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焦慮的谷歌雲會把戰場搬進中國嗎?

焦慮的谷歌雲會把戰場搬進中國嗎?

接連離去的高管、不盡如人意的營收,焦慮的谷歌雲選擇用更開放的方案去連接客戶、開源夥伴、甚至是競爭對手。

北京時間4月10日凌晨,Google Cloud NEXT 2019 在舊金山舉行,這是谷歌雲每年最重要的會議之一。

為了顯示谷歌對雲服務的重視程度,谷歌 CEO 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會議中首先登場,他先公布了谷歌拿下的兩個新增雲服務區域:韓國首爾與美國鹽湖城地區;隨後發布兩款新產品:混合雲平台 Anthos 與無伺服器計算平台 Cloud Run(測試版)。

相比產品層面的動作,谷歌雲 CEO 托馬斯·庫里安(Thomas Kurian)的亮相更加引人注目。

谷歌雲 CEO 托馬斯·庫里安(Thomas Kurian)。圖片來源:GeekWire

自去年11月谷歌雲前任 CEO 黛安·格林(Diane Greene)離職後,曾在甲骨文工作超過20年的庫里安隨即接棒,此次Google Cloud NEXT 2019 也成為他上任半年後的首次公開亮相。

在會議當日,庫里安在皮查伊之後登台,台下的3萬名觀眾報以熱烈的歡呼,皮查伊還打趣道,在谷歌雲上任至今,庫里安已經見過了上百家合作夥伴,「他的工作節奏正在挑戰 G Suite 和 Google Calendar 的極限。」

擺在庫里安面前的形式並不樂觀。

由於谷歌雲前任 CEO 格林的市場開拓能力不足,谷歌雲尚未搭建起有力的渠道合作夥伴網路。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目前,谷歌雲銷售團隊的規模大約只有亞馬遜 AWS 和微軟 Azure 的十分之一到十五分之一。

「兩年後,我們的銷售團隊規模要達到競爭對手的50%。」庫里安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谷歌雲的市場佔比與營收數字也不盡如人意。

在格林任期內,根據 Synergy Research Group 發布的全球雲基礎設施服務市場份額數據,谷歌雲在2015年至2018年的份額佔比,僅從4%提升到了7%。

今年2月,谷歌 CEO 皮查伊宣稱將在 2019 年投入 130 億美元,在遍布全美的 14 個州投建數據中心以支持雲業務。但根據2018年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Q3財報顯示,其雲計算等其他業務營收為 46.4 億美元,僅比上一季度高出 2.4 億美元。


用「開放」討好用戶與開源夥伴

在亞馬遜 AWS 與微軟 Azure 的夾擊下,加上IBM 的奮起直追,谷歌雲始終處於全球雲市場第三、第四的尷尬境地。從 Synegy Research Group 發布的 2018 年 Q4 全球雲基礎設施服務市場份額來看,亞馬遜和微軟分別佔據 34% 和 15% 的市場,谷歌占 7%。

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

這是庫里安必須要打破的局面。

此次發布的混合雲平台 Anthos 讓谷歌雲的野心昭然若揭。簡單來說,Anthos 是一個架設在谷歌雲之上的託管平台,它可以適配多種雲環境,包括競爭對手亞馬遜 AWS 和微軟 Azure。

你可以將 Anthos 想像成一個收藏夾,不論用戶是在本地伺服器、谷歌雲還是在AWS上,都可以通過 Anthos 進行跨平台的數據與應用管理,這就省去了輪番登錄、數據遷移、重寫API的麻煩。

「有了 Anthos,你可以在任何環境下運行。」谷歌雲產品管理總監 Jennifer Lin 在大會上表示。她還談到,因為無需重寫代碼即可在不同的雲適配環境中運行,這會為谷歌雲在爭取客戶時增加談判砝碼。

「谷歌推出多雲管理產品是一個非常正確的選擇,這對它拿下客戶會產生積極影響。」博雲 CEO 花磊對36氪表示。BoCloud博雲是國內企業級PaaS解決方案服務商,核心產品包括基於kubernetes自主研發的容器PaaS雲平台和多雲管理平台。

花磊結合他遇到的客戶案例進一步談到,多雲和混合雲環境如今已是客戶的剛性需求,但是大部分公有雲廠商都沒有推出能適配自家跟其他公有雲的混合雲管產品,Anthos 的誕生則滿足了企業客戶與開源夥伴對基於開放架構下運營產品的靈活度。

Anthos 也在外媒引發了一致好評。美國創投媒體 Techcrunch 認為該產品讓企業用戶削減了維護成本,即僅需「一塊看板、一份賬單(Get a single bill and have a single dashboard)」。科技媒體 GeekWire 則評價其為「 幾代科技公司渴求的終極目標,Anthos 幾乎實現了。」

谷歌雲的開放還體現在面對合作夥伴的態度中。大會當日,皮查伊還宣布穀歌雲將與 Redis Labs、Confluent、DataStax、MongoDB等7家主流開源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從硬幣的另一面來看,谷歌雲的「開放」頗有些對合作夥伴討好的意味。在亞馬遜與微軟的強攻之下,谷歌雲想用更開放的策略獲得開源社區與集成商的支持,以豐富自身的雲服務生態。

此前,亞馬遜 AWS 與多個開源夥伴曾因潛在的競爭關係發生過摩擦。開發者社區 InfoQ 曾報道過開源內存資料庫 Redis Labs 與 AWS 的矛盾。

2013年,AWS 推出了由其託管的基於開源版 Redis 構建的雲服務,隨著這項業務越來越受歡迎,AWS從客戶賺取了數億美元,卻從未向 Redis Labs支付過一分錢。

另一家開源資料庫公司 MongoDB 也遇見了類似的情況。MongoDB 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Dev Ittycheria 對此表示:「每當一個新的開源項目變得非常流行時,雲提供商就會剝奪我們的技術,將免費軟體放在他們的平台上,然後從中獲取大部分利益,但幾乎不回饋開源社區」。

開源社區與亞馬遜AWS的矛盾讓谷歌雲看到了機會。在主張與開源社區的合作中,「明確邊界」是谷歌雲率先表達的態度。

「業界對於開源技術與雲服務的交付方式的確存在不少爭議,但谷歌在運營Kubernetes、TensorFlow等開源項目中積累了大量經驗,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是需要與這些開源技術公司更為密切的合作。」谷歌雲商業合作主管 Manvinder Singh這樣談到。


想進入中國市場,道路且長

去年年中,彭博曾曝出谷歌雲正在秘密籌備進入中國市場,騰訊與浪潮成為了最終入選談判的合作對象。一旦協議達成,谷歌雲將通過合作夥伴向企業用戶提供G Suite、Google Drive等服務。

谷歌雲已經有了中文版本的網站。

根據國內相關規定,在華運營的雲服務廠商需將數據存儲於本地,且需要獲得申請電信增值服務許可證。由於外資企業不能直接獲得牌照,諸如微軟、AWS、IBM等雲計算公司都選擇與國內IDC服務商合作的方式,在中國市場發展雲服務。

這一過程並不容易。以 AWS 在中國的落地為例。從2013年進入中國,到2017年12月由AWS授權運營的光環新網、西雲數據拿到工信部頒發的雲服務牌照,進入中國近四年的 AWS 才正式被准許運營。

中國雲計算市場的巨大規模依然吸引著這些外資廠商。諮詢機構 Synergy Research Group 分析師 John Dinsdale曾表示:「普遍情況下,雲服務和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發展是全球同步的,但中國是個例外。近年來,全球市場大約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長,而中國每年的增長速度則超70%。」

AWS 在中國的表現也印證了這一觀點。根據IDC在2018年11月公布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半年度跟蹤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由光環新網和西雲數據運營的AWS增速超過三位數,目前以6.9%的佔有率躋身第四。

這樣的市場潛力自然也是谷歌雲亟需具備的。

「國內公有雲的競爭已經如火如荼,如果谷歌雲能在國內找到合適的合作夥伴,再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提供差異性服務,比如AI 相關的公共演算法,就會對其進入中國發展提供不小的幫助」,花磊對36氪說。

找到合適的領路人或許是谷歌進入中國的關鍵。在AWS 的國內落地過程中,前戴爾全球副總裁容永康就成為關鍵角色。

2012年末,容永康成為AWS的1號員工,擔任AWS全球副總裁、中國區執行董事。五年時間裡,從基礎設施部署、搭建團隊、到與監管層周旋、迎合政策,容永康都起到了至關作用。

谷歌在中國也曾有過合適的人選。2017年,時任谷歌雲首席科學家的李飛飛在當年的谷歌開發者大會上高調宣布,將在北京成立谷歌 AI 中國中心。李飛飛在斯坦福的得意門生、前谷歌雲 AI 研發主管李佳將出任谷歌 AI 中國中心首任總裁。

這被認為是谷歌重新在中國煥發生機的前兆。然而一年過後,李飛飛、李佳相繼離職谷歌,「重返中國」再次變得遙遙無期。

還有另一個壞消息——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市場,頭部廠商正在展現出光環效應。根據IDC統計,中國公有雲前五大廠商(阿里巴巴、騰訊、中國電信、AWS、金山雲)的市場份額高達73%,總之一句話:中國市場留給谷歌雲的開採時間,真的不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5G這個萬能鑰匙,能顛覆遊戲領域嗎?
基於糞便DNA做腸癌早篩,「康立明生物」獲3億元B輪融資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