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小說:韓信當上齊王,為日後被殺埋下伏筆

小說:韓信當上齊王,為日後被殺埋下伏筆

小說:韓信當上齊王,為日後被殺埋下伏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與劉邦在正面戰場上每戰必敗相反,韓信在與劉邦分兵後,過黃河、虜魏王,擒夏說,下井陘,破趙,降燕,大大減輕了劉邦在滎陽、成皋一線和項羽相持的壓力。可以說,劉邦的大多數地盤是由韓信打下來的。

但是劉邦在使用韓信時也不是完全不加提防。

按照史書的說法,劉邦得天子之位是天授,也就是劉邦是天生的政治胚子,在君臣之間玩弄權術是他的強項。

劉邦聽從蕭何的意見把位居諸將之上的大將印信交付給一個與自己毫無歷史淵源的人,畢竟是一件非同一般的大事,擅長玩貓捉耗子遊戲的劉邦當然要留一手。

劉邦在分兵給韓信任用他為獨當一面的統帥時,又派親信曹參擔任韓信的副手。這個曹參可不簡單,劉邦在世時,給建立漢朝的功臣排名,他是第5名。劉邦死後,呂后重新排名,蕭何第一,曹參排第二。蕭何是漢朝的首任丞相,曹參是繼任丞相。而曹參繼任資格還是劉邦臨死前指定的。成語「蕭規曹隨」就是說曹參能夠延續蕭何的政治路線不隨意加以改動。

曹參在秦朝的時候是沛縣的小吏,專門擔任司法工作,劉邦擔任亭長其職責之一就是維護地方上的治安,估計那個時候就有工作上的往來。而劉邦和蕭何是好朋友,曹參早年和蕭何關係也很好,劉邦和曹參應該是朋友的朋友。以劉邦在沛縣的活動能量和交遊之廣,兩人應該很早就結識。

也有人說,曹參和劉邦沾點親戚關係。劉邦在娶呂雉之前,有老婆曹氏,劉邦那個後來被封為齊王的大兒子劉肥就是曹氏所生。而曹氏據說是曹參的族妹,也就是說曹參是劉邦的堂舅子。

不管怎麼說,曹參是劉邦的沛縣老鄉,又是劉邦小圈子內最信任的人之一,劉邦把這樣一個人安插到韓信手下做副手,是一種摻沙子的舉動,可以防止韓信有異心。

韓信登壇拜將以後的好多年裡,曹參一直是他的副手,劉邦以曹參為盾,對韓信步步設防。

但曹參是個很穩重的人,作為副手,他從未妨礙過韓信的軍事部署。韓信對曹參也很滿意,從未對於劉邦安插的這樣一個釘子表示過不滿。

也許是韓信根本對此渾然不覺,但我們可以設想,如果韓信有什麼輕舉妄動,曹參可能立即會拿出劉邦的「密詔」,宣布韓信的罪名,然後將其制服。多少年後被打倒的韓信說劉邦「善於將將」,大概也是吃夠了苦頭的由衷之言吧。

劉邦利用曹參對於韓信進行反控制,曹參也並不吃虧。韓信被打倒以後,韓信攻城掠地的大功一一被說成曹參的。如果不是司馬遷以同情筆法給韓信立傳,也許我們永遠都不能明白真相。

僅僅有曹參對於韓信進行反控制,劉邦還是不放心,他甚至害怕曹參遠離自己的控制會和韓信結成一氣。

劉邦是個很會總結教訓的人,當初陳勝在陳縣稱王,派出去搶地盤的也都是自己的老戰友,成了氣候還不是一個個割地稱王,仗著自己有點實力不聽從指揮。這些教訓,劉邦一直念念不忘。

所以,劉邦又把自己的老部下灌嬰、傅寬等都安排在韓信手下,又把自己的拜把子兄弟張耳安排給韓信做高參。

一支部隊跟隨統帥時間長了,就會有感情。在這方面,劉邦對韓信也經常防一手,那就是,每當韓信打了勝仗,威信陡然升高時,劉邦就把韓信手下精銳士卒調到自己手下,而讓韓信重新招募新兵。

對於劉邦的這些小動作,韓信當然也不會完全不知道。只是韓信是個很驕傲的人,劉邦一次次把他的精銳部隊調走,他一次次招募新兵,重新訓練,再一次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韓信以實際行動表明自己忠於劉邦,始終無怨無悔。

但韓信有自己的追求,那就是大丈夫生當亂世,應該建功立業,裂土封王。作為市井之徒的韓信不可能像貴族出身的張良那樣淡薄名利,求名求利是他奮鬥的動力。

這一點上,韓信有點像《水滸傳》里的阮氏三雄,正如阮小七所說:「一腔熱血,只要賣與識貨的。」在韓信看來自己與劉邦的合作關係更象一種市井小民間的生意,我給你賣命,你給我實惠。

韓信在等待機會提出自己的要求,這個機會終於來了。

韓信在破趙降燕以後,接下來準備對付齊國。齊國經濟發達,腹地廣闊,劉邦最害怕齊楚聯手對於劉漢構成威脅。以武力解決田齊的隱患是劉邦的既定方針。由於劉邦把韓信手下的精銳調走了,韓信需要重新招募軍隊,武力平齊的計劃被迫推遲了。

就在這個時候,劉邦手下的謀士酈食其自告奮勇要到齊國去做說客。劉邦很高興,立即給他準備了國書和禮品,前往齊國。當時齊王田齊和掌握實權的田橫也已經做好了戰爭準備。在酈食其的遊說下,齊國君臣願意歸漢,並派遣使者去見漢王,並簽署了聯合攻楚的盟約,同時撤銷了齊軍的一切防禦設施。

但是韓信並沒有接到劉邦停止攻齊的命令。韓信在軍事上確實有一套,劉邦奪走他的主力沒過多時,他就又拼湊起一支新卒老兵混雜的雜牌軍隊,稍加訓練,就準備攻打齊國。

部隊在前進過程中,齊王歸順的信息已經傳來,論理,韓信應該向劉邦請示下一步如何行動。可是,這個時候謀士蒯通向韓信說了一席話:

「你按照漢王的命令攻打齊國,又沒有接到停止攻擊的命令,為什麼不能按原定計划進行攻擊。如果酈食其一介書生,憑口舌之勞就收服齊國70多座城池,你身為大將,統帥數萬人的軍隊這些年只不過平定了趙國50多座城池,那在其他人看來,你堂堂一個將軍,難道還比不上一個窮酸讀書人?」

一席話激起了韓信的鬥志,韓信可不願意讓一個手無寸鐵的腐儒蓋過自己的風頭。而韓信新招募的士卒也需要在戰鬥中訓練成長,韓信眼睜睜看著劉邦一次次把自己親手打造的軍隊拉走,當然不願意放棄這個重新拉起自己隊伍的機會。

而韓信更為渴望的是擁有自己的地盤。劉邦在韓信平定魏、代、燕之後,沒有封賞韓信,而是封自己的老朋友張耳為趙王,韓信反而從大將軍降職為張耳的相國。對於這一點,韓信是有想法的。這次出擊齊國應該說是擴張勢力的最佳時機,一旦得手,便可以向劉邦邀功請賞。

蒯通在這個時候提醒韓信說漢王只有伐齊之詔而無罷戰之令,可謂恰到好處。而韓信手下的大將曹參、灌嬰等也希望通過戰爭重立新功,軍人的使命就是通過沙場征戰建功立業,在這一點上,他們和韓信的立場是一致的。所以,他們明知漢齊結盟而不勸韓信休戰。

從劉邦來說,一方面他不願韓信功勞太大,因為韓信的功勞越大,他要付出的成本就越大。另一方面,齊漢雖然結盟,他還是不太放心。齊國實力強大,只要他和項羽一天沒有決出勝負,齊國就會在楚漢之間搖擺。劉邦是個很理性的人,他並不相信一紙和約所帶來的和平。劉邦心想,讓韓信教訓他們一下也好。這就是劉邦在漢齊結盟情況下,對韓信攻打田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原因。

劉邦的想法是,韓信如果打輸了,就以韓信違令為名施以懲罰,同時派使臣向齊王賠罪,修補同盟;如果韓信打勝了,齊的有生力量被消滅,齊地的問題就一勞永逸地解決了。所以,劉邦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韓信作為常勝將軍運氣一向不錯。

漢齊結盟以後,齊地的軍民沉浸在和平的氣氛,而且韓信進攻的時機又選擇在新年之際。猝不及防的齊軍在韓信的突然襲擊下一擊即潰,齊王田廣逃往高密,田橫逃往搏陽,而說客酈食其則被憤怒的齊國君臣活活烹殺。

齊王田廣一邊逃亡一邊派人向項羽求救,項羽在拖延了一段時間以後,還是決定顧全大局,派大將龍且率領20萬大軍東救田齊。這一來,劉邦在西線的日子就好過了。

不久,韓信的漢軍和龍且的齊楚聯軍在濰水東岸擺開陣勢。龍且是個有勇無謀的人,根本沒有把韓信放在眼裡。開戰之前,他在部下面前說:「韓信這小子,以前到處蹭飯吃,自己保住小命活下去都很難,後來還鑽人家褲襠,是個膽小鬼,哪裡是我的對手?」

韓信可沒有功夫鬥嘴皮,這個時候他正在研究破敵之策。韓信仔細研究戰場地形地貌,決定水攻破敵。

韓信連夜秘密派人裝滿一萬多個沙袋,將濰水上游堵起來,這樣,下遊河水就變淺了。次日上午,韓信率軍過河進攻龍且。龍且親自率領大軍迎敵,雙方交戰沒多久,韓信就下令退兵。不知是計的龍且下令全軍渡河追擊,想一舉殲滅韓信的軍隊。當龍且的軍隊衝到河中心時,韓信命令埋伏在上游的漢軍扒開沙袋,飛奔而下的大水將正在渡河的齊楚聯軍截為兩段,原先撤退的漢軍順勢回兵掩殺過去。

這一仗,齊王跑,龍且死,韓信盡得齊地。韓信在此戰中表現出來靈活多變的高超戰爭藝術,戰必勝、攻必克,一時間威名四起,風頭之勁足以與項羽、劉邦爭鋒。

消滅了龍且20萬大軍,平定了齊地,韓信覺得這一次有資格向劉邦要求封賞了。於是,韓信派了使臣到廣武求見劉邦。使臣向劉邦呈上一封親筆信,信里說,齊國這個地方民風狡詐,反覆無常,如果不給韓信一個代理齊王的名義,恐怕這個地方很難安定。

當時,項羽把主力放在正面戰場,成皋前線壓力很大,劉邦日子很難過。韓信在這個節骨眼上不主動提出帶兵增援,而是趁機向劉邦勒索,要權要名要利,劉邦很惱火,覺得韓信很不講政治。

所以,劉邦看完信便開罵:「他奶奶的,老子被圍困在這裡,盼星星、盼月亮,指望你來解圍,你卻要自立為王……」

就在這時,劉邦的兩個頂級智囊張良和陳平一左一右,各踢了劉邦一腳。

劉邦是個反映很快的人,一下子頭腦冷靜下來,讓侍者遞上一杯水打打岔。張良乘機跟劉邦咬耳朵:「我們這裡戰事不利,哪有餘力阻止他稱王?不如順水推舟立他為王,好好對待他,讓他為大王守衛齊地,否則恐怕會發生變故。」

劉邦一經點撥,即時省悟,馬上順著剛才的語氣接著往下罵:「大丈夫平定諸侯,立下大功,要做就做真王,做什麼代理齊王。」於是劉邦揮手讓韓信的使者退下,同時派張良為特使,代表自己前往臨淄,向韓信頒發玉璽等信物,冊封韓信為齊王,同時要韓信出兵擊楚。

韓信雖然如願以償地當上齊王,但是他這種勒索賞賜的方式,純屬趁人之危,引起了劉邦的不滿,也為日後被冤殺埋下了伏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雷國學 的精彩文章:

小說:林沖排名列關勝之後並不冤
8、位列五虎將的官二代好漢,不折不扣的愛國英雄

TAG:雲雷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