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住木樓,室內無窗破而老舊,而他們卻活出了城裡人羨慕的模樣
拉祜族是中國最為古老民族之一,中國、緬甸、泰國、越南、寮國等國家都有分布,在我國主要生活在雲南的瀾滄江西岸,以瀾滄孟連等縣居多。「拉」即拉手代表團結,「祜」代表幸福。拉祜族約在春秋戰國時期遷入雲南,一直過著擇山林而居的游牧狩獵生活,歷史上以擅於獵虎而聞名。而依靠山林資源,拉祜族人在居住上也具有十分鮮明的民族個性,多建有樁上雙斜面竹樓。
圖為現代拉祜族人住房,拍攝於雲南瀾滄縣酒井老達保村。這是一個近年發展起來的旅遊村,全村百餘戶人家400多村民全部為拉祜族人。該村由於人人能歌善舞近年被外界人發現而遠近聞名,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慕名來到此村。而此村還有個最大特點,家家住木樓,沒院牆,在木屋二樓的兩端各搭有一個寬大的室外騰空木陽台,村民們在曬台上做活曬穀,也成為他們生活的主要室外場所。
拉祜族人的生存環境多在深山中,交通不便,靠種植茶葉與栽植果樹為生,對外交流不多,所以一直以來使他們處於生活貧困之中。只有近年全國發展旅遊後,這些古老村子才呈現於人們眼前,村民們也認識了外面的世界。而老達保村就是個例子,十年前這裡還是個貧困村,儘管現在遊客多了有人家開起了客棧飯館,但從居住的房屋看,仍顯老舊。
史書中有過關於拉祜族先民居住環境的記載,稱他們「居深箐,擇叢蔽日處,結茅而居」。他們的現代住房有兩種,一種是樁上竹樓,另一種是落地式茅屋。他們建房不用一磚一瓦,全為竹子,木頭和稻草等,呈人字形,和傣樓有幾分相似。沒條件人家一般建一層茅屋,有條件的建的高些建兩層,不過內部也是十分簡陋。
拉祜族人的房子一層是堆放雜物和養牲口用的,二樓為全家人居住的地方。樓室內基本不開窗戶,有的中間有一條走廊,兩則是用竹籬隔成小間的居室。拉祜族人對生活要求不高,他們說,每天能一日三餐有個睡覺的地方就夠了。
走進村中一戶拉祜族人家的2樓,發現木樓里窗戶很小,不開燈根本看不清裡面。設施也很簡單,有的室內沒床被褥鋪在地上,而且還在住室里生火做飯。不解的是,他們做飯沒有灶台,只是在地上放幾塊磚石上面放個鍋灶就煮飯。而地板是木頭的,不禁為他們的用火安全擔心。
拉祜族人家沒有院子,村中公路也是近年才修的,有的還是土路。不下雨天不熱時,他們在樓下的土地上燒木柴做飯,生活簡單隨意。每天在吃飯的早中晚,家家飄出裊裊炊煙,不時傳來雞鳴犬吠,讓你彷彿穿越到遙遠的原始古村落。
由於沒有院子,門前也沒有平地,拉祜族人家的生活幾乎全部在二層的這個陽台上進行。老人坐在這裡曬太陽,女人在這裡做針線活,男人們在曬台晾曬穀物,成為家中的萬能陽台。
在村中,正趕上一戶人家給孩子慶滿月,親朋們都來了,幾位男人女人一早就開始在二樓大陽台中忙活操持中午的午餐。由於陽台的通透性,一家有事全村路過的人都知道。
這戶人家從二層伸出的木陽台是竹子搭起來的,房子不新竹子很新。據稱,由於雨多木頭容易老化,他們的房子和木陽台隔幾年就會漏雨所以得常修常換。一位40左右歲的拉祜族男子在竹陽台上刮樹皮,好奇問他這是幹啥用的,他說是中午做菜吃的,而問他這是啥木頭時,由於他普通話說的不好,一直沒聽清他說的啥,至今不知道這是啥神樹,樹皮居然能刮下來炒菜吃。
發展旅遊的老達保拉祜族村,隨著外地遊客的增多,當地人會告訴你他們的生活禁忌,就是忌客人坐他們門檻,並且不能在門檻上砍東西,客人不能隨便進入主人內房。而接觸外界不久的拉祜族人,民風還是比較淳樸,你隨便走進一戶人家,他們都會熱情對你微笑,有好吃的東西也會拿給你吃。
生活在崇山峻岭深處的拉祜人,喝喝茶,燒燒飯,發發獃,依然過著他們傳統與世無爭的簡單生活。令人稱奇的是,這個以音樂聞名的老達保村,看起來並不富裕,但全村沒有一個出外打工的人,近年村中出了3個大學生,畢業後也選擇回到了家鄉。全村住木樓室內無窗破而老舊,而他們,卻活出了城裡人羨慕的模樣,正應了那句話:沒有絕對的幸福,知足而樂是幸福的秘訣。 【拍攝碼字不易,原創圖文版權所有,嚴禁盜用,違者必究!】
※大地主劉文彩為家人準備的7口棺材,至今鮮亮如新,而他被拋屍
※張學良晚年最愛的一座城,不是東北,病逝後與趙四小姐合葬於此
TAG:圖說故事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