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與賈樟柯一起,明白我們「此時此刻怎麼活著」

與賈樟柯一起,明白我們「此時此刻怎麼活著」

4月10日下午,長城腳下,來自非虛構創作領域最資深、最活躍的從業者,進行了一次坦誠的私密分享。這是由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和騰訊新聞聯合發起的穀雨非虛構論壇,並同期啟動穀雨獎,目的是「為優秀創作者助力」。

過去一年,我們見證了許多高品質的非虛構作品誕生。但信息繭房、社交媒體、娛樂周邊、直播、短視頻,這種種構成的信息世界,體現了生活方式的巨大進步,也使人感到困惑難解:為了了解一個事實而花費很長時間工作,並寫就一篇嚴肅而漂亮的長文或攝製一部深沉而精緻的長片,是否應該放棄?這項工作還有多少人在做,又該怎麼去做?正是在這個背景下,我們邀請了五十多名業內最具實力的作者和紀錄片製片人、導演,在古北水鎮進行了這次分享。


「非虛構的標準有待建立」

穀雨獎發起人、騰訊網副總編輯楊瑞春在論壇上致辭時認為,非虛構作品「應該說它確實是越來越奢侈了」。

楊瑞春舉了騰訊網總編輯李方寫的一篇文章《世界上最昂貴的奢侈品》,認為媒體大部分都是或者微利或者虧損的生意,更多的應該是情懷或者價值觀的投入。「在今天這樣一個複雜的環境里,想要堅持做媒體,想要堅持做好媒體,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從商業化角度看,非虛構作品的生產周期非常長,並且不是產出很高的創作品類,因此是其中的頂級奢侈品。

穀雨獎發起人、騰訊網副總編輯楊瑞春致辭

楊瑞春對當下的非虛構寫作狀況有些擔憂。她發現,近幾年「非虛構」雖已成為熱詞,但很多稿件並未釐清非虛構的概念,因此,非虛構的標準有待建立。在這一點上,她與知名非虛構作者、穀雨獎評委召集人李海鵬達成共識。二人都認為,好的非虛構作品應關注現實議題和公共利益,觸達大眾圈層的範圍,同時注重敘事質量。

非虛構對作者提出極高的要求,「首先應該是一個有才華的寫作者,要有非常嚴格的非虛構規範的訓練,還需要有一個記者的敏銳和挖掘深度的能力,甚至需要對人性有非常敏銳的觀察。」目前,非虛構寫作有陷入套路化模式的危險,在技術上需要突破創新,還面臨後繼人才缺乏的局面。

「騰訊新聞和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一起做這件事情,一定是更純粹地支持創作者,激勵這群還在堅持的手藝人,做出有專業性、有創新性的專業作品。」楊瑞春說,穀雨獎還設置了校園獎來鼓勵更多的年輕人進入這個領域,同時也設置了公益報道獎,希望更多的有公益價值的非虛構作品出現。


「寫作和公益,都是讓人心向善,對社會有益的事業」

穀雨獎評委、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副秘書長傅劍鋒致辭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副秘書長傅劍鋒在致辭時表示,騰訊公益和騰訊新聞聯合支持非虛構創作不是巧合。「因為我們有一種初心,有一種執念,就是想通過創造性的努力為這個社會和這個時代留下有價值的東西,最好是這些東西可以改變什麼,能夠讓人心向善,讓這個社會向好。寫作就是這樣的方式,公益也是這樣的方式,寫作和公益這兩種不同的方式在這裡相遇。」

「穀雨工作室成就非常卓越,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中國互聯網平台上最優質、規模最大的非虛構創作平台,也聚攏了中國最好的一批有理想、有一流的創作能力的新聞人、作家、導演等等。它也最有資格推動非虛構寫作界的榮耀之冠穀雨獎。」傅劍鋒說。

此外,騰訊一直在以科技驅動人心向善,主張「科技連接信任,讓每一個微小的善行更有力量」。此次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對非虛構領域的資助同樣秉持這一理念。傅劍鋒期待創作者能一直秉持初心,關注現實和公益,創作出促進人心向善的一流非虛構作品。在信息過載的時代,他覺得「更需要有一群人,不被浮華、喧囂、還有唯利的流量、膚淺的情緒所影響的人,用沉靜的心,用理性的筆,用優雅的故事寫作,寫出與這個時代相襯的作品,並且不斷地引領人心向善」。


「寫作者應具備整體性的能力」

論壇上,著名導演賈樟柯以穀雨「特別讀者」身份出席。他用自己的創作經歷分享了對非虛構創作的看法。

穀雨特別讀者賈樟柯致辭

賈樟柯回憶了過去21年在電影工作中所參與的非虛構影像和文字創作。多年來,他一直堅持拍紀錄片,直到2010年的《海上傳奇》前,幾乎保持一部故事片、一部紀錄片的節奏。

賈樟柯提到一個觀點:現實在成為作品之前是不存在的。發生的故事、存在的問題,如沒有通過記者、作家、導演的提煉、觀察和發現,在現實世界裡物理性的存在未必存在於人們的認知中,不一定會使人有所觸動。

他舉了個例子,好比工廠里的一張椅子,一直存在那兒。有一天,這張椅子被畫出來、拍出來、放到展廳去,人們才能通過這些作品了解在這個作品、這張椅子之上的人的痕迹,理解坐在椅子上的人的工作環境和生存狀況。

賈樟柯注意到,近兩年「非虛構寫作」已成熱詞,但也伴隨著很多不了解創作的人的誤解,繼而忽略了創作者非凡的創造性。他認為創作者需要具備非凡敏銳的洞察力,能夠了解故事或人物生活情感中的內在邏輯。此外,還要有表現力,將之呈現出來。

「人們通過零散的生活碎片認識現實世界,但寫作者應該具備整體性的能力,即將局部發生的事情放在總體性裡面去思考的能力。這個總體性包括歷史的、政治的、科技的、時間性的、人類發展、社會發展、國家發展等。」賈樟柯說,他的很多故事、很多電影包括虛構的作品,也很多來自真實的世界,「虛構跟非虛構也都是通向事實的一個橋樑」。

2013年上映的作品《天註定》中,賈樟柯意識到關聯性、結構性的重要性。電影中涵蓋了此前不久的新聞熱點事件和議題等,「為什麼要把這4個故事集中到一起?它背後有很多作者的結構性考慮,這就是剛開始我講的『現實存在著,但是它不一定成為現實的經驗』。只有通過寫作、影片它才能變成一種可供分享、可供理解的現實經驗」。

作為一個讀者,他一直關非虛構寫作。賈樟柯覺得在這樣變化劇烈的年代,這樣大的國土面積,「只有通過非虛構的影像和寫作我們才知道此時此刻怎麼活著」。


「最重要的是作品的核心價值」

在對話環節,圍繞著紀錄片的困境和突破, CNEX執行長、製片人陳玲珍認為,中國紀錄片目前面臨三個問題,一是作者在拍攝時沒想清楚,到底追求商業或是藝術。第二個問題是,在涉及倫理問題時,作者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對待。第三個問題則是,用什麼方法把故事說好,把想要傳遞的重點儘可能地擴大,同時不脫離非虛構貼近真實的意圖。

紀錄片主題對話嘉賓:陳玲珍、韓萌與主持人宋曉曉(從左至右)

作為奧斯卡紀錄片的選片委員,陳玲珍特別提到《徒手攀岩》這部奧斯卡最佳紀錄片。「這部影片講人物故事,講運動本身的重點,講了對抗內在的恐懼及外在環境之間怎麼去尋找協調,面對挑戰。」為了拍攝攀岩,攝製團隊需要學會攀岩,同時利用最新的技術手段進行拍攝。陳玲珍說,技術手段的進步使觀眾能看到的作品越來越精彩,「剩下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作品的核心價值」。

紀錄片導演韓萌也認為,紀錄片可能需要承載的一種價值,它需要引發人的思考,它也可以提出問題。「我不認為它能解決太多的問題,但是它可以提出很多問題,這可能是紀錄片所能夠承載的一種社會責任。」

紀錄片主題對話嘉賓:張楠、金輝(從左至右)

導演張楠則對於適應今天的傳播環境有些擔憂,他覺得如果要真的完全適應這種傳播語境,很大程度上會失去它原來存在的力量,會變成另外一種樣子繼續存在下來。那可能就失去意義了。「如果你變了,原來的目的不存在了,你的手段也就不存在了。」

騰訊新聞好雨知時工作室總監金輝擔憂中國紀錄片成為小圈子裡的自娛自樂,缺乏更多生命力。他認為紀錄片行業似乎對當下的關注過於遙遠。他特別提到紀錄片《燃點》,認為這部片子的借鑒意義在於,可將目光投向時代中更激蕩、更富有變化的題材中去。因此,他希望非虛構論壇和穀雨獎能夠像一顆種子,催生出更多新鮮果實。


「被看見是最重要的」

非虛構主題對話嘉賓:主持人葉鐵橋與嘉賓從玉華、張寒(從左至右)

非虛構寫作的分享環節,刺蝟公社創始人、 CEO葉鐵橋提出非虛構寫作面臨的生存困境問題。

《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負責人從玉華首先想到,目前在這個行業能夠留下來的是「稀有動物」,很多人已失去沉迷其中、「忘掉四肢」的感覺。人員經過淘洗之後,反而日子要比以前好。真正開始喜歡特稿寫作的留下來了。

《人物》雜誌兼《每日人物》主編張寒則說,作為自負盈虧的媒體,面臨的最大困難是錢。此外,很大的壓來源於爭奪「被看見」的壓力。人們的碎片時間正被各種視頻、雞湯切割。

「當你在成千上萬的公眾號想出來,想被看見,大家都會覺得看閱讀量是一種非常數字化的行為。如果一篇稿子花了那麼大的精力,沒有被更多人看見,只是在那裡是幾千閱讀量的時候,是讓人覺得很難受的事情。」她說。

非虛構主題對話嘉賓:杜強、關軍(從左至右)

《時尚先生》副主編杜強發現,目前行業內缺少新人,「也許有零散的熱情做這個事,但寫得好的人沒有再繼續出來。原先寫得好的人在不斷流失」。至於如何讓獨立平台更好地生存,這對他而言仍是一個問題。他覺得熱情是地基,但非虛構寫作的興旺發達不能光靠熱情。

非虛構作家關軍注意到,在自我表達時代,一些進行非虛構創作的小型創業公司目前生存得不錯。這類公司更多依靠業餘作者。與此同時,真正靠非虛構謀生的寫作者幾乎沒有,「既是一個環境的問題,本身這種寫作方式對人的回饋不夠,不會產生一個職業的獨立的作者」。

幾位同樣談到非虛構寫作人才培養問題。

從玉華的觀點是,人才的培養是時間的禮物。在時間點到達前,寫作者所能達到的只是技法。她發現,當下,不少寫作者對技法的關注超過了本身故事的力量,對故事的尊重不夠,「大家都走得太快了,太年輕了。」

《人物》的記者團隊普遍年輕。張寒坦承,90後在心智、信息接受度、見識等方面遠勝於上一代。但他們普遍缺少更有力度的東西,「希望這些小朋友們能夠多待一段時間,寫出更好、更有超越的報道」。


穀雨獎4月20日正式開獎

穀雨主編王波總結時提到,非虛構面臨的問題,一是怎麼賺錢,讓投入有與之匹配的回報,這樣重人力物力投入的非虛構行業才能可持續;二是怎麼出圈,高投入、高質量的內容只有觸達更多的人,被不同圈層的人更大範圍地看見,才能真正凸顯價值;三是人才乏力,上一代引領行業的人已經老去或淡去,新一茬有實力的年輕人還沒成長起來,或者說不再選擇這個行業。他期待各方能一起努力,能有更多人加入進來,同時把更多作品傳達給更多懂它的人。

「做優質內容的人需要更專業地活著並活得更好。」王波說。

穀雨主編王波總結髮言

4月20日,在雨生百穀之時,第一期穀雨獎的獲獎名單將與大家見面。接下來的一年裡,由資深媒體從業者、學者、導演等人士組成的評委會,希望找到傑出的非虛構作品,獎掖它的作者,以為支持,不僅期待著嚴謹、上乘的作品,更期待不拘一格、銳意進取的作品。

穀雨獎評委召集人、知名非虛構寫作者、編輯李海鵬在論壇現場簽名

活動現場

撰文 | 施展萍 編輯 | 方成

運營 | 代金鳳 陳樺 校對 | 阿犁 統籌 | 迦沐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穀雨計劃 的精彩文章:

影像改變現實!2019荷賽獎揭曉,獎項得主說

TAG:穀雨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