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治水修橋鋪路鑿鹽井,蜀守李冰為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長眠於什邡

治水修橋鋪路鑿鹽井,蜀守李冰為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長眠於什邡

治水修橋鋪路鑿鹽井,蜀守李冰為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長眠於什邡

從什邡雙盛出發,我們沿著川西旅遊環線,直奔洛水鎮的李冰陵。李冰是秦代的蜀郡郡守,一代水利宗師,被川人尊為「川主」,至今四川各地尚有許多川主寺。洛水鎮鎮中心也有一座川主廟,始建於清嘉慶年間,如今已成為集傳統文化、宗教活動、休閑於一體的宗教活動場所。中國人歷來就喜歡偶像崇拜,文昌宮、關帝廟、岳王廟,寄託著後人對祖先的敬仰。然而這種崇拜,有時候是自發的,是不以統治階級的意志為轉移的。四川的最高行政長官,從古到今,人數不少,人們卻單單記住了李冰,這是大浪淘沙的結果,反映了歷代百姓的心聲。

治水修橋鋪路鑿鹽井,蜀守李冰為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長眠於什邡

圖註:李冰父子

李冰生於公元前302年,卒於公元前235年,終年67歲,在秦代也算高壽了。在任期間,李冰治理岷江,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樞紐,天府之國,沃野千里,遂成富庶之地。古代蜀地非澇即旱,四川人民世世代代同洪水作鬥爭。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秦國吞併蜀國。秦為了將蜀地建成其重要基地,決定徹底治理岷江水患。同時派精通治水的李冰取代政治家張若任蜀守。李冰經過實地調查,發現開明所鑿的引水工程渠首選擇不合理,因而廢除了開明開鑿的引水口,把都江堰的引水口上移至成都平原沖積扇的頂部灌縣玉壘山處,這樣可以保證較大的引水量和形成通暢的渠首網。

治水修橋鋪路鑿鹽井,蜀守李冰為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長眠於什邡

圖註:都江堰

李冰創築的都江堰,由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及渠道網所組成。魚嘴是在寶瓶口上游岷江江心修築的分水堰,因堰的頂部形如魚嘴而得名。《華陽國志》記載:李冰「壅江作堋」的「堋」就是指魚嘴。它將岷江分為內外江,起航運、灌溉與分洪的作用。飛沙堰是一個溢洪排沙的低堰,它與寶瓶口配合使用可保證內江灌區水少不缺,水大不淹。寶瓶口是控制內江流量的咽喉。寶瓶口不僅是進水口,而且以其狹窄的通道形成一道自動節水的水門,對內江渠系起保護作用。寶瓶口這一岩石渠道,十分堅固,千百年來在岷江激流衝擊下,並未被沖毀,有效地控制了岷江水流。李冰修成寶瓶口之後,「又開二渠,由永康過新繁入成都,稱為外江,一渠由永康過郫入成都,稱為內江」。這兩條主渠溝通成都平原上零星分布的農田灌溉渠,初步形成了規模巨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渠道網。

治水修橋鋪路鑿鹽井,蜀守李冰為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長眠於什邡

圖註:治水口訣

李冰在修建都江堰工程中,創造了竹籠裝石作堤堰的施工方法。此法就地取材,施工、維修都簡單易行。而且,籠石層層累築,既可免除堤埂斷裂,又可利用卵石間空隙減少洪水的直接壓力,從而降低堤堰崩潰的危險。李冰還創用石人測量岷江水位。《華陽國志?蜀志》載:李冰「作三石人,立三水中,與江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這是見於記載最早的水則,說明李冰已基本掌握了岷江水位漲落的大致幅度。李冰在實踐中總結的治水三字經「深淘灘,低作堰」和八字真言「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直到20世紀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可見其影響之大。

治水修橋鋪路鑿鹽井,蜀守李冰為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長眠於什邡

圖註:都江堰放水節

除了都江堰,李冰還在今宜賓、樂山境開鑿灘險,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今崇州市西河)、白木江(今邛崍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綿水(今綿遠河)等灌溉和航運工程。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建成後,蜀地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千百年來危害人民的岷江水患被徹底根除。從此,蜀地「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水旱從人,不知飢餓,則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水利的開發,使蜀地農業生產迅猛發展,成為聞名全國的魚米之鄉。西漢時,江南水災,「下巴蜀之粟致之江南」,唐代「劍南(治今成都)之米,以實京師」。渠道開通,使岷山梓柏大竹「頹隨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饒」。而且有名的蜀錦等當地特產亦通過這些渠道運往各地。正是由於李冰的創業,才使成都不僅成為四川而且是西南政治、經濟、交通的中心,同時成為全國工商業和交通極為發達的城市。

治水修橋鋪路鑿鹽井,蜀守李冰為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長眠於什邡

圖註:李冰蠟像

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土地是農民的根本,農業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如果沒有李冰,沒有李冰修建的都江堰,四川將會是一個什麼模樣,真讓人不敢想像。都江堰現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每年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人前來撫今追昔,可是李冰陵呢,我想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李冰陵位於什邡西北洛水章山,佔地360畝,北靠後城山,東臨峰頂山,西連佛爺坪,南瞰神牛嶺,從南向北地勢漸高,陵墓在山頂的平台上,很有帝王氣勢。李冰陵是寂寞冷清的,遊人寥寥無幾。

治水修橋鋪路鑿鹽井,蜀守李冰為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長眠於什邡

圖註:李冰

我們就這樣風塵僕僕的站在了李冰陵的大門外。四周都是高山,腳下有河,自山間蜿蜒流出,在山前開闊處匯聚成一個波光斂灧的李公湖。陵園的外面,散住著一些山民,也有開農家樂的,雞鳴狗吠聲在山谷中不絕於耳,間或傳來農婦喝斥小孩的聲音,顯得十分親切。

幾個孩子圍著李冰的石像追逐嬉戲。我攔住他們問:「這個爺爺是誰呀?」他們七嘴八舌地說:「他是李冰!」我又問:「李冰是幹什麼的?」孩子們一臉茫然,答不出來了。我的心裡隱隱作痛,這些孩子都住在附近,他們連李冰是幹什麼的都不知道,更別說其他人了。我們一直在教育下一代熱愛祖國,可是收到了多大的成效呢?愛祖國,首先就要愛家鄉,愛家鄉的山山水水,愛家鄉的一草一木,當然也包括熟悉家鄉的歷史。

治水修橋鋪路鑿鹽井,蜀守李冰為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長眠於什邡

圖註:都江堰

李冰在成功治理岷江後,晚年移師什邡,治理沱江上游支系洛水。因勞累過度,逝世於治理洛水工程中,就地葬於可俯瞰洛水的章山之上。李冰治理洛水的事迹,在《古蜀記》《華陽國志》《什邡縣誌》及什邡縣境內出土的宋熙寧大安王廟碑記中均有記載。

古瀑口。關山險峻,怪石壘壘,蹲踞如虎豹。左邊為什邡的高景關,對岸是綿竹的雲蓋山,兩座山峰對峙若門戶。九頂山內流出的兩股水流,洛水屈曲流左,章水繞山於右。二水于山內三河口匯乾河、通溪河水,下注於瀑口。而瀑僅一入山孔道,狹窄成了一個總鎖鑰。瀑水奔騰,左衝右突,勢不可擋。洪水季節,常為水患。鑿瀑口。只有先鑿瀑口,讓出口通暢,才能疏導洛水。

治水修橋鋪路鑿鹽井,蜀守李冰為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長眠於什邡

圖註:什邡高景關

李冰治水多採用疏導的方式,在那個生產力落後的秦代,沒有炸藥,要把大山從中劈開,得有多麼艱難。李冰組織軍民,先在山上放大量的木材,澆上油,用火燒山,再澆水,如此反覆多次,利用熱漲冷縮的原理,讓大山裂開縫隙,最後由石匠用鐵器來鑿,鑿開了瀑口,洛水得以順暢地流出去,使現在的綿竹、廣漢、什邡都享受到了灌溉之利。

當年的古瀑口,經過李冰帶領千千萬萬什邡、綿竹、廣漢等地的民工,頂風雨冒烈日燒岩劈石開山,在極其原始簡陋的施工條件下,經過幾個寒暑的奮戰,終於導洛成功,完成了他晚年的夕陽工程,在他治水造福於人類的功勞簿上,又添上了輝煌的一筆。鑿石疏通瀑口後,李冰又在瀑水下處開挖白鶴潭,然後審勢設平梁,建立洛口堰。

千年以來,後人又在此基礎上建成上堰為朱堰,中分堰口為李堰,左分堰口為火燒堰,入綿竹地界。水的分流量什邡為七,綿竹為三,這科學的治理,化瀑水為生命水幸福水,一直潤澤著「南畝千渠」,使什邡、綿竹等縣成為旱澇保收的魚米之鄉。這是多麼大的豐功偉績,我們現在端著白米飯的時候,都不能忘了李冰,雖然他在我們的記憶中已成為了一個符號。

治水修橋鋪路鑿鹽井,蜀守李冰為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長眠於什邡

圖註:都江堰

李冰像由黃石鑄成,通高8.3米,束髮佩冠,長袍寬袖,坐手捋須,右腰佩劍,神情嚴肅莊重,目光剛毅堅定,昂首仰視長空。作為蜀郡最高長官,似乎在憂患國事,又似在苦思治水良策。從山門牌坊進去,就是九龍陛。陵園巧妙利用上山台階的斜坡,塑造了九龍鬧海的景象,預示著李冰治水的艱辛。古樸的龍鳳,簡單的雲朵狀花紋,「秦李冰葬斯」的行草書,讓人感到年代的久遠。從九龍陛開始,登1000步台階,可直達山頂平台墓園。其間有江澤民的題字「創科學治水之先河,建華夏文明之瑰寶」,評價是十分中肯的。

治水修橋鋪路鑿鹽井,蜀守李冰為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長眠於什邡

圖註:九龍陛

1000步台階,游游緩緩地爬上去,我們都是汗流浹背,只好走走停停,邊欣賞景緻邊照相。這台階不像其他山路,曲曲彎彎的,而是直接上去,由山坡到山頂。我們像登上了一段天梯,也許是陵園的設計者有意為之吧,畢竟我們是去拜謁川主李冰。

台階走完,天地豁然開朗,一個操場大的山頂平台呈現在我們面前。據當地人講,李冰陵是1993年重修的。什邡各界人士踴躍捐款,投工投勞。當時的確從山下抬上來一口小棺材,2000年的歲月洗禮,李冰的屍骨早就不在了,就連衣物這些東西也沒留下。而這口小棺材,就成為了李冰的一個象徵。其實肉身衣物有什麼用呢,關鍵是李冰的業績和精神,他永遠活在四川人的心中。

治水修橋鋪路鑿鹽井,蜀守李冰為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長眠於什邡

圖註:科學治水

李冰墓園周長約30米,中間是一個碩大的土丘,上面常年生長著蒼松翠柏。墓園四周由花崗岩砌成,上面雕刻著李冰的一些事迹,分為七個部分:通濟二江;勇斗江神;馬沿西行;開鑿鹽井;城後斗禮;羽化飛升和民仰忠魂。刀法有浮雕,平雕,也有線刻,構圖古樸浪漫,表現了人神合一的思想。有意思的是,李冰除了治水,還教蜀地百姓開鑿鹽井,製取井鹽。

治水修橋鋪路鑿鹽井,蜀守李冰為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長眠於什邡

圖註:鹽井灘

四川屬於內陸,又是盆地,與外界聯繫較少,而鹽是老百姓生活必需品,產於沿海,李冰教百姓鑿井取鹽的功績不亞於李冰治水。在此之前,川鹽開採處於非常原始的狀態,多依賴天然咸泉、咸石。李冰創造鑿井汲鹵煮鹽法,結束了巴蜀鹽業生產的原始狀況。這也是中國史籍所載最早的鑿井煮鹽的記錄。正因為如此,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李冰是神而不是人,他是上天派來幫助蜀地百姓的,是四川的保護神。

墓園前面是兩組護墓石獸,有水犀,狻猊,蛟龍和龜,他們都是水中的猛獸。在神話傳說中,李冰治水就是和這些猛獸搏鬥,制服了他們,江河就溫順了,成為人類的朋友,這當然是一種美好的想像而已。

治水修橋鋪路鑿鹽井,蜀守李冰為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長眠於什邡

圖註:澤被後世

走出李冰陵,腦海中總是李冰親民愛民,為蜀地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偉大形象。不管哪朝哪代,只要你真心誠意的為老百姓辦實事,老百姓就會把你銘記在心裡,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彭忠富/文;圖片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