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曾為中國取了一個名字,不論歷史如何演變,一直沿用至今!
秦始皇曾為中國取了一個名字,不論歷史如何演變,一直沿用至今!
文/春秋歷史會
作為世界上現存的文明古國,中國不論是歷史,還是文化,都有著十分深厚的底蘊。在這樣的歷史進程下,我們中國也有過很多的稱呼,像華夏、中華,以及外國人眼中的「天朝」和「東方天堂」等等。不過,在這數千年的時間裡,被使用最多,且沿用至今的稱呼,還是「中華」。
據說,「中華」這個名字的由來,與我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有關。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秦始皇是一個非常有作為的皇帝,他用了10年的時間,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200多年的叛亂,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此後,秦始皇也作出了許多傳奇而又福澤後世的功績,例如修靈渠、造城池,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等。
而為了標榜自己的豐功偉績,秦始皇還從「三皇五帝」中各挑選了一個字,組成了「皇帝」一詞。因為他是歷史上第一個皇帝,所以人們也稱呼他為始皇帝。這個稱呼一直沿用了2000多年,知道清朝滅亡後,這個稱呼才消失。但是,秦始皇給中國取的名字「中華」,卻一直沿用至今。那麼,這個詞到底有什麼含義呢?為何要取這個名字,又憑什麼能沿用數千年呢?
首先,中華里的「中」字,其實是指「中間」、「中庸」、「正統」的意思。在最早的時候,中國還被統一稱呼為「華夏」,當時天下最富饒的地區,就是中原地區,人們為了爭奪中原這塊地盤,便有了之後的天下大戰。當時的古人對於地理的認知,還停留在「天圓地方說」,認為只有天下的中心點,才是最正統、最符合人們居住的地方,所以很多人都將自己居住的地方稱作是「中」。而沒有帶上「中」字的地區,就會被看作是蠻夷之地。
其次,中華里的「華」字,有代表的是繁榮、強大的意思。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之後,希望自己的王朝能繁榮富強、國泰民安,所以便啟用了「華」字,來寄託自己的美好願望。
並且,因為「華」字起源於華胥氏,在《列子黃帝》的記載里,華胥氏生下了伏羲和女媧,而後女媧生下了少典。而這個少典,則分別生下了炎帝和黃帝。這樣一來,華胥氏便是炎黃二帝的祖先,秦始皇以「華」字為名,正是蘊含著自己為華胥後代,以及炎黃子孫的意思。
最後,還有一個說法,稱「中華」是上古時期流傳下來的,代表著天下統一,以及民族復興。在天下大亂、紛爭四起的時候,古人認為這就是所謂的「末法時代」。而往往在這個時候,都會有一個人挺身而出,結束天下的戰亂,讓天下重歸一統。而這樣的大一統局面,就會被喚作「中華」。因此,在戰亂的時候,「中華」這個詞是不會出現。
而到了漢朝的時候,中華便被廣泛用於國家的稱呼,並且一直秉承這人們對繁榮、富強、和平的意願,以及對自己「炎黃子孫」身份的認同,傳承了數千年。當然,到了如今,不論是華夏,還是中華,都代表著中國,也代表著和平與統一。
(圖片來源網路,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