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雙音腔還是多聲道?娛樂耳機定位技術解析

雙音腔還是多聲道?娛樂耳機定位技術解析

耳機作為我們日常使用的音頻設備,其技術發展按理來說已經非常成熟了,一般來說,人們購買耳機更多看重其音質和便攜性等。不過,隨著娛樂內容技術水準的提升和遊戲玩家的增多,一些功能特色鮮明、專門為遊戲和娛樂設計的耳機和技術逐漸流行起來。雙音腔和多聲道,就是最近流行的兩種娛樂耳機優化技術。那麼,這兩類技術都有什麼優勢,誰更符合用戶的選擇呢?


多聲道耳機登場,更棒的影音體驗

多聲道音箱的發展,帶給耳機發展上新的思路。既然音箱可以多聲道,那麼耳機自然也可以。不過,相比音箱有足夠的空間容納更多音源,耳機在多聲道技術上的發展可謂頗為不易。為了講清楚多聲道耳機的原理,先來看看人類聽覺系統是如何工作的。

從生理角度描述的話,人類的聽覺系統由左右耳、大腦以及相關神經共同組成。外部聲音通過耳廓的集中進入耳道,隨後由中耳的鼓膜通過震動和聽骨鏈將聲音傳至內耳的耳蝸,然後再由耳蝸毛細胞將聲音轉為生物電通過神經傳給大腦,大腦解碼並獲得聲音。從這個過程來看,人類的聽覺系統實際上是一個2.0系統。

雙音腔還是多聲道?娛樂耳機定位技術解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人類的聽覺系統是典型的2.0系統

那麼,一個2.0的人類聽覺系統如何實現聽聲辨位呢?實際上,人耳的聽聲辨位,是利用聲音的時間差、強度差、耳廓的遮擋效應以及頭部的運動來綜合判斷的,是一個複雜的過程。

舉例來說,聲音從右邊過來的時候,右耳肯定先聽到,左耳的時間要慢點,因此人們就可以判斷出聲音來自右邊。不過當聲音頻率超過1500Hz的時候,波長會小於頭部尺寸的一半,因此耳朵就無法分辨是哪裡來的聲音了,但好在音量還可以幫助我們區分遠近,也可以勉強分清楚聲音的方位。此外,還有耳廓的遮擋效應,後部的聲音由於遮擋,總會小一些,這也可以幫助判斷聲音來源。對其他的一些聲音,比如波長較長的中音,其波形可以繞過人的身體,此時就需要轉動頭顱來尋找到聲音的方位。

從上文可以看出,人耳對聲音位置的判斷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並不是單一因素可以決定的,但是在很多情況下,聲音的強度和時間差是可以影響發聲位置判斷的,這就是多聲道耳機最根本的技術來源所在。也就是說,通過調整耳機的發聲強度和時間差,是可以實現定位模擬效果的。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在多聲道耳機的發展中,也出現了兩條道路。

第一條道路是採用更多的發聲單元並對單元的距離、擺放位置進行一定的設計,從而實現對聲音位置的模擬。在耳機上,耳機的左右半邊都可以實現半幅5.1音頻。一款典型的5.1聲道耳機左側有四個揚聲器,對應低音、前、後、中央聲道,實現了完整的左半側聲場。右側則稍微簡單一些,只有低音、中央和後置三個單元,其中前置單元的聲音也由低音喇叭發聲,這樣可以減少一個單元以節省成本。

雙音腔還是多聲道?娛樂耳機定位技術解析

▲典型的多聲道耳機,清晰可見數個單元。

前文提到,人耳實際上是一個徹徹底底的2.0系統,因此,所有聲音在人耳的角度來看,只具有強弱、時間前後等差異,其位置合成更多地依賴於大腦。換句話來說,雖然多聲道耳機可以通過更多單元以及單元位置的調整來實現,但原理上兩個音頻單元、通過合理的演算法處理後,也應該能夠呈現多聲道效果。因此,人們將使用多單元呈現多聲道技術的耳機稱為物理多聲道,而將第二條道路:依舊使用2.0單元,但依靠演算法處理的多聲道耳機,稱為虛擬多聲道耳機。

虛擬多聲道耳機的演算法往往是基於HRTF也就是頭相關變換函數進行計算,體現在耳機上就是類似耳機都使用獨立的USB音效卡完成聲音的計算和傳輸,並不使用板載或第三方音效卡。

雙音腔還是多聲道?娛樂耳機定位技術解析

▲虛擬多聲道通過HRTF演算法來實現多聲道效果

從實際體驗來看,採用虛擬多聲道技術的耳機由於專用演算法的加持,定位效果要比傳統2.0聲道耳機更強,在影音視頻中效果表現頗為出色。比如本刊曾介紹過的HyperX黑鷹S就使用了Dolby Headphone技術實現了聲場定位,這項技術通過自帶的USB音效卡實現,可以手動切換開關滿足不同用戶需求。

雙音腔還是多聲道?娛樂耳機定位技術解析

▲HyperX 黑鷹S採用外置USB音效卡,支持虛擬7.1聲道。

根據眾多用戶體驗來看,在支持7.1聲道的影音播放中,其從7個方向襲來的各種聲音可以帶來遠好於立體聲耳機的沉浸感、代入感,說得通俗點就像用VR看電影與用顯示器看電影的區別一般。但其在遊戲上的應用則存在一定的問題,目前支持多聲道的遊戲太少,比如大熱的《絕地求生》就不提供對多聲道技術的支持。一些玩家甚至指出,在這些不支持多聲道技術的遊戲中強行開啟多聲道技術後,反而有可能造成定位錯誤。

此外還有資料指出在部分多聲道系統反覆計算聲音的演算法中,會存在一定情況的失真,距離感會減弱,對要求精準的FPS遊戲中有部分影響。因此有部分玩家甚至在使用7.1聲道耳機遊戲時會切換到立體聲模式,所以多聲道耳機更適合的應用暫時還是在影音播放、多聲道音樂等娛樂應用,對遊戲的兼容性還存在一定不足。


雙音腔來襲,更出色的兼容性

那還有什麼技術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實現聽聲辨位呢?近期由遊戲硬體廠商HyperX推出的雙音腔技術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HyperX是存儲廠商金士頓旗下的高端電競品牌,品牌創立於2002年。從最初只有高性能內存一條產品線,現已發展為擁有內存、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盤、遊戲耳機、麥克風、鍵盤、滑鼠、滑鼠墊、遊戲主機配件等多條產品線,專門致力於打造高性能遊戲硬體的品牌。同時其不少產品線都獲得了很好的發展,根據官方資料,HyperX系列遊戲耳機自2014年上市以來,至今已推出7個系列共計20款產品,累計出貨量突破700萬套。

所謂雙音腔技術,是指耳機內部有兩個獨立的音腔。與音箱類似,耳機也是由揚聲器、聲學腔體組成。耳機的障板、耳機耳墊以及耳機聲道形成了一個腔體。目前大部分普通耳機均採用傳統的單音腔設計,即在一個空間裡面,輸出包含了高頻、中頻、低頻三個頻段的聲音,也就是說將三種聲音混在一起輸出,因此耳機腔體的設計對於是否能真實地還原聲音、降低噪音也是非常重要的。

雙音腔還是多聲道?娛樂耳機定位技術解析

▲採用雙音腔技術的耳機大幅降低了在低頻和高頻部分的失真表現

在一些激烈複雜的遊戲中,如果存在武器聲音、腳步聲音以及語音對話的聲音同時出現的場景時,一些聲音可能就會由於其他聲音音量過大或者低音過強,導致細節丟失或者無法清晰呈現。

鑒於單音腔技術存在一些缺陷,因此人們就在考慮是否將不同頻段的聲音分開在不同的音腔中呈現,這就是雙音腔技術。以本刊介紹過的HyperX Cloud Alpha阿爾法遊戲耳機為例,這款耳機擁有兩個音腔,其中一個音腔負責傳播高頻與中頻聲音,另一個音腔則只輸出低頻聲音,將低頻部分的輸出與高、中頻分離開來,從而減少低頻對其他兩種頻段聲音的影響。

雙音腔還是多聲道?娛樂耳機定位技術解析

▲HyperX Cloud Mix天際耳機不僅採用雙音腔技術,還擁有Apt-X無線藍牙連接功能。藉助藍牙技術,耳機可以直接與PC和手機等擁有藍牙模塊的設備連接,更具備低延遲特性,玩家戴上耳機就可直接「作戰」。

從HyperX提供的官方數據來看,Cloud Alpha阿爾法耳機在總諧波失真(Total HarmonicDistor tion)測試中,大幅降低了在低頻和高頻部分的失真表現,比原來的單音腔設計Cloud耳機要好上很多,能為聽者呈現出更清晰的音色。除了這款產品外,近期HyperX推出的Cloud Mix天際也採用了雙音腔技術,並且還加入了APT-X藍牙無線連接,實現了幾乎無延遲的無線連接。

雙音腔還是多聲道?娛樂耳機定位技術解析

▲HyperX Cloud Alpha阿爾法遊戲耳機是一款定位於高音質和高清定位的高端耳機,擁有雙音腔技術,採用了兩個50mm的含釹磁鐵發聲驅動單元。

從實際效果來看,相比傳統的耳機而言,雙音腔技術的確能夠帶來更為清晰的定位,多種聲音的干擾也被大幅度降低—耳機可以乾脆地將腳步聲、槍聲,以及子彈打在物體上的聲音區分開來,幾類聲音互不干擾,不會因為出現槍聲就聽不見腳步聲,或者因為隊友在附近頻繁移動,腳步聲「淹沒」其他聲音的現象。

同時玩家可以輕鬆判斷槍聲、腳步聲、車輛發動機聲音的左右方位,提前預估危險,整體效果相比傳統耳機有明顯的提升,更適合《APEX英雄》、《絕地求生》這類音源複雜、混合度高的遊戲。更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雙音腔技術是通過內部的物理設計來降低干擾,提高定位清晰度,其本身並不涉及任何的處理和演算法,因此其遊戲兼容性極為出色,能夠支持任何遊戲。


娛樂遊戲兩不誤,多聲道和雙音腔你愛誰?

從本文的介紹來看,耳機在經過漫長的發展後,呈現出更多的技術和更好的體驗。多聲道技術在影音娛樂上有獨特的優勢,但是在遊戲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兼容性和適配度。雙音腔技術通過巧妙而獨特的物理設計另闢蹊徑,實現了干擾降低的同時,不僅加強了聲音的定位,沒有任何遊戲兼容性問題,同時還加強了耳機低音的下潛力度,中高音的通透性與清晰度,在音樂上的表現也要更加出色一些,實現了娛樂、遊戲兩不誤。

雙音腔還是多聲道?娛樂耳機定位技術解析

▲雙音腔結構設計獨特,技術優勢明顯。

更為重要的是,目前雙音腔技術非常成熟,就像前面展示的那樣,有多款實際產品已經上市,根據廠商的透露,未來還有多款產品將在今年陸續上市。對於這類通過巧妙設計,就能快速達成實用效果的技術,我們認為是非常值得推廣的,為此本刊也特地對HyperX研發的雙音腔技術頒發《微型計算機》技術創新獎,希望廠商能多多開發類似技術,更快捷、更方便地帶給玩家更好的遊戲體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