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大皇陵,墓主竟不是皇帝,規模堪比北京十三陵,卻少有人知
眾所周知,陵墓一般是皇帝死後安葬的地方。按照中國社會喪葬方面的傳統,侍死如侍生,生前帝王享受過的奢華生活,死後也要如此。所以,但凡皇帝的陵墓通常規模都很宏大。據統計,目前中國大地上有跡可尋且時代明確的皇帝陵墓共有100多座,其中,以明清皇陵最為出名數量也最多。說到明朝陵墓,估計很多人都會想到北京的明十三陵。實際上,在明朝還有一座陵墓,其規模堪比北京十三陵,是明朝最大的單體皇陵,卻少有人知,你知道是哪座嗎?
它就是明顯陵,其位於湖北省鍾祥市城東北5公里的純德山上,佔地面積183.13公頃,是中南六省中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也是中國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單體陵墓。該陵墓始建於明正德十四年既1519年,迄於明嘉靖四十五年既1566年,歷時47年建成。和其他帝王陵墓不一樣的是,明顯陵中安葬的不是皇帝本人,而埋葬的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睿皇帝和母親章聖皇太后,其「一陵兩冢」的合葬陵寢結構,在中國歷代王陵墓中是絕無僅有的,也是個孤例。
從明顯陵整座建築格局來看,整個陵墓就像一個巨大的「寶瓶」,陵區後部的自然山丘為祖山,是陵寢的依託,兩側的山體為環護,中間台地有建築,九曲河婉蜒其間,整體分為內外羅城。其中,外羅城依山勢而建,高6米,寬1.8米,周長3438米,縱深1656米,紅牆黃瓦,隨山勢蜿蜒起伏,雄偉壯觀。外羅城南端為兩重陵門,稱新、舊紅門。內明塘之北為內羅城,這裡是陵寢的重要祭祀場所和帝後寢宮重地,內建有棱恩門、棱恩大殿、陵恩門、明樓、塋城、瑤台等。
走進明顯陵你會發現,在新、舊紅門的左右兩側各立有下馬碑,碑上刻有嚴嵩手筆,新紅門西側的就是外明塘。門內有石板鋪成的神道,直抵內城,穿過舊紅門,過了越御橋你就看到一條長達290米的龍麟神道,該神道不是筆直的,而是呈彎曲龍行狀。在神道的兩旁則排列有數十尊石像生,蔚為壯觀。走過龍形神道,跨過御橋你就會看到圓形的內明塘,據說水塘下就是進入顯陵地宮的入口,走過內明塘,我們就來到了內羅城的入口棱恩門。
讓人遺憾的是,進入內羅城你會發現這裡的很多建築就只剩下石基或殘垣斷壁,據了解,它們都是被明末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所燒毀。如今,從祾恩門兩側的遺存下來的精美琉璃影壁牆中,還能依稀看見當年明顯陵精美宏偉壯觀的景象。過了祾恩殿,你就會看到明顯陵的標誌性建築明樓,這裡是懸掛陵名牌匾和樹立聖號碑的地方。其中,聖號碑身上的「恭睿獻皇帝之陵」七個大字為嘉靖皇帝親筆所書,蒼勁有力、氣勢渾厚,是陵園之瑰寶。
在明樓的後面,就是整座明顯陵中最為神秘的地方雙塋城了。塋城分前後兩圈城牆,中以瑤台相接,平面如啞鈴狀,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母就埋葬在這雙塋城的兩個墳冢中。為什麼要修兩個墳冢?據史料記載,朱厚熜當了皇帝以後,不僅將他的父親追尊為皇帝,而且有意將其父的陵寢顯陵遷往北京,這一想法卻遭到了眾大臣的反對。後來,嘉靖的母親章聖皇太后在北京病故,為了給母親尋找「吉壤」,決定將其母梓宮南附顯陵,於是就形成了今天大家所看到的「一陵兩冢」。
這座天下獨一無二的帝陵,其主人朱祐杬生前沒做過一天皇帝,卻在死後被兒子追尊為皇帝,這也讓顯陵成為了明嘉靖初期重大歷史事件「大禮儀」的產物,凝聚著一個時期的政治思想、道德觀念和審美趣味。讓人慶幸的是,這座歷經500多年歷史的皇家陵墓,雖然地面建築毀於一旦,但地下陵寢至今未發現有被盜情形,保存完好。2000年,明顯陵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怎麼樣,小夥伴們,你聽說過這座顯陵嗎,有去過嗎,感覺怎麼樣?
※中國最小的一個鎮,全鎮只剩下一條街道,每天下午3點就開始天黑
TAG:換個視角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