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陳獨秀幾乎落淚的近代中國湖湘精神,從這三個人身上來看!
有人曾經說:「半部中國近代史,皆由湘人血寫就」,還有人說,世界上最倔強的三大種群就是德國的普魯士人,英國的愛爾蘭人和中國的湖南人。在近代中國確實可以發現很多湖南人的身影,維新派為變法流血第一人譚嗣同,憲法流血第一人宋教仁,同盟會為革命斷頸第一人劉道一,留日學生為正義事業蹈海自絕第一人陳天華等等。
1920 年,陳獨秀在《新青年》上發表文章《歡迎湖南人的精神》,那麼今天我們就從選擇三個湖南人來看看湖南人到底有著什麼樣的精神,竟會讓陳獨秀都差點落淚。
奇人楊度
說起楊度這個人可能大家都不太熟悉,但是他曾說過一句話,「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從這樣一句讀起來讓人熱血沸騰的宣言中我們就能看到楊度此人身上所體現出來的精神。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楊度年輕時照片
之所以說楊度是個奇人,是因為在整個近代中國,沒有任何一個人想楊度這樣,先後投身到幾個截然對立的政治派系中,遊走在流氓和革命者的邊緣,卻能受後世敬崇。袁世凱復辟時,楊度和胡瑛、孫毓筠、嚴復等人發起籌安會,為袁世凱出謀劃策。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楊度逐漸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傾向於孫中山。晚年移居上海,寄居在青幫大佬杜月笙門下。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在1929 年秋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所以楊度奇就奇在他角色轉變之多之廣。
楊度手書
要想了解楊度人生前期的活動,必須要從他的師承開始說起。他的老師湖南名宿王壬秋(王闓運),王闓運是什麼人呢?王闓運是一個一生都在致力於帝王之學的人,帝王之學就是物色、選擇、擁戴和輔佐「非常之人」成帝成王的學問,王闓運還曾想將其帝王術賣於曾國藩,但是遭到了曾國藩的拒絕,並且再也沒有得到曾國藩的重用。
王闓運畫像
楊度既然習得帝王術,就想將其賣於帝王家呀。所以在1915年袁世凱要做洪憲皇帝的時候,楊度等人就站出來支持,那時候的他認為他是在「救國」,當時的天津《廣智報》發表了諷刺漫畫——《走狗圖》來嘲諷楊度和胡瑛、孫毓筠、嚴復等人,楊度還說:「我等倡助帝制,實行救國,何恤乎人言。我狗也不狗,走也不走。」
然而從事後來看,洪憲帝制就是一場鬧劇,楊度的帝王術沒來得及施展就已經結束了。1931 年,楊度行將就木之時,他給自己寫了一副輓聯說「帝道真如,如今都成過去事。醫民救國,繼起自有後來人。」這個「帝道」, 也就是他曾經所學的帝王術,到最後被自己徹底否定了。
袁世凱
楊度一生中角色的不斷調整,其實是他在不斷尋找救國之路的一種體現。楊度曾經在日本留學時認識了孫中山,但是他們政見不同,楊度堅持君主立憲,而孫中山堅持民主共和,雖然如此,楊度在回國之際還和孫中山約定若將來失敗就來投奔孫中山。1922 年,廣東陳炯明叛變,孫中山先生退居上海,這時楊度突然前來投奔,從此,楊度走上了民主共和的道路。
後來在北京楊度通過《新青年》等刊物認識了李大釗等共產黨人,接觸到了共產主義學說。在當共產黨人陷入危險時,他傾盡全力,四處奔走營救。1929 年楊度遷居上海,經人介紹,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秋天,經周恩來同志批准成為秘密黨員。
《新青年》雜誌封面
楊度一生坎坷,幾經曲折反覆。但是他的目標一直都是「救國」,他的身上秉承的是湖南人「經世致用」的精神。
書生曾國藩
曾國藩的前半生,走的就是一個書生讀書致仕的道路,直到他官居從二品禮部侍郎。如果沒有太平天國起義,曾國藩可能會繼續過著讀書養氣的日子。1852 年太平天國爆發最高潮時期,曾國藩在朝廷鼓勵地方團練的政策下走上了投筆從戎的道路。他仿照戚繼光的治軍之法,組建了一支以師徒、親戚、好友等人際關係為紐帶的地方團練——湘軍。
我們都知道湘軍開始的經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靖港和九江的失敗差點讓曾國藩喪失了繼續帶領湘軍戰鬥的信心,幸好幕僚們的及時勸阻,才將他喚醒。另外在執掌湘軍前期,職責不清的問題一直糾纏著曾國藩,讓曾國藩行事起來處處掣肘。
曾國藩
曾國藩最能體現湖南人精神的地方就在於他的軍事思想——「扎硬寨,打死仗」,這其實也體現了一部分湖南人的性格特徵。湘軍前期的接連失敗讓曾國藩信心極度受挫,但是醒悟過後的曾國藩就徹底展現了湖南人體內的韌性,這從曾國藩一系列失敗後上書給咸豐帝的奏摺中可以看出來,他將原先的「屢戰屢敗」修改成「屢敗屢戰」,希望咸豐給予湘軍更多整軍備戰的機會。屢敗屢戰的精神就是曾國藩後來的制勝法寶,一直支撐到他攻破天京城覆滅太平天國運動的最後一刻。
心憂天下左宗棠
左宗棠的前半生也是一個書生,但是他不像曾國藩那樣順利考中進士,只是一個舉人。但他並不是一個沮喪頹廢的人,23 歲結婚時,左宗棠給自己寫了一副對聯——「身無半畝, 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作為對自己的勉勵。
左宗棠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後來左宗棠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位貴人——湖南巡撫張亮基。在他40歲時,時值太平軍進攻湖南,在胡林翼的舉薦之下,張亮基力邀左宗棠入幕,左宗棠由此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再後來就是加入曾國藩的湘軍,立下汗馬功勞後被曾國藩舉薦成為浙江巡撫。1867 年,左宗棠奉命為欽差大臣,督辦陝甘軍務,率軍進入陝西攻剿西捻軍和西北反清回民軍。
左宗棠西征
1870年,新疆阿古柏叛亂達到頂峰,左宗棠極力主張收復新疆,加強邊防。李鴻章以加強海防為由,建言放棄伊犁地區。左宗棠堅決反對,向朝廷承諾,給他三年,必能收復新疆。後來就是左宗棠抬棺征新疆悲壯豪邁的場景,從肅州行軍幾百公里到新疆哈密,左宗棠拉開陣勢,準備與俄軍決一死戰,最終俄軍迫於壓力,和清政府簽訂了《伊犁條約》,中俄按圖劃界。
左宗棠收復新疆
左宗棠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是他在官場上卻由於耿直的性格招惹了不少的猜忌。狀告左宗棠的奏章多如雪花擺到慈禧太后的面前,但慈禧的心裡卻很明白:誰能夠不花朝廷的錢,又能夠為朝廷辦事。特別在自籌軍餉方面,左宗棠是個好榜樣。對於這種情況,慈禧太后還特地為左宗棠下了一道公文:「三十年不準參左」。
光緒十一年,74歲的湖南人左宗棠在福州任上噴血而亡,臨終口授奏章,還不忘加強國防,要求建立海軍。接到喪折後,慈禧太后即刻頒布詔諭,追贈左宗棠為太傅,謚「文襄」。在詔諭下達後的一個夜晚,福州暴雨傾盆,一聲驚雷將東南城牆撕裂一個幾丈寬的大口子。當時的老百姓說,毀我長城,此乃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