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做科研,勤奮就會優秀?不,你還需要這樣

做科研,勤奮就會優秀?不,你還需要這樣

翻譯 | 宗華

我的實驗台上到處都是管子和移液器。它們是一項做了好幾周但最終失敗的試驗的殘留物。我無精打采地靠在長凳上,陷入深深的絕望。

這和我幾個月前剛開始碩士研究項目時的感覺大不相同。那時,我以為自己破解了學業成功的密碼。

多年來,我刻苦學習,並因此在課堂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讓我深信,只要足夠努力,就能獲得回報。

為此,我每天花很長時間呆在實驗室,筆記本上的每一頁都記得滿滿的。這種勤奮讓我受到了表揚。因此,當實驗沒有產生預期的令人興奮的結果時,我想我只是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於是,我在實驗室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努力地工作,但最終一無所獲。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天色已晚。這會,還有一個博士後也呆在實驗室里。他注意到我的痛苦,走過來,輕聲問我怎麼了。

我向他訴說了自己在實驗中遇到的困難。但沒告訴他的是,我還在想自己到底怎麼了並且感覺像個失敗者。

我們談完實驗後,這名博士後說:「我想該回家睡覺了。」他笑著補充道,「休息也是一項辛苦的工作,你知道嗎?」

這些話為我播下了一種新方法的種子。

以前,當那些不搞研究的朋友質疑學術界普遍存在的「總是在工作」的風氣是否正常或健康時,我通常不會理睬。

現在,我意識到他們說到點子上了。我開始放鬆自己,試著讓從早到晚呆在實驗室成為一種例外,而不是常態。

長時間工作是一名優秀研究人員的標誌,這一信念很難被推翻。我不止一次地回到老套路中。

但情況逐漸好轉。我感到壓力減輕了,研究也開始取得進展。

然而,在我的腦海中,我仍在為沒有「足夠努力」地工作而感到內疚。

我並沒有完全明白,那位博士後到底想告訴我什麼。

幾年後,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我突然醒悟過來。

導師和我坐在一家咖啡館裡,討論我們所在的納米醫學以及很多其他生物醫學領域面臨的一個障礙:研究很少轉化為得到改善的臨床結果。

喝完咖啡,導師摸下了自己的額頭,說:「我們需要更聰明地工作,而不是更努力。」

我以前從未聽過這個信條,儘管現在知道它很常見。當時,這句話和我產生了共鳴。

是的,在太長時間裡,更努力、更長久的工作被視為學術界的一種美德,不管那份工作多麼需要「動腦子」。

那次談話讓我明白,令人興奮的、新穎的想法並非來自一個不斷承受壓力的頭腦。

最好的想法和頓悟時刻幾乎總是在我讓自己的大腦放鬆、「漂流」之後出現——無論是和哥哥玩電子遊戲、做一頓美味的晚餐,還是和妻子去遠足。

我意識到,更聰明地工作的一部分就是休息。

與學術界過度工作的常規作鬥爭,暫時脫離出來,充分體驗其他東西——雖然這是一項艱難的努力,卻是值得的。

今天,在實驗室那個令人大開眼界的夜晚過去十年之後,我試圖把這種心態傳遞給我的學生。

不久前的一個晚上,在實驗室里,我從一個癱倒在長凳上的學生身邊走過。我輕聲地問她近況如何。她帶著挫敗的表情回答說,儘管做了很多嘗試,但試驗總是不成功。

我不禁想起多年前的自己。我們聊了一會兒學業上的事情,以及做一名研究人員意味著什麼。

我告訴她我們為什麼這麼做——這往往歸結於對好奇心的追尋和激情。

那麼,如何培養這種精神?答案並不包括工作到筋疲力盡。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不會有損於卓越的研究,也不是一種可選的額外獎勵,而是做科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原文鏈接: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35/98

標題:Taking a break is hard work, too

作者:Mattias Bj?rnmalm(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博士後)

關注我們

微信號sciencenet-cas(←長按複製) 或長按下方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從喜悅、絕望到釋然:一枚青椒的SCI論文之路
數據越來越「大」,你要隱私還是要效率?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