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辱罵消防烈士的罪犯尹某,永遠不會真正的低頭認罪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2019年2月10日,四川木里發生森林火災,30名消防戰士在這次救火任務中不幸犧牲。正當全國人民為這些救火英雄深感惋惜的時候,犯罪嫌疑人尹某卻幸災樂禍的在網路上,公然辱罵已經犧牲的消防英雄,言辭極其低俗。
尹某很快被警方抓捕,並且,他向全國人民低頭認罪了,那麼,你會原諒這種「人渣」嗎?心理專家指出,對於尹某這種人來說,是永遠不會真正低頭認罪的,為什麼這樣說呢?
反社會人格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犯罪嫌疑人尹某具有「反社會人格」。具有這種人格特質的人,難以產生羞愧感,行為缺乏計劃性,且往往有著高度的攻擊性、衝動性,因此,這類人也容易在社會中感到適應不良,常常做出一些有違常理的事、或是說出違背道德的話。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具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的個體,容易發生違紀的行為,但是他們又區別於一般的罪犯。對於一般罪犯而言,他們的違法行動有著比較明確的計劃性、目的性,作案動機明顯。
而對於具有反社會人格的人來說,他們大多是受到情感動機的支配,並無強烈的作案動機。另外,一般罪犯往往希望隱藏自己的作案行為、試圖逃脫法律責任,而那些反社會人格者則會害人害己。
不過,作為一種比較極端的人格特質,這類人往往很少去造成兇殺等嚴重的刑事案件,但仍然會將人格的缺陷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難以很好的融入社會。
缺乏「羞愧感」
正如上文所說,具有「反社會人格」特徵的人,有一個顯著的表現就是,缺乏「羞愧感」,當他們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時,難以感到良心的不安與譴責,缺乏對自我言行是否得體的自制力。發展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道德形成、成熟」,離不開「羞愧感」的作用。
道德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觀念、準則,被絕大多數人所認可,建立起良好的道德準則,有利於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是一種「共贏」的做法。
在我們幼年時期,當做出了違背社會道德的言行後,就容易受到周圍人的排斥,得到一些懲罰,併產生強烈的「羞愧感」。因此,我們的道德感逐漸在集體中發展了起來。
然而,那些缺乏羞愧感的人,在做錯事之後毫無內疚、不安,對自己不當的言行並不在意,從而成為了道德敗壞之人。
正如犯罪分子尹某,他正是缺乏這種「羞愧感」,導致他在道德方面產生了缺失,形成認知偏差,表現出了令人憤恨的不良言行。表面上看,他迫於壓力道歉認罪了,其實,他永遠也不會真正的低頭認罪。
另一方面,尹某的言行,衝擊了社會底線、道德體系,引起了社會大眾的強烈不滿,更是侮辱了偉大犧牲的消防員戰士。他不但沒有對維護國家、人民安危的英雄充滿感激,反而還以此為樂,簡直是難以容忍的卑劣做法。
在法治社會,任何人都需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因此,尹某也應為自己的不良言行承擔起相應的法律責任,不值得我們原諒。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神奇小小
參考資料:
《人格與社會心理學》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心理學家:父母高知,孩子更容易得自閉症,是不負責任的言論
※心理學家:如果你經常使用第一人稱說話,那麼你可能是抑鬱症患者
TAG: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