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我國科學家製造了新型隱身材料,可使物體在紅外探測儀下「隱形」

我國科學家製造了新型隱身材料,可使物體在紅外探測儀下「隱形」

近日,由我國從科學院蘇州納米研究所張學同團隊,研究發現的一種紅外隱身材料,擁有堅固、輕便、可摺疊等性能,可在不需要額外能源的情況下躲過紅外探測儀的「法眼」,應用前景十分廣闊。該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美國化學學會·納米》。

自然界中的所有物體都輻射紅外線。物體輻射紅外線的能力與其表面溫度直接相關。因此,無論白天還是夜晚,紅外探測器都可以測量目標與背景之間的輻射差異,並獲得不同目標的紅外圖像。紅外隱身技術的原理通常是改變目標的熱輻射特性,但這些隱身材料大多存在耗能持續、應用範圍窄、響應慢等缺點。

在這項研究中,技術人員製造了一種強度高但柔軟的納米纖維氣凝膠薄膜,這種薄膜具有優異的隔熱性能。將這種薄膜用相變材料聚乙二醇(PEG)浸泡並進行防水處理,就得到一種輕薄、堅固、柔韌,但紅外隱身性能優異的複合新材料。

由於納米纖維氣凝膠薄膜本身是一種很好的隔熱材料,而聚乙二醇受熱時會儲存熱量並軟化,凝固時又釋放熱量後重新硬化,在模擬太陽光照下,覆蓋目標物的複合薄膜可以從太陽吸收熱量,達到抑制升溫目的,就像周圍環境一樣,使得目標物體對紅外探測儀「隱形」。當夜幕降臨時,薄膜會慢慢釋放熱量,以適應周圍的環境。另外,選用合適厚度的氣凝膠薄膜覆蓋在發熱目標與相變複合薄膜之間,也能做到讓發熱物體「隱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眼識珠 的精彩文章:

在國際空間站上空有近50個被摧毀的印度衛星碎片飛行

TAG:大眼識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