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大廈將倒,他書生入將抗清20年,卻因叛徒被捕殉葬大明
明知大廈將倒,他書生入將抗清20年,卻因叛徒被捕殉葬大明
1620年張煌言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與所有讀書人一樣,他準備走科舉之路報國,於是,他16歲中秀才,22歲中舉人,按照道理說,他這樣的成就在未來幾年,不難封相入閣,可終究時代的變遷改變這一切,大明已經窮途末路,李自成所率領的農民軍蓄勢待發,清軍一路南下,明知大廈將倒,張煌言看到百姓如此受辱,決意棄筆從戎。
從一個書生入將是不容易,還好,這一切的困難都沒有阻擋得了張煌言,當他聞知江浙一帶的抗清運動正在轟轟烈烈的進行時,他迅速南下,清軍攻破杭州以後,張煌言隨明朝魯王一同退至舟山,在舟山,張煌言四處招收明君舊部以及那些準備抗清的義軍,在他的帶領下,舟山的人民對清軍的進攻進行了頑強抵抗,雖然如此,清軍經過一系列的增兵還是攻克了舟山,張煌言又護送魯王投靠了在廈門的鄭成功。
順治11年(1654年)張煌言曾帶人三次入長江二戰,一年後,張煌言與張名振共同出兵於燕子磯,準備與鄭成功等人聯合軍隊收復舟山等地,當他得知鄭成功攻克鎮江以後,急忙寫信給他希望一舉率兵攻克南京,令人非常惋惜的是,這時的鄭成功中了清軍的緩兵之計,並沒有在約定的時間與張煌言會面,由此,張煌言兵敗。
面對張煌言的頑強抵抗,清政府統治也無不心驚,兩江總督郎廷佐給張煌言寫信,希望他投降,收到信後,張煌言對降書「拒不應」隨後,接著進行自己的抗清事業,在銅陵,張煌言率領的水軍與清朝水軍激戰,最後「撫殘兵僅數百,退次無為,焚舟登陸」
不久以後,張煌言得到消息,鄭成功已經率部攻克台灣,由此,南明政權也因此覆滅,不死心的張煌言又寫信給鄭成功請求出兵閩南地區,被拒絕,他再次寫信請「十三家兵」出征,後因「衰疲」沒有成功,復國無望的張煌言依舊沒有選擇投降清朝,他與旗下數十人找了一個地方,過上了隱居生活,以待時機。
康熙三年,清軍通過叛徒找到了張煌言隱居的地方,將他一舉抓獲,有感於張煌言的忠義精神,清朝派了投降的明朝將領去勸說張煌言,對此,張煌言付之一笑,拒絕投降。1664年9月7日,張煌言被殺於杭州,當他來到刑場時,大義凜然,毫無懼色,臨刑前,他拒絕跪而受戮,面對這蒼茫大地,張煌言「坐而受刃」時年45歲。
朝代的更迭是歷史發展潮流的必然,作為大明的孤臣,他飽學詩書,他豈會不知大明這座大廈將傾?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是古代讀書人的民族氣節,當他看到滿清對於漢族人民的迫害時,他明白,自己的使命,這一生他本可以高高掛起,甚至成為清朝重臣,可是張煌言選擇了一條以死報國的光明大道,偉哉!
※她因怕吃苦與人私奔,丈夫得知後再組美滿家庭,她晚年終得惡報
※歷史上真實的李德全,康熙剛去世不久,就被雍正逼得自盡
TAG:夫子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