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一部書需要73年,這部著作背後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事情
歷史上的帝王在國家局勢穩定之後就想著給後人留下點東西,其中最重要的表現就是編書,修書,把一些有影響力,有文化傳承的典籍整理起來留給後人閱讀,其中明朝的明成祖朱棣修的《永樂大典》部頭比較大,一共兩萬兩千卷,到了清朝乾隆年間,乾隆帝看著國家極度繁榮,也想搞點文化工程,就命人修《四庫全書》,歷時二十年,一共修了接近八萬卷,分成七部,八億字,藏在中國的七個地方,目前現存三部半,另外三部半毀於戰火,但是這項浩大的文化工程背後隱藏的哪些事情呢?乾隆皇帝真的是想弘揚他的文治成績?
乾隆修訂《四庫全書》的背後,隱藏著他不能說出口的秘密。一件事可以說明乾隆修書的目的。彭家屏私藏明朝野史案,這一件所謂的大案(其實都是乾隆借題發揮)。乾隆這個人心想民間還有很多反清的思想,老百姓的詩思想根本不穩定,所以要通過高壓的統治來對百姓的思想進行控制,但是乾隆又不好意思直接說出口,就找了一個修書的理由讓各地百姓捐書,說是要囊括中國所有的文化典籍。
結果聖旨一下,各地捐書的數量倒是不少,一共是捐了一萬三千多種,乾隆前前後後一共看了半個月,但是裡面沒有一本書是帶反動言論的,乾隆很是生氣,他的目的沒有達到,於是到了修書的第二年,乾隆就直截了當的讓官員到各地藏書的大戶去讓他們交出有不當言論的書籍,但是這件事辦的也不順利,得罪人的事情,官員哪能去做呢?各地官員能拖就拖,能躲就躲,搞得乾隆很是被動。但是讓乾隆借題發揮的機會來了。
這個時候出了一個王錫侯的《字貫》案,也就是一本字典,裡面寫了玄燁,胤禛,弘曆這三個老爺們的本名,沒有避諱(其實人家是想提醒用字典的人遇到這三個名字要避諱),乾隆就利用這個冤案大做文章,這個案子的負責人江西巡撫海成就是一個替罪羊,被判斬監侯,還明白的告訴其他查書的官員,就是給他們一個警告,誰今後在辦事不利也就是這個結局。
乾隆的這個聖旨一出,各地官員也就非常積極,很快各地的禁書被源源不斷的運往北京城,乾隆三十九年的時候,紫禁城武英殿前豎起了燒書爐,開始大量燒毀這些所謂的禁書,歷史記載乾隆一共燒毀了三千多種書,一共七萬卷之多,跟《四庫全書》的數量差不多,這還不算完,乾隆不單單燒書,還對前朝明代的各類歷史記載也進行了燒毀,大概燒毀明朝的歷史文獻兩千萬份,這樣還沒有結束。
後面還發生了一個一柱樓詩這樣一個案件,這本來也是一個小案件,但是也被乾隆放大,這下老百姓就恐慌了,這簡單的兩句詩就能惹來大禍,家裡有字的書不是也有可能給自己帶來大災嗎,於是百姓不管三七二十一,家裡剩餘的書籍自己就偷偷的燒毀了,自此以後,清朝的文人雅士也不敢吟詩作賦了,搞不好就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乾隆修訂的《四庫全書》一個人一天讀三萬字,一共要花費大概73年的時間才能讀完,但是這項浩瀚的文化工程背後,彷彿讓我們又想到了秦始皇的焚書事件,但是我個人認為乾隆的焚書比起秦始皇的焚書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兩者都是想通過文化高壓政策來愚弄百姓,乾隆毀掉了大概兩千年來傳承的很多文化典籍,秦始皇毀掉的只不過是先秦時期的一些名人典籍,各國歷史,但乾隆呢?從上到下,把全國搞了個底兒朝天,就是為了他所謂的思想專制。
TAG:魏公子話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