人也。因取新刻本校此種,訂正得六十一字。其紀年干支下注某宗某年,或為後人所加,高氏本文必無是也。惟龐山一則,鈔本無之,當是傳錄時所脫佚。余別藏王宗炎家寫本,其異字不及茲本之多,可知傳本以古為貴,其沿襲之訛謬亦較稀矣。 乙亥正月十一日校畢記之, 藏園老人。」

此芝秀堂抄本今存國家圖書館,亦松江韓氏藏書。

《何博士備論》二卷 宋何去非撰。清光緒元年湖北崇文書局刊本。論用兵之道。乙丑年(1925)據周叔弢藏明穴硯齋寫本校勘。

卷下末葉藏園跋曰:「叔弢持穴硯齋寫本來,留之二日,倉卒校讀一過。原書有東坡薦去非兩牘,留香室刊本已錄之,不更複寫。別有蕘圃二跋、錢天樹跋、黃廷鑑跋,《皕宋樓藏書志》全載。此外程春海、王惕夫、張芙川咸有題記,收藏曆何義門、胡云坡、章紫伯、麐見亭諸人,印記纍纍,流傳有緒,旬為有名秘笈,宜乎叔弢以重價收之,喜而不寐也。 乙丑正月十日增湘校畢記。僭朱罪甚。

考皕宋樓著錄一本亦稱穴硯齋寫,諸家跋語亦同,此書世間不應有二本,疑陸藏為照此重錄也。 元叔又記。」

周叔弢藏諸家題跋之明穴硯齋寫本概況見諸《藏園群書經眼錄》,今藏本舘(書號8148)。

雅雨堂叢書本《李氏易傳》李鼎祚序言末空白處識曰:「叔弢新收松江韓氏書,有批校本《李氏易傳》,其下方校語乃韓氏應陛所臨諸家勘本,凡孫堂、張惠言、張惠、胡本師、吉按、杲按六家,余因手錄於玄本上,其所臨紅豆齋考訂之文,則不盡錄也。甲戌二月初五日,藏園老人志。」

此1934年題識,說明是與上述韓氏書為同一批。

《兼明書》 唐丘光庭撰,清真意堂叢書本。鈐「元叔手校」印。目錄葉藏園附紙書跋,曰:「昨以守和約赴津,為檢定椒微師遺書事。夜訪叔弢,得見明寫本《兼明書》五卷,其書棉紙藍格,自是天一閣之物,鈐有翰林院典籍廳印,意乾隆時范氏進呈於四庫者也。卷中有鉤勒之筆,必館中寫書時纂脩諸臣所為,前有朱書一行,雲原本訛脫甚多,玄據宋本校正。未審何人所校,亦不言宋本所自。囙余家舊藏有真意堂活字本,囙假歸,竭一日之力點勘卒業。吳本紕繆甚多,且各條空闕之文,彌望皆是,得此悉為補完,為之忻快不已。聞此亦李氏之書,叔弢轉質而來者也。丁丑五月,藏園記。」鈐「增湘私印」。

袁同禮,字守和,國立北平圖書館館長。李盛鐸,字椒微,著名藏書家。此乃1937年抗戰之前事。關於李氏藏書評價,傅增湘1937年5月有「審閲德化李氏藏書說帖」一文甚詳。

《志雅堂雜鈔》宋周密撰,清學海類編本。目錄之末藏園過錄戴光曾跋語,其後跋曰:「此淥飲手校鈔本,不分卷,吳興張渭漁家藏。敞估載之北來,為周叔弢世兄所得,囙假歸以此刻校改之。曾見余秋室手寫付刊本,似與此校本相類,惜其書流傳絕少,無從得而勘正也。叔弢同時所得者尚有:錢遵王、何義門校《南部新書》,淥飲校《錢塘遺事》,蕘翁校《庶齋老學叢談》,皆致佳,異日當一一從而迻錄之。先志此以為左券。 甲子正月初二日,大雪翔舞,寒光滿園,擁爐讀竟炙硯記。 元叔。」

戴光曾,字松門,號谷原,清浙江嘉興人。擅長書畫,亦嗜藏書,與鮑廷博、黃丕烈為友,大約因此得鮑廷博手校本。張渭漁,清末民初浙江海寧著名藏書家,歿後,藏書散於琉璃廠書肆,傅增湘、張元濟曾經往來函札商議購買張氏書。此條跋文揭示周叔弢先生購書信息甚多,為《弢翁藏書年譜》所未及。周氏此部書今藏本舘。

藏園手校群書之最後一種,仍以周叔弢家藏善本元揭傒斯撰《揭文安公文粹》為校本。此為明天順五年沉棕廣州府學刻本,何綽批校並跋。每半葉十一行行二十字,黑口,四周雙邊。鈐「任邱王文進字晉卿藏」、 「周暹」、「 元叔借觀」印。藏園校書底本為清同治十一年安徽藩署敬義齋刊本,卷首附紙印藏園先生七十畫像,並長跋一則,字體依舊秀整端嚴。此跋已刊諸《藏園群書題記》,然首段文字關於自莊嚴堪藏明刊本之判斷,與《題記》頗不同,這段文字稱此明刊本不是天順刊本,或為成化刊本,《題記》則肯定為天順刊本,是知現通行本《題記》系後來又經審訂,如傅熹年「整理說明」中所言。現將此段文字仍錄於此,以便讀者分析體會,其曰:「壬午(1944)仲冬,余至津沽,叔弢以新收《揭文安文粹》相示,明本,半葉十一行行二十字,黑口,四周雙闌,不分卷。凡錄文五十七首,卷中硃筆評校審為何義門筆。惟失去前序,未知為何時所刊。惟考同治覆天順本,前有詩一卷,則是本非天順刊可知。余以鎸工觀之,或成化間覆梓乎?」揭傒斯,字曼碩,元代翰林國史院編修官,與修《經世大典》,《宋》、《遼》、《金》三史總裁官。傅增湘先生曾於二十年代以元刊本、謙牧堂抄本、鮑廷博校本校勘揭傒斯詩集,至四十年代又以明刊本校勘揭傒斯文集,並在此《揭文安公文粹》校勘識語末特鈐「戊戌翰林」 、「史館編修」印,令人尤增感觸。

以上略舉數種,說明傅增湘時常假自莊嚴堪善本進行校勘,其實周叔弢先生亦頻借藏園珍籍校讎群籍,《弢翁藏書年譜》中,比比皆是,玄不一一。藏園往借珍本,亦不僅於此。

四、周校傅藏

《新序》十卷 漢代劉向撰。明萬曆程榮刊《漢魏叢書》本。半葉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雙邊。根據跋文,推知是周叔弢先生受傅增湘先生委託, 庚午年(1930)以家藏宋刊本校勘於此本。鈐「燕谷小隱」、「鍾曙長壽」、「鍾曙大利」、「歸鍾曙讀書記」印。

卷末附紙(紙之欄邊刊「孝經一卷人家」字樣)周叔弢手書跋文,文曰:「宋本《新序》,海源閣舊藏,每半葉十一行,每行廿字,白口,左右雙邊,下記刻工姓名,曰:洪茂、洪新。卷五卷十末葉紙背有徐昌朝印四字,楷書墨記,缺筆至構字止,蓋紹興時刻本也。庚午二月,元叔三丈授此書命校,因取宋本對勘一過。凡增改三百許字,其錢牧齋手跋一則、黃蕘圃手跋三則、金轡庭手跋一則,具見《楹書隅錄》,不復錄雲。建德周暹謹識。」

經錢謙益、黃丕烈、金錫爵題跋之宋刊本今藏本舘,書號8138,《藏園群書經眼錄》著錄。周叔弢跋語尚可見諸《自莊嚴勘善本書目》。

五、周傅共校

《寶刻叢編》二十卷 宋陳思編撰。清光緒十四年陸氏萬卷樓刊本。金石目錄之書。1937年傅、周二位先生據各自所藏殘宋寫本校勘,校勘記集中於此本,亦是學林一佳話。鈐「尗弢手校」印。書眉、行間校記頗多。

卷一末葉周叔弢先生以「自莊嚴堪」稿紙(每半葉十二行)補脫文並跋曰:「《寶刻叢編》世無宋槧,鈔本流傳,亦多闕佚。余前得宋鈔本第一卷,頗矜罕秘。頃元叔三丈出此書,屬為對勘,因校讀一過。目錄中鎮江府上有潤州二字,建康府上有昇州二字,已勝四庫所據之本。至於酸棗縣漢劉熊碑,補《金石錄》、《復齋碑錄》二條,青州補後魏堯廟碑、唐堯山神記二則,齊州補唐薛寶積清德頌、唐劉彥恪清德頌、唐瑞氣觀天尊像碑、唐中興聖教序、唐四禪寺七祖堂頌、唐房夫人碑六則,唐房彥謙碑補《復齋碑錄》十一字,唐史封公德政碑補《集古錄目》一條,沂州補全章九則,濰州補唐開元寺僧殘碑一則,漢逢童子碑補《隷釋》十三字,漢逢君神道補《諸道石刻錄》廿九字、《金石錄》十七字,北齊造像碑補《集古錄》一條,淄州補魏史婿順碑、魏衡纂碑二則,唐諡文宣王詔補《集古錄目》三十二字、《金石錄》一條,淮陽軍漢嚴訢碑補《金石錄》二十二字,尤足快意。宋鈔本出自內閣大庫,他卷尚有殘葉,流落人間,倘能搜集而通校之,所獲必多也。丁丑六月六日至德周暹記。」

卷五葉十一空白處藏園老人識曰:「厰市得宋寫本三葉,為卷五之九至十一,今夕偶檢得此本,就校其上。聞叔弢有數十葉,異時當以此刻寄之,乞其臨勘以餉我也。 丁丑五月十二日藏園老人記。」卷中書眉書腳處標示宋寫本起訖之行。

該書宋鈔本殘卷今藏國家圖書館,卷一闕三葉,共五十四葉,所殘不多;卷五僅存六葉(三十八葉至四十三葉),半葉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雙邊,蝴蝶裝,版式寬大,字體端嚴,頗有上版寫本意味。卷一首葉末葉鈐「周暹」印。卷五大約曾經受潮,漫患較多,曾予以修復,合訂為一冊,書號8115。《藏園群書經眼錄》著錄此書。

六、傅周藏善本合璧於國家圖書館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周叔弢數次捐贈善本圖書給北京圖書館,1952年8月,一次向北京圖書館捐獻善本七百一十五種,受到政府褒獎,時任文物局長鄭振鐸專函致謝。至1956年,傅氏藏園中宋金元明善本和名家鈔校本經過陸續數次出讓,已經全部匯入北京圖書館。傅忠謨看到藏園善本盡去,有時難免悵然若失,但又想到這批孤本珍籍保存在國家最高級圖書館,且與「雙鑑」、手校群書 在一起,系遵從先父遺願,心中亦欣慰。及至十年浩劫,多少私人藏書或化為灰燼,或為康生等人掠奪瓜分,傅忠謨又慶幸及早將藏園主要珍本入藏北京圖書館,是何等正確,藏園老人遺願多麼有遠見。

「文革」結束後,在清理退還被抄圖書中,傅熹年發現有可補北京圖書館缺卷者數種,於是檢出,經與兄弟姐妹公議,捐贈北京圖書館,比如,宋朱紹安、潘四娘刊本《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其中七十九卷原系周叔弢自莊嚴堪藏書,已在館中,所佚之一卷,恰在退還藏園圖書殘冊中,裝幀全同,從此補配為全璧 。這也是藏園與自莊嚴堪化私藏為公藏願望之賡續。

本文分六個層次介紹周、傅二位藏書家在幾十年藏書活動中形諸文字的點滴事例,藉此感受其藏書旨趣,與學界交往,繼承清代樸學傳統。傅增湘曾有「題周叔弢勘書圖」一文,讚許周叔弢先生藏書既精,「頻歲所收宋元古槧殆百帙,名鈔精校亦稱是,聲光騰綽,掘起北方」;校勘亦勤,「嘗觀手校群書,皆字畫端謹,朱墨鮮研,頗具義門風範」;不以珍籍為私密,「善藏善讀者,志同道契」,全面介紹自莊嚴堪藏書。

洪亮吉曾在《北江詩話》卷三對各類藏書家有評,曰:「藏書家有數等,得一書必推求本原,是正缺失,是謂考訂家,如錢少詹大昕、戴起士震諸人是也;次則辨其板片,注其錯訛,是謂校讎家,如盧學士文弨、翁閣學方綱諸人是也;……」 周氏自莊嚴堪藏書和藏園雙鑑樓藏書進入國家圖書館,不僅以其版本珍貴而享譽至今,亦因其數十年間孜孜於校勘,汲汲向學風氣熏陶後學,特志於此。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鄭振鐸:關於《永樂大典》
姚靖《唐宋八大家偶輯》評點柳文輯略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