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透過「霧霾恐慌」,揭秘韓國的「甩鍋」習慣

透過「霧霾恐慌」,揭秘韓國的「甩鍋」習慣

【環球時報 赴韓國特約記者 唐軼】編者的話:入春以來,韓國遭遇「史上最嚴重的霧霾」天氣。在韓國媒體渲染下,韓國民眾談「霾」色變,有人甚至要戴防毒面具才敢出門。令人氣憤的是,不少韓媒將霧霾「元兇」指向中國,把霧霾貼上「中國造」標籤,渲染韓國是「中國霧霾」的受害者。其實,韓媒「甩鍋」他國,將自己粉飾成「受害者」的報道風格已屢見不鮮,背後有其媒體運營、政黨紛爭等原因。在《環球時報》記者看來,為了不讓韓國國內一出現負面新聞就「甩鍋」他國,特別是讓中國不再無辜躺槍,除了中韓媒體良性互動外,兩國民間交流時也要注意細節,諸如中國遊客在韓國旅遊時尊重當地風俗習慣、注意舉止文明。

1962年,漢城已是僅次於倫敦的「霧都」

2014年,韓國學者就反駁「中國元兇論」

《環球時報》記者經常往來中韓之間,確實看到韓國今年3月霧霾天氣有些多,但當記者查閱各種資料後發現,韓國空氣污染問題在上世紀60年代更為嚴重。韓國《京鄉新聞》1962年曾以「覆蓋首都的空氣污染問題」為題進行報道,稱當時漢城(2005年1月,韓國政府宣布中文譯名正式更改為「首爾」——編者注)空氣污染程度僅次於「霧都」倫敦。

上世紀80年代,韓國政府為舉辦「88年漢城奧運會」,開始採取減排「粉塵污染」的措施,甚至暫時關停公共澡堂。上世紀90年代,韓國依舊存在空氣污染問題。1996年6月初,《韓民族》曾以「柴油車尾氣污染有多嚴重」為題進行報道,明確提出「柴油車尾氣是空氣污染的致命元兇」,並指責政府未採取有效的環境治理措施。

《環球時報》記者發現,從2002年開始,韓媒開始關注中國霧霾狀況,並出現指責中國的苗頭。2013年以後,這樣的報道就明顯增多,直到今年達到一個高潮,儼然把韓國當成一個受他國霧霾影響的「受害者」。當然,當時也有媒體援引韓國環境問題專家的觀點,反駁韓國霧霾「中國元兇論」。如《韓民族》2014年4月15日報道說,「其實韓國產霧霾比中國更厲害」,文章援引韓國亞洲大學預防醫學系教授張載延的話說,將韓國霧霾怪罪中國的論斷非常危險,「與其說盯著北京,不如找准自身原因」。

韓國將霧霾原因「甩鍋」他國的做法過於牽強附會。當一些韓國媒體瘋狂炒作「韓國霧霾的罪魁禍首是海外舶來品」時,為迎合國內民眾的情緒、回應在野黨的質詢,韓國政府必須做出表態或採取措施。今年3月初空氣污染嚴重時,韓國政府採取公共機關汽車單雙號限行、道路洒水降霾等措施,總統還「指示有關部門與中國政府討論並制定緊急治霾對策,將來自中國的霧霾影響減少至最低程度」。韓國環境部國立科學院不惜花重金邀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聯合調查韓國霧霾是否來自中國。韓國環境部長官趙明來3月11日還表示:「韓國有多個境外空氣污染物來源,霧霾高峰期來自朝鮮的空氣污染物可能也不少。」

類似「甩鍋」或把自己視為「受害者」的現象,在韓國還有不少。對中國因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等問題,韓國媒體很喜歡「批評與監督」,但當韓國去年出現「垃圾圍城」問題時,不少媒體又怪罪是中國的「洋垃圾禁令」讓韓國陷入慌亂之中,因為「韓國原本近90%銷往中國的廢塑料、廢紙等垃圾無法處理,只能堆積成山」。去年5月,韓國群山市的通用汽車廠正式停產,有韓國媒體就說這一「悲劇」與中國有關,因為「上海通用成為通用公司全球經營戰略的『中軸』,韓國通用工廠的地位因此下降,最終導致停產」。

韓媒清楚「批判中國很容易」

學「美國優先」保「韓國第一」

當韓國輿論仍在熱議並指責「霧霾來自中國」時,又是亞洲大學教授張載延這樣的環境問題專家率先發聲。在今年3月下旬有學者和韓國環境部大氣環境政策官員參加的一次時政討論節目中,張載延表示,韓國上世紀80年代空氣中的PM2.5濃度達到現在的4倍,當時的空氣污染比現在更嚴重,目前與過去相比,空氣質量已明顯好轉,民眾的不安情緒卻不減反增。他反覆強調,韓國霧霾問題不能只怪罪中國。參與討論的人士認識到,「中國是霧霾元兇」的認識是錯誤的,應從韓國自身找原因。環境部官員也呼籲,政府應說服國民參與減排、監督企業限制污染物排放,並認為這才是減少霧霾的有效之策。這讓《環球時報》記者想起2015年,韓國YTN電視台也曾邀請專家談霧霾問題,當時就有人提到:韓國政府應清楚國內最大的污染源不僅包括現運營的53座燃煤電廠,還有日益增多的柴油汽車。

既然如此,韓國為何總是習慣性「甩鍋」給中國?為什麼又在2013年前後自視為「中國霧霾受害者」?除了那幾年中國也深受霧霾之苦並開始加強治理措施外,中國人經濟實力的增強也是原因之一。當六七年前中國遊客像潮水般湧向韓國旅遊和消費時,很多韓國人既難以理解為何中國人「一夜之間」變得如此富有,又不願看到有這麼多中國人的消費能力超越韓國人的現實。當然,《環球時報》記者也曾在韓國看到一些中國遊客亂扔垃圾、大聲喧嘩、橫穿馬路,這些不文明行為經常成為韓媒爭相報道的話題,中國遊客一度成為韓國人「幸福的煩惱」。與此同時,一旦有負面消息就怪罪中國也成為「理所當然」之事。2016年,當中國遊客在濟州島發生打架鬥毆和殺人案件後,韓媒更是盲目跟風熱炒「中國遊客在韓犯罪」的情況,完全不顧中國遊客占赴濟州島海外遊客總人數85%這一龐大基數的事實,僅強調中國人在外國犯罪者中比例高達70%。有韓國同行擔心,如果韓國輿論過於偏激、有選擇性的報道風格不加以改變,不僅不利於解決中韓兩國間存在的一些問題,反而更容易激化兩國國民間的互懟情緒。

對韓國部分媒體和政客「甩鍋」他國的現象,曾在中國留過學、目前在韓國某研究機構工作的研究人員金先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由於中韓兩國社會制度不同,有些韓國媒體認為「把中國當批判對象很容易」,還有幾家影響力大的媒體背後有大企業財團支持,具有較強的保守色彩。儘管目前是民主派政黨執政,但像《韓民族》《京鄉新聞》等具有民主進步色彩的媒體力量仍較薄弱,文在寅政府也只能接受韓國保守媒體輿論的批評與監督。

韓國一些媒體一直咬住「霧霾中國元兇論」死死不放,某種程度上就是要讓中國「負起責任」,這也反映出韓國輿論中的「救世主」心態。韓國人的「救世主」心態,很容易讓人想起韓國的傳教士。韓國在海外傳教力量僅次於美國,甚至狂熱到前往阿富汗等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傳教。2007年7月,23名韓國籍基督教傳教士及志願者被塔利班成員挾持,並有人質被殺害。2017年6月,兩名中國公民在南亞國家參與以韓國人為首的傳教活動時不幸遇難。儘管如此,韓國教會仍有一個雄心勃勃的「2030計劃」:2030年韓國將擁有46萬名海外傳教士。

韓國本來是亞洲第一個制定本國獨立難民法的國家,以保護那些因為種族、宗教或者政治觀點遭到迫害的人。但去年5月,一批來自葉門的難民讓韓國「樂善好施」的形象打了折扣。當500多名葉門人為躲避國內戰亂陸續抵達濟州島申請避難時,卻遭到韓國國民的極力反對,約70萬人在青瓦台簽名請願,反對難民入境,並爆發多次抗議活動。《環球時報》記者還看到有抗議民眾辱罵在韓外國人的情況。有韓國民眾表示,韓國應效仿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政策,確保「韓國國民第一、安全第一」。

對韓國民眾強烈的反對難民情緒,有外媒分析認為,韓國作為單一民族國家,國民普遍有較強的民族認同感,對外國移民抱有嚴重的偏見和排斥思想。迫於壓力,韓國政府自去年6月起,取消葉門免簽對象國資格,並在濟州島出入境機構增配難民審查官,加強對難民的管理。

「過度自信」顯偏見

「三明治論」已過時

韓國人口僅5000多萬、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但人均GDP已達到3萬美元。與美國的特殊關係、戰後經濟騰飛讓韓國迅速與國際接軌,國民優越感日益增強,並在很多方面表現得過度自信和盲目排外。如韓國人常把「身土不二」掛在嘴邊,很多飯店首選食材均要國產,不在乎價格比進口的貴。早年韓國人買私家車也是支持國貨。當然,私下也有韓國朋友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主要是韓國車便宜,如果資金預算充足,也喜歡賓士、寶馬等一線品牌的車。記者在全羅南道荷花生態公園——回山白蓮池的入口,看到「東洋最大白蓮池」的文字十分醒目。實際上,該公園佔地面積約合500畝,只有河北省白洋淀荷花大觀園的1/4大。

韓國人的「過度自信」還體現在一些國際體育賽事上,並常被國際媒體詬病。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因不滿判罰,竟然發生韓國運動員和教練暴打裁判的一幕。2002年韓日足球世界盃,坐擁東道主之利的韓國隊借「天時、地利」戰勝義大利隊、西班牙隊,卻被各國球迷嘲諷「贏得不光彩」。在短道速滑賽場,韓國選手為奪名次出「陰招」的事更是屢見不鮮。當有韓國選手前不久「抱摔」俄羅斯選手被取消成績後,韓媒卻大多輕描淡寫地說:「為爭奪第二名位置,韓國選手與俄羅斯選手發生肢體對抗,而被取消成績。」

就韓國民眾而言,確實有保守意識較強的老年人會受到媒體和政客輿論的影響,但只要是了解中國或到過中國的人都會有自己客觀的判斷。當有韓媒炒作「中國產泡菜攻陷韓國消費市場」、有議員呼籲「政府要採取措施捍衛韓國作為泡菜宗主國的地位和形象」時,《環球時報》記者也聽到有韓國民眾並不買賬,如首爾一家貿易公司的權社長說:「當前韓國經濟低迷,中國產泡菜物美價廉,我們為何不接受中國產泡菜呢?那些天天說『身土不二』、只買國產泡菜的議員純粹是沽名釣譽。」

隨著中韓兩國間經貿往來、人文交流不斷加強,韓國年輕一代對中國的看法其實與某些老年人不同。有韓國青年和《環球時報》記者談起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講過的「三明治論」名言——「在東亞,韓國努力趕超日本,中國正在追趕韓國」。但韓國首爾大學金蘭都教授2015年在韓國KBS電視台推出的一檔介紹中國的節目中談了自己實地走訪調研中國的感受,他認為,許多韓國人對中國的現狀缺乏了解,應拋棄過去建立在經濟優先發展基礎上的對華傲慢和偏見,「三明治論」已過時,在中國年輕人眼中,韓國從未是中國追趕的目標。由於該檔節目在韓國年輕人中有較高的收視率,金蘭都的觀點也對他們形成一定的衝擊。

對部分政客的言論,也有韓國朋友表示:「這更是出於對自身政黨利益的需要,保守政黨勢力除不敢拿美國當靶標進行批評外,其他國家均可成為保守勢力攻擊現政府時利用的對象。」《環球時報》記者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每當韓國總理李洛淵在國會接受質詢、受到在野黨議員刁難時,他總是機智地搬出美國做擋箭牌,且此招屢試不爽。比如,當在野黨自由韓國黨議員問「朝鮮是否真下決心完全棄核」時,李洛淵就表示:「特朗普總統在與朝鮮領導人會晤後,就表示相信朝鮮會採取正確的行動。」這種「甩鍋」當即讓在野黨議員無語反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民航局同意參與波音737MAX安全評估
「老戲精」陳水扁:復健,撩妹,被吐槽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