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有人把李鴻章稱為東方俾斯麥 梁啟超說:太荒唐了

有人把李鴻章稱為東方俾斯麥 梁啟超說:太荒唐了

1901年,北京的冬天格外寒冷,就連空氣都傳出一絲刺骨的寒意。

對於搖搖欲墜的清朝來說,在寒風中傳來的這個消息,比冬天更冷:當年11月7日,暫居在北京賢良寺里的李鴻章因胃血管破裂,大口地吐血,終於不治身亡。享年79歲。

還在陝西西安的慈禧太后、光緒皇帝聞訊,唏噓不已,追加謚號為「文忠」——這是僅次於文正的謚號。在李鴻章之前,僅有林則徐、周天爵、駱秉章、胡林翼等少數幾個漢人,獲得過這個謚號。由此可見,清朝對李鴻章的重視。

蓋棺論定,當李鴻章死後,面臨著後世怎麼樣的評價呢?

《清史稿》評論他為中興名臣:

「生平以天下為己任,忍辱負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氣自喜,好以利祿驅眾,志節之士多不樂為用,緩急莫恃,卒致敗誤。疑謗之起,抑豈無因哉?」

這裡,既誇獎了李鴻章「生平以天下為己任,忍辱負重」的優點,又批評了他「惟才氣自喜,好以利祿驅眾」的缺點,持論較為公允。

而來自民間的評論,則呈兩極化。其中,有一種說法,是將李鴻章必做是「東方俾斯麥」。眾所周知,俾斯麥是德國的鐵血宰相,在政壇上上縱橫捭闔幾十年,通過連年征戰統一了德國,並確立了德國在歐洲的霸權,被稱為「德國的建築師」「德國的領航員」。

將李鴻章稱為「東方俾斯麥」的人,是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

李鴻章奉命籌備建設北洋水師時,柯納德率一支艦隊來到中國訪問,停靠在天津大沽口。柯納德拜訪李鴻章後,極力邀請他前去自己的軍艦上參觀。

不巧的是,到了他們約定的日子,海上突然颳風下雨,波濤洶湧,不能出海。李鴻章不顧柯納德的告誡,冒雨乘坐一艘小艇,穿過險惡的風浪,終於抵達柯納德乘坐的軍艦。

柯納德感慨萬千地說:「中堂大人真是守約之人啊,這麼大的風雨都如期前來,這樣堅毅的性格,很像我們的首相俾斯麥。」

就這樣,「東方俾斯麥」的說法在民間流傳開來。

李鴻章死後,梁啟超寫過《李鴻章傳》。在這本書里。梁啟超寫過李鴻章的落魄,也寫過他的風光,並以不小的篇幅,討論了「東方俾斯麥」的說法。

梁啟超說:「或有稱李鴻章為東方俾斯麥者,雖然,非諛詞,則妄言耳。李鴻章何足以望俾斯麥。」顯而易見,梁啟超認為,將李鴻章稱為「東方俾斯麥」,不是阿諛逢迎之詞,就是荒唐可笑之語。李鴻章根本就不足以與俾斯麥相提並論。

隨後,梁啟超還從「兵事」「內政」「外交」三方面入手,論證李鴻章為什麼不足以與俾斯麥相提並論:

「以兵事論,俾斯麥所勝者敵國也,李鴻章所夷者同胞也,以內政論,俾斯麥能合向來散漫之列國而為一大聯邦,李鴻章乃使龐然碩大之支那降為二等國,以外交論,俾斯麥聯奧意而使為我用,李鴻章聯俄而反墮彼謀。」

梁啟超感嘆說,從這三方面比較的話,李鴻章比俾斯麥相簡直就是霄壤之別,一個在地上,一個在天上。這並不是以成敗練英雄。李鴻章的學問、智術、膽力,都遠遠不及俾斯麥者。因此他做出來的成就,也遠遠趕不上俾斯麥,實際上就是優勝劣汰。

梁啟超最後苦口婆心地強調:

「人各有所難,非勝其難,則不足為英雄。李自訴其所處之難,而不知俾亦有俾之難,非李所能喻也。使二人易地以居,吾知其成敗之數亦若是已耳。故持東李西俾之論者,是重誣二人也。」

意思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大家都有自己的難處。如果不能戰勝這些難處,就不足以為英雄。李鴻章經常念叨自己的難處,卻不知俾斯麥也有他的難處。如果將他們兩個的位置進行調換,他們的成敗仍然早已註定。所以,那些說李鴻章是「東方俾斯麥」的說法,是對他們兩個人的誣陷啊。

【參考資料:《清史稿》《李鴻章傳》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勇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朝欽差大臣想收英國代表的兒子為養子?這是真的
李鴻章一生精明能幹 孫輩裡面卻出了一個敗家子

TAG:勇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