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你總是委屈自己?請不要把「不值得感」,再傳遞給孩子!
篇 一
卡著點兒的父母
心理諮詢師君,遇到過這樣的問題。
自從結婚,君就和先生自己住,添了寶貝也一樣。
父母雖在同一座城市,但因為隔得遠,一來一回要2、3個小時,走動並不多。好不容易來一回,君早早地就和父母打電話、發微信:早點來啊!早點來啊!然而,每次君的父母都要拖到下午臨近3點的時候才來敲門(明知道3點半,君就要出門接女兒放學去了)。
君的父母說:你是心理諮詢師,時間寶貴,你忙你的,我們不佔用你太多時間。
君一遍遍地告訴他們:我想你們啦!和你們聊天也很重要!
父母卻說:這樣是不對的,這樣是不對的。
明明心裡想著和女兒團聚,為何那般固執地委屈呢?
無論是難以拒絕,還是苛待自己,其實,在這些「委屈「 的背後,是一種深深的:不值得感!
我,是不值得別人照顧的;
我,是不值得別人花時間的;
我,是不值得別人重視的。
那麼,這種 「不值得」 感,是從何而來的呢?
篇 二
鍥而不捨的奶奶
孩子放學,三個一群、五個一夥兒地往前走。相約相伴去同學家玩,也是常有的事情。
這一天,女兒和小依約了來家裡玩,說好了要在我們家吃晚飯,小依媽媽一聽說,下了班就 」飛「 過來要帶孩子回家,說是不能麻煩我們,小夥伴們玩得正起勁兒,媽媽突然反悔,小姑娘不依不饒,眼看著就要哭了,小依媽這才感覺理虧,千恩萬謝地先回家了。
不一會兒,「咚咚咚」門口又響起了敲門聲,這回是小依奶奶來了,一進門就罵開了:你這個熊孩子怎麼那麼不聽話,非要在人家家裡吃飯,快點跟我回去!」著實把玩得正嗨的小夥伴們嚇了一大跳。
小依眼巴巴地望著我:「小萌媽媽同意的……「
禁不住孩子的信賴,我迎了出去:小依奶奶,剛剛和小依媽媽說好了,咱們這裡吃完飯,給她發信息,再過來接。不用客氣的,飯菜都算好人數的,吃不完還浪費了呢。
好說歹說,奶奶才悻悻地走了。
後來,小依媽媽過來接孩子的時候,又是糖果又是餅乾,滿滿地提了一大袋,非要我們收下,然後邊數落著小依邊走出門去:你怎麼能打擾人家呢!這樣的事情怎麼可以呢?……
「不能麻煩別人」 的信念, 「鍥而不捨「 的教導,看似知趣的背後,傳達給孩子的,卻是深深的「不值得」感:我是不值得被人招待的。
就是不能讓你爽 的媽媽
剛剛過去的冬天,和小夥伴相約一起帶孩子泡溫泉,兩個小朋友都帶了玩具進去,在溫泉里浮浮沉沉,探索著浮力的奧秘,不亦樂乎。
泡完澡出來的時候,另一個小朋友的 「霸王龍」 不見了,折回去找,也沒能找到。
回去的車上,小朋友一臉不高興。
於是,媽媽拿出手機,打開淘寶和她說:丟了就丟了,選一個你喜歡的霸王龍吧。
我剛想誇她:媽媽當得真貼心,像姐妹一樣,後面她來了一句:要30個星星換啊!
我悄悄問道:30個星星是什麼意思?
小夥伴說:30個星星,就是30首新古詩。
我又悄悄問:那個「霸王龍」很貴嗎?
小夥伴偷偷一笑,輕聲對我說:才沒有呢,就20幾塊錢。這不是想著,別那麼容易滿足她么!想什麼有什麼,哪兒有那麼好的事兒?來之不易,才懂得珍惜!
中國的傳統美德,要求父母教導孩子:懂得珍惜,不亂花錢,粒粒皆辛苦,節儉是美德……
然而,這裡面有一個非常大的誤區。
有的父母,對於孩子想要什麼東西,有著天然的抵觸,一聽到孩子說類似的話,心裏面就暗暗地產生了抵觸,不管這個東西自己是不是買得起,不管這個東西是不是真的對孩子一點好處都沒有,總是不願意痛痛快快給孩子買。就算買,花錢的時候反覆強調:錢來之不易,要珍惜,東西不可以浪費。
其實,我們光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好好珍惜,但是我們恰恰沒有想到的是:孩子,從爸爸媽媽的這句話當中得到的,是一種匱乏感、愧疚感,覺得我其實是不應該要這個東西的,從而讓他將來,與他人的關係、與金錢的關係變得沉重而艱難。
孩子對父母傳遞的能量非常敏感,如果父母傳遞的是制約和沉重感,那孩子以後一碰到這個東西就能夠感受到,所以他寧可不碰。
比如,長大了以後:
不相信別人能夠接納自己的拒絕,總是一味地接受;
不相信別人能夠輕易幫助自己,總是不敢開口求助;
不相信自己配得上好的工作,總是找吃力不賺錢的活;
即使賺到錢,也無法輕鬆享受,一花錢就覺得愧疚;
還有的人喜歡囤積東西,造成很大的浪費。……
李雪老師說過這樣一段話,深表贊同:
富豪可以花上億元,給家族裡的每個新出生的孩子買份保險,保證他終身不缺錢。
其實我們同樣也有辦法給孩子買一份不花錢的保險,讓他未來與人脈、財富的關係豐富順暢。
那就是:只要我們父母,能夠從各種限制性的信念當中解脫,就能夠輕鬆的創造孩子的豐盛人生。
養育孩子的時候,多一份輕鬆、信任,孩子的未來,就能夠多一份舒暢和精彩。
※與孩子成為朋友,比什麼都重要
※6歲前,哪些規矩是一定給孩子確立的?
TAG:超級育兒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