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科幻改編要是忠實原著,可能就會失敗
面壁人、破壁人、「水滴」......這些《三體》粉絲熟知的科幻元素,在《三體II:黑暗森林》舞台劇中一一化作現實。
4月12日晚,舞台劇《三體II:黑暗森林》在上海舉行首演,該劇由Lotus Lee未來戲劇出品,根據劉慈欣榮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的同名小說改編。原著作者劉慈欣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不看重改編時需要尊重原著,也不介意被誤讀,「文字和舞台的效果完全不同,科幻改編要是忠實原著,可能就會失敗。」
劉慈欣評《三體II》首演:超越第一部
「演員普遍都很年輕,我心中的大史,是個比我年齡都大的人,怎麼會這麼年輕?」在深夜的上海文化廣場,劉慈欣笑談他看完舞台劇的第一感受。「相比第一部,第二部的故事更厚重,更有底蘊,將人類面臨世界末日所感受到的壓抑感,完美地呈現出來。」
整部舞台劇中,劉慈欣最喜愛的是部分3D電影的橋段,例如水滴摧毀地球、羅輯解釋黑暗森林法則等。「表現科幻作品,特效是必不可少的。相比前作,這一部舞台劇中的特效運用目的性和故事性更強,對內容和氛圍更有推動性,不像是第一部,有為了特效而特效的感覺。」
在他看來,舞台劇和小說、電影是完全不同的藝術形式,採用的表達方式也完全不同。「各種的藝術形式都有各種藝術形式的優勢和長處,舞台劇的表達方式有獨特的魅力,是電視電影所不具備的。」在他看來,舞台劇對特效的運用並非首位,更看重運用抽象符號烘托的氛圍和意境,例如第二部中運用的肢體語言,令他印象深刻。
劉慈欣表示,《三體II》舞台劇比第一部更忠實原著,僅在部分作刪節處理。他坦言不在乎原著精神,「科幻改編不需要忠實原著,例如《流浪地球》和原著區別相當大,但觀眾也能接受。」他也不在意被誤讀,「文學作品欣賞的過程就是一個誤讀的過程,現在的讀者從我的作品中解讀出來的那些東西,坦率地說,大部分在我創作中根本就沒有去想。是否誤讀不重要,關鍵是帶給觀眾美的享受。」
《流浪地球》獲得巨大成功後,也引起對中國科幻電影的討論,更提升對《三體》系列電影的期待。談到《三體》的電影改編,劉慈欣表示,《三體》比《流浪地球》的改編更困難,由於電影時間有限,《三體》的故事容量很大,能不能夠完全展現是個很大的問題。同時,《三體》不符合好萊塢電影的拍攝標準。「好萊塢電影的主題必須黑白分明,符合主流價值觀,但是三體太複雜了,難以用一句話描述它想表達的內涵。」
在他看來,中國科幻電影還處於起步狀態,儘管《流浪地球》獲得了成功,但中國科幻電影不可能以同樣的方式複製,投入巨資製作。現在中國缺少一個類似好萊塢的科幻電影工業體系,更缺乏科幻領域的專業人才,例如特效專家和科幻編劇。
「《流浪地球》火了,跟我關係不大。」劉慈欣說。「身為作家,還是會繼續寫作,新的作品將是一個和三體完全不同的故事,關注現在熱門的技術領域,包括生物學、信息學等等。對於人類而言,類似《三體》這樣的危機,可能一百年都不會有,也可能明天就會有。」
製作人談《三體》舞台劇:將繼續沿用國際團隊
製作人李童介紹,《三體》系列舞台劇是國內首次將科幻題材作品搬上舞台,和前作不同的是,《三體II:黑暗森林》的主創團隊全部來自海外,由法國舞台劇導演菲立普·德庫弗列擔綱總導演,舞美設計、服裝設計和特效製作團隊也均為海外背景。
「在科幻製作的創意上,國外團隊有豐富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李童說,「《三體》舞台劇可能是國內第一次調動這麼多國際化資源,打造一個本土的IP舞台劇產品。《三體III》舞台劇將繼續沿用國外團隊。」
她介紹,在《三體II》製作前期,曾想過對故事進行結構性調整。例如把程心的故事加入到舞台劇中,但後來還是決定尊重原著的結構。「劉慈欣給我們最大的支持是,完全不干涉我們的創作,給了充分的自由。」
《三體II》舞台劇中採用的汽幕投影、餘光投影、3D Live Theatre等新媒體技術也是首次應用於舞台。製作團隊表示,相比前作,製作成本略有上升,浮動約30%,目前在北京和上海市場中已回收約50%的成本,整體市場表現良好。「國內市場對大IP已經達到痴迷的程度,但相比知名版權,更重要的還是修鍊內功,將好的演員、好的製作和好的藝術效果呈現給觀眾。」李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