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

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

[摘 要]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是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成功實踐的科學總結,也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新時代教育事業發展實際相結合的科學指引。要堅持將創新作為推進教育事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堅持問題導向與系統思維,深入推進教育改革創新,不斷取得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勝利。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教育改革;教育創新;問題導向;系統思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以創新精神引領教育事業發展的動力變革,以改革破除制約教育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一批標誌性、引領性的改革創新舉措取得明顯成效。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是我國教育事業實現歷史性變革的根本動力,也是新時代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必由之路。

深化教育改革創新是推進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創新是驅動發展的第一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深刻轉變的背景下,針對社會發展動力問題,提出了「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新論斷,在新的高度論述了創新對於國家發展、民族振興與社會進步的巨大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把科技創新比作我國發展的新引擎,那麼改革就是點燃這個新引擎必不可少的點火系。我們要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點火系,把創新驅動的新引擎全速發動起來。」不僅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對古今中外發展與改革實踐進行了科學總結,從更為宏觀的層面多次強調創新對於人類社會發展以及我國在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變革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誰排斥變革,誰拒絕創新,誰就會落後於時代,誰就會被歷史淘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創新發展」放在「五大發展理念」之首,提出「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改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我國40年來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也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黨和國家保持生機活力的關鍵,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也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最鮮明的品格。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夯基壘台、積厚成勢、攻堅克難、砥礪奮進,同時改革集中推進、全面深入、成果顯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投身改革,匯聚起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正能量,譜寫了改革新篇章。

新時期推進教育事業發展必須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創新是時代進步、國家發展、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根本動力,也是新時代推動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時代主題。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了「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這一時代命題。改革進程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的辦法來解決。改革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創新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唯有不斷改革創新,才能不斷破除制約教育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解放和發展教育生產力,使教育事業發展更加符合教育規律,符合社會需求,符合時代潮流。只有始終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以創新引領改革,以改革服務創新,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教育發展模式,我們才能築牢教育這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才能謀好教育這個「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不斷使教育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同人民群眾期待相契合、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

深化教育改革創新要堅持鮮明的問題導向

教育領域的改革是一場全面、系統、多維的龐大改革實踐,不僅涉及多個方面的體制機制改革,以及相應的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而且涉及多個教育學段、多種教育類型,以及多重教育任務。這就要求以系統思維、全局意識和全球視野認知教育改革,用普遍聯繫的觀點設計教育改革,用統籌兼顧的方式推進教育改革。

一是推進教育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解教育資源供求矛盾

當前,我國教育發展進入了公平問題和質量問題並存、鞏固基礎與追求卓越並重的新階段,教育事業發展的總體目標呈現複雜化與共時性的階段性特徵。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需要有效回應區域間、城鄉間、群體間對教育事業發展的差異化訴求。新時期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在保證教育資源供給總量,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的同時,還要不斷優化教育供給結構,提供多樣化的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在維護受教育者合法權益的同時,還要持續提高人民群眾對於教育事業發展的獲得感、滿足感、幸福感。考慮到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在可預見的未來,「保基礎」「優結構」「提質量」「促公平」四大問題將會長期共存,教育資源的供求矛盾的共時性特徵也將更加凸顯。這就要求深入推進教育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質量,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教育公共服務的差異化需求。

二是深化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切實提升教育治理水平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題中之義。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到了戰略全局高度。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要求「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這為教育等各個領域的治理能力建設明確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教育行政部門作為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引領者,須秉持溝通、協商、合作的治理思維,以「放、管、服相結合」作為推進「管、辦、評適度分離」的有力抓手,創新行政管理方式,推進教育管理方式從直接的強制干預向間接的柔性影響轉變,加強與教育服務提供者和教育服務接受者雙方之間的聯繫、溝通與合作,充分發揮政府在標準制定、依法監督、信息服務等方面的作用,讓教育行政管理成為聯結教育服務提供者與教育服務接受者的重要橋樑,構建政府、學校、市場、社會之間的新型關係,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教育治理體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教育治理格局。

三是扭轉不科學的教育導向,建立科學合理的教育評價體系

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就是要改革評價導向機制,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加快形成有利於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有利於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有利於競相成長各展其能的激勵機制、有利於各類人才脫穎而出的競爭機制,培植好人才成長的沃土,讓人才根系更加發達,一茬接一茬茁壯成長。」凡是不利於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做法都要堅決改過來,讓那些針對學生能力與綜合素養的教育教學方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課程與教材體系建設等,真正成為教育改革創新的主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旗幟鮮明地提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

四是全面依法治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法治體系

依法治國是黨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作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宏大目標。從「法律體系」到「法治體系」這個「一字之變」深刻表明,我國的法治現代化的基本範式正在發生從以規範為基礎的制度體系現代化向以執行為導向的運行模式現代化的重大轉變。具體到教育領域,全面依法治教,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法治體系是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在整個改革過程中,都要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發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加強對相關立法工作的協調,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只有將改革的「破」與法治的「立」結合起來,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教育改革,才能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提供法治保障。要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法律規範體系,努力實現不同法律規範間的兼容協調;要著力實現法律運行不同環節之間的協調與配合,推進教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構建立法與執法環節之間的良性互動關係,建立高效的教育法治實施體系。

深化教育改革創新要樹立系統思維

習近平總書記將馬克思主義普遍聯繫的觀點運用到全面深化改革問題上,提出「中國改革經過三十多年,已進入深水區,可以說,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如果說在改革開放初期,本著「各自為戰、先易後難」的原則,摸著石頭過河,通過在單一領域內統籌改革實現了快速發展,那麼隨著改革逐步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各領域的關聯度和依存度不斷增強,單項改革的外部性明顯提升,改革的複雜性、敏感性、艱巨性與改革初期不可同日而語。解決這些問題單靠某個領域、某個部門、某個地區「小修小補」式的碎片化改革已難以為繼,必須具有系統性的思維、全局化的視野和協同作戰的智慧,抓好各項改革的協調配套和系統集成,實現各個領域、各項改革之間的相互兼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加強各項改革關聯性、系統性、可行性研究。我們要在基本確定主要改革舉措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各領域改革關聯性和各項改革舉措耦合性,深入論證改革舉措可行性,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係,使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實際成效上相得益彰。」

作為具有基礎性、先導性作用的關鍵部分,教育事業在黨和國家整體戰略布局中應當居於優先地位,其他相關領域應當服務於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應當尊重教育事業發展規律,並為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下好優先發展教育事業這枚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單靠某一個或某幾個部門往往力不從心,這就需要建立更高層面的領導機制。」不僅如此,習近平總書記並未將教育改革視為一個單純的政府建構過程,而是將其視為一個更為宏大的社會建構過程。在全國教育大會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教育、婦聯等部門要統籌協調社會資源支持服務家庭教育。全社會要擔負起青少年成長成才的責任。」這就要求我們在給多頭管理「做減法」的同時,也要在政府、市場、社會、家庭等多方主體間「做乘法」,努力構建協同網路,凝聚全社會的改革合力。

堅持深化教育領域改革創新,需要我們深刻把握新時代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階段性特徵,以推進黨和國家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為著力點,突出制度建設與機制創新的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作用,秉持系統思維,加強頂層設計與整體謀劃,立足教育領域改革發展的特殊性,充分發揮多方主體、多種力量在推進教育事業改革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協調好、處理好教育行政部門與其他相關行政部門之間、教育行政部門同市場主體、社會主體之間的複雜關係,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教育改革多方協同體系,形成制度合力,保障教育改革切實、有效、深入推進。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

[2]賈立政.在堅持問題導向中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7-09-14.

[3]劉復興.教育政策的價值分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4]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七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教育大會重要講話精神[N].中國教育報,2018-09-19.

【作者單位:高杭 中國人民大學,余雅風 北京師範大學】

《中國高等教育雜誌》2019年第7期 責任編輯:李石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搭建教師職稱評審立交橋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