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宮廷紫砂:清朝皇帝都喜歡什麼樣的紫砂壺?

宮廷紫砂:清朝皇帝都喜歡什麼樣的紫砂壺?

專家為您掌眼

「宮廷紫砂」這個名詞,最先由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學者提出,特指皇帝御用的高檔而精美的紫砂器。皇家御用之紫砂器選料嚴格,工藝精湛,在造型與裝飾上更是體現了皇家審美情趣,雍容尊崇,大氣奢華。

明·吳經提梁壺 南京市中華門外大定坊馬家山吳經墓出土

【明代宮廷紫砂】

根據現有的清宮舊藏實物推斷,紫砂進入宮廷的時間最遲不晚於明萬曆年間。但當時進入宮廷的紫砂都經過了「包裝」處理。

明·時大彬款紫砂胎剔紅山水人物圖執壺

一種是以紫砂為胎,外飾雕漆,如故宮博物院藏明「時大彬」款紫砂胎剔紅山水人物圖執壺於砂壺的表面髹有十幾層朱漆,為全世界僅存的一件。另一件明紫砂胎雕漆提梁殘壺壺外的雕漆尚有少許殘存,壺內原舊黃簽上寫有:「宜興窯提梁壺一對,壽康宮。」可知其原為皇太后的寢宮之物。

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宜興窯紫砂雕漆提梁壺

另一種是以紫砂為胎,里外掛釉,明中葉宜興更盛行生產此種產品。其釉色乳濁而富於變幻,與宋代河南鈞窯窯變釉有某些相似之處,明人稱之為「宜鈞」。高檔次的宜鈞製品能夠達到宮廷御用的標準,皇家開始使用宜鈞做文房陳設瓷。故宮博物院舊藏的明代宜興窯器沒有發現「素麵素心」的本色紫砂,雕漆和掛釉紫砂是明代舊藏的宮廷紫砂的特色。

明·宜興窯天藍釉鵝頸瓶

明·宜興窯天青釉蓮花式洗

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宜鈞

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宜鈞祥符銘茶葉末釉葫蘆瓶

【清代宮廷紫砂】

清代康雍乾時期,國力昌盛,宜興紫砂的發展更是進入空前的繁榮時期。其中帝王的偏好,對於宜興紫砂發展起到了尤為突出的影響。清三代時期,宜興紫砂進貢內廷,備受帝王和宮廷人員的青睞,一時間成為風靡宮廷的藝術品。

康熙、雍正、乾隆

自古有言「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他們在位期間,手底下的能工巧匠們都根據各自「主子」的審美偏好,設計了數量眾多的紫砂茶具,進獻御前。

康熙:鍾愛富麗堂皇的琺琅彩

琺琅,源於西歐的金屬繪飾藝術;紫砂,古老中國的飲茶上等佳器。當琺琅遇上紫砂,註定會碰撞出一段浪漫而輝煌的傳奇。

清康熙 紫砂胎琺琅彩萬壽長春海棠式茶壺

康熙年間,中西方貿易禁止被解除後,歐洲的畫琺琅器傳入中國,並以貢品、禮品等形式進了大清宮廷。

清康熙 紫砂胎琺琅五彩花卉茶壺

這些舶來品,引起了清代皇帝及王公大臣的關注。畫琺琅最初是以金屬為胎,後被逐漸移植到瓷胎上成為一種釉上彩繪,在皇室的授意下,又被移加紫砂壺製作中成為一種特殊的工藝。

清康熙 紫泥彩繪花鳥圖笠帽大壺

由於康熙皇帝對琺琅彩情有獨鍾,造辦處根據他的喜好在定製的紫砂素胎上畫琺琅彩,將琺琅融入了紫砂制壺工藝,大大增強了紫砂壺的藝術性,令其擁有了和瓷器一樣色彩魅力,色澤單一的紫砂壺從此也能開出美艷的花朵。

清康熙 琺琅彩四季花卉蓋碗

在閑情品茗的同時,亦能欣賞到壺的精美雅緻。琺琅紫砂壺不是單純地停留在仿古上,更多的體現出一種創新精神,具有技藝價值和收藏價值。又因其燒制的成功概率微乎其微,精美的成品極為罕見,在紫砂壺收藏界一直是非常搶手的藏品。

清康熙 紫砂胎琺琅彩五彩四季花蓋碗一對

清康熙 宜興胎畫琺琅花卉紋茶碗

清康熙 宜興胎畫琺琅三季三果花茶碗


雍正:清新典雅的「文藝男青年」

雍正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水準非常高,從現存文物來看,他算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文藝男青年」。

清雍正 柿蒂起花扁壺

與父親康熙帝華麗恢宏的審美風格不同,雍正在位期間,宮廷紫砂茶具集體呈現出一派典雅的小清新風格。壺身造型規整,沉穩端莊,製作精細,充分展現出了雍正朝宮廷紫砂器的天然泥色之美。

清雍正 紫砂扁圓壺

根據清宮內務府檔案記載,有一次,大臣海望將六把大小不同的宜興紫砂壺帶給雍正。雍正非常喜歡,親自批示:「此款是甚好,找此款打造銀壺幾把,琺琅壺幾把。」 還提出了修改意見:「其柿形壺的把子做圓些,嘴子放長。」

清雍正 菊瓣紋紫砂壺

雍正一朝,幾乎所有的紫砂壺都是類似上面這樣的光素器,表面裝飾很少。器物本身的造型渾樸,線條簡潔,突出強烈的砂料質感。在皇上審美理念的帶動下,雍正一朝,即使是彩釉的紫砂茶具,釉彩本身也非常清秀雅緻。

清雍正 紫砂端把壺

清雍正 窯變釉菊瓣壺

清雍正 五彩堆泥繪禮佛壺

清雍正 描金堆繪攜琴訪友圖大筆筒

清雍正 紫砂描金堆繪打棗圖大筆筒

清雍正 凸雕夔龍花盆

清雍正 宜興窯紫砂花卉竹石紋茶葉罐

清雍正 宜興窯紫砂泥繪蘆雁紋茶葉罐

乾隆:無奢華不紫砂

在所有的宮廷紫砂器中,乾隆時期紫砂器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個時期,紫砂茶具一改前朝風格,從內斂、精緻、考究,變為極度的繁縟、奢華。

清乾隆 黑漆描金吉慶有餘圖紫砂胎茶壺

乾隆不惜工本,為紫砂茶具的工藝改良投入了大量經費,創造了更加繁難複雜的紫砂裝飾工藝,例如大漆描金、金銀彩裝飾、堆泥裝飾等等。

清乾隆 宜興窯紫砂黑漆描金菊花壺

於是,紫砂茶具一改雍正朝質樸清雅的「文人氣」,轉而變得雍容奢華、熠熠生輝,一派皇家貴族之氣盡顯。

清乾隆 紫泥金彩山水詩文壺

不管是黑底描金、琺琅釉彩還是亮紅大漆、泥繪山水,每件作品都是取材考究、精工細作。紫砂表面多以御題詩作和乾隆喜歡的江南園林作裝飾,詩句內容也多為他對茶的有感而發。

於是在乾隆朝,出現了大批壺身帶詩的紫砂壺,比如:

清乾隆 桃花泥粉漿堆泥添金壺

看看他在上面寫了什麼:

溪煙山雨相空礞,生衣獨做楊柳風。

竹爐茗碗泛清瀨,米家書畫將無同。

松風瀉處生魚眼,中泠三峽何需辯。

清秀仙露心詩脾,座間不覺芳堤轉。

清乾隆 宜興窯紫砂御題詩山水人物紋闊底壺

清乾隆 御制泥繪山水乳鼎壺

清乾隆 楊履康 竹段堆泥萬壽荷花壺

清乾隆 貼花蓮塘紋御制詩文壺

清乾隆 紫砂荷蓮壽字壺

清乾隆 太湖石鈕三叉提梁

清乾隆 御題詩松樹山石圖壺

清乾隆 笨岩制紫泥泥繪王維詩意瓜棱壺

清乾隆 御制描金山水詩文壺

清乾隆 描金乾隆御題詩《烹茶圖》壺

清乾隆 陳覲侯制紫泥團龍紋貼花貢碗

清乾隆 雙螭福壽水丞

【清中後期宮廷紫砂】

清乾隆以後,國力日衰,宜興窯宮廷紫砂的製作大不如前,簡單實用替代了精美典雅的風格,但仍然保持著不同於民間紫砂的特殊地位。

清嘉慶 飛鴻延年壺

嘉慶、道光、咸豐時期,壺形偏小,以扁圓、提梁、圓形刻花者居多,此時名家款壺較多地進入宮廷,以彌補皇家使用的不足。道光、咸豐年帶有「行有恆堂」款的紫砂茗壺都是由朝廷統一設計,統一出樣,派人到宜興專門定製的。

清嘉慶-道光 描金西湖圖景詩文井欄壺

同治、光緒時期帶款的器物較多地帶有「客齋」款,喜作各種秀巧的形制,變換各種不同的泥色。「客齋」是金石家吳大澂的號,他與當時的制壺名手俞國良、黃玉麟合作,選出精品進呈宮廷。

清道光 紫砂楊彭年款描金山水詩句壺

光緒朝年款的器物未見,但宣統年款的茗壺不少,這是酷愛紫砂藝術的端方於宣統年出任大臣之時親自指導設計的,底款均為單長方框內豎排篆書款「宣統元年正月元日」,蓋內均鈐兩方橢圓形篆書印章,氣孔左邊為「匋齋」,氣孔右邊為「寶華庵制」。「匋齋」是端方的字,「寶華庵」是他的堂號。這批小型茶壺質光色美,光素無紋,突出砂質泥色的天然肌理,此為清末製作的最後一批帶有帝王年號款的紫砂茗壺。

清光緒 黃玉麟觚稜壺

域鑒APP

快樂收藏·輕鬆入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U鑒 的精彩文章:

玉看皮瓷看底:瓷器底足鑒定25招

TAG:YU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