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玉簪記》明清兩代的版本與流傳

《玉簪記》明清兩代的版本與流傳

《玉簪記》明清兩代的版本與流傳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玉簪記》自問世以來,明清兩代刻本不少。這些版本多分藏各處,或流落海外,得見非易。文獻記載中有以下版本:

明萬曆間繼志齋刻本,二卷,國圖藏。插圖見周蕪《中國版畫史圖錄》《金陵古版畫》。《古本戲曲叢刊初集》據之影印,1956年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黃裳校注本即以此本為底本,用汲古閣刻《六十種曲》本為校本,插圖亦采自此本。黃裳在後記中提到「這裡用的底本即是繼志齋本。因為它是較早的、近於原本的一個本子。其他的一些明本,都是極難得見、幾乎是孤本的秘笈的本子,無從一一借校,現在就用汲古閣本進行校勘。因為汲古閣本在明代諸本刊行最晚,是經過一些細密的校訂後後的比較完整的本子。」可見《玉簪記》明代諸刻本流傳稀少之一斑。

明萬曆間文林閣刻本,二卷。與鄙藏本同版。民國時藏北平圖書館,於四九年與中央圖書館書齊攜至台灣,藏於台灣「中央圖書館」,後轉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即當今海內外公藏著錄唯一的一部。見台灣「中央圖書館」善本特藏書目。

明萬曆間長春堂刻本,二卷,傅惜華舊藏,今歸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又見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圖書館。插圖見傅惜華《中國古典文學版畫選集》。

明萬曆間刻白綿紙印本,二卷,首標作:《三會貞文庵玉簪記》,藏者未詳。

明萬曆間世德堂刻本,二卷,日本長澤規矩也(注一)藏。長澤規矩也上世紀二十年代來中國訪書,以五十圓的價格購於琉璃廠路南「保古齋」。購前書曾為徐森玉、趙萬里看過,二人均有意購藏,尚在偕價中,售者私下為多賣錢,被長澤氏捷足先登,致事後誤傳搶了趙氏的書,起了齷齪,長澤請了橋本向徐森玉解釋也無濟於事。見長澤規矩也文《中華民國書林一瞥》。

明萬曆間黃德時還雅齋刻本,二卷,白綿紙印本,鄭振鐸舊藏,現藏國圖。鄭氏得此書頗費曲折,前後歷時達三十年,得後曾為之作長跋。附錄於後,可見鄭振鐸先生愛書之真性情。見《西諦書話》。

明萬曆間蕭騰鴻刻本,二卷,傅惜華舊藏,今歸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插圖見傅惜華《中國古典文學版畫選集》。

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觀化軒刻本,二卷,上海圖書館藏。見周蕪《徽派版畫史論集》。

明末新都青藜館刻李卓吾評本,前南洋中學藏。

明崇禎間蘇州寧致堂刻本,二卷,日本宮內省圖書寮藏,此本收入《傳奇四十種》內。

明末汲古閣原刻初印本,二卷。封面題作:「玉簪記定本」。

汲古閣刻《六十種曲》所收本。題:《重校玉簪記》,系重刊萬曆間文林閣刻本,首葉題:「綉刻玉簪記定本」,無圖。

明刻清印本《新刻重會女貞觀玉簪記大全》,二卷,上海圖書館藏。

清康熙間內府抄本,二卷,國圖藏,殘存下卷。

清乾隆十年(1745)抄本,懷寧曹氏舊藏,今歸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

清乾隆間修文堂輯印《六合同春》所收本,二卷,據蕭騰鴻本重印,國圖、北京大學圖書館均藏。

附:國圖藏黃德時還雅齋本鄭振鐸書跋。

新鐫女貞觀重會玉簪記二卷 明高濂撰明刊本二冊

當我第一次見到這部書的時候離開現在將近三十年了。那時,趙斐雲將赴寧波訪書,馬隅卿恰好閑居在家鄉,斐雲約我同行,我少年好事,一諾無辭。海上颶風適大作,不能作海行,乃經杭州、紹興,乘大汽車達寧波。我們住在隅卿老宅的東廂,晝夜豪談。謀登天一閣不得,則訪書於馮孟顓、朱酇卿、孫祥熊三家。孟顓、酇卿皆盡出所有,以資探討。孫君獨吝,遲遲乃出明藍格抄本《錄鬼簿》後附有續編者,及明白綿紙刻本《女貞觀重會玉簪記》二書。二書出,他書皆黯然失色。我們相顧動容,細細翻閱數過,於《玉簪記》的插圖,尤為欣賞不已,然終不得不捧書還之。獨於《錄鬼簿》則不忍一釋手,以其中的戲劇資料均為第一手的,少縱即逝。乃向主人力請一假,約以次日歸趙。孫氏慨允我們之請。我們心滿意足,抱書而回。就在當夜,拆書為三,由我們三人分寫之,這是值得通夜無眠地來抄寫的。這部抄本後來由北京大學付之影印,人人均可得見之了。過了十多年,在一九四六年的冬天,杭賈赴鄞,購得《錄鬼簿》及《玉簪記》,欲以歸予。我久不購書,且方在窮鄉,亦無力以得之。然如見老友,實在捨不得放開他們。不得已乃舉債以得《錄鬼簿》,卻無能並獲《玉簪記》了。後聞《玉簪記》已為徐伯郊所有,則不復更作收藏想。不意年初上海古籍書店函告云:有白綿紙本《女貞觀重會玉簪記》欲得之否?頗疑即是前書,姑函索閱,書至,果即是孫氏物也。三十年夢魂相思,終得有之,能不謂為書緣有合乎?十多年前,魚與熊掌勢不可得兼,不意於十多年後,二書竟能璧合。此書索價至四百金,可謂昂甚,然不能不取之。聚書滿家,獨此二物縈繫心頭,似燦燦作光。不僅書是白眉,即遇合亦甚奇也。一九五八年四月十日鄭振鐸記。時小園中紅梅正含苞欲放,丁香海棠均茁嫩葉,而郊外柳色已黃,春光徘徊,中人慾醉。

注一:長澤規矩也(1902—1980),日本神奈川人。字士倫。號靜庵。1926年東京帝國大學中國文學科畢業,任靜嘉堂文庫囑託。1929年東京帝大大學院畢業。1930年任法政大學講師,後任教授,從事中國文學史及中國文化史研究,講授「日漢書志學」。1961年以《和漢書的印刷及其歷史》獲文學博士學位。1970年為法政大學名譽教授。1975年起主編《和刻本漢詩集成》。著有《支那文藝史概論》《支那文學概論》《漢文學概論》《日本漢文學史》《漢字、漢語常識》《書志學序說》 《版本的鑒定》《版本的考察》《明代插圖本目錄—內閣文庫藏短篇小說》《和漢古書分類法》《名公書判清明集》《靜庵漢籍解題長篇》《袖珍新漢和辭典》 《爾雅—南北朝刊本》 《周易註疏》《毛詩註疏》《和刻本明清資料集》《 和刻本文選》《和刻本漢籍隨筆集》《明清俗語辭書集成》 《漢籍整理法》 《和刻本諸子大成》等。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還原王圓籙本來面目
傳統文化熱帶動古籍熱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