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吳法憲墓,魂歸故里葬於家鄉,實現臨終遺願,了卻心中44年遺憾

吳法憲墓,魂歸故里葬於家鄉,實現臨終遺願,了卻心中44年遺憾

1915年,吳法憲生於江西的興國縣,雖然興國是他的出生地,但是小時候他就跟隨父親搬遷到永豐縣居住,在他心中這裡才是他的家鄉,所以55年授銜時,他的籍貫為永豐。

他七歲的時候,父親將他送進私塾讀書,五年後又到鄰村小學上了兩年學,在當地有文化的孩子不多,所以村裡建立農民組織後,將他任命為兒童團團長,在第一次反「圍剿」鬥爭中,他曾領著兒童團幫著抬擔架,運送傷員,戰後加入共青團的他報名參加了紅軍,這一年他才15歲。

參軍後的吳法憲因為表現優秀,文化程度也不錯,慢慢受到上級重視,兩年後他不但入了黨,還成為廣昌獨立師十團的青年科科長,他雖然只有17歲,卻已經是位紅軍青年軍官了。

在紅軍升職很快的吳法憲,卻不知親人此時受到的苦難。

圖為興國將軍園中的吳法憲雕像。

1933年,他的家鄉被敵人佔領,村裡因為有很多人參加紅軍,可惡的敵人將村裡房子燒光,把村民趕到深山裡,很多村民因此死去,吳法憲一家七口,最後只剩下他父親一人活下來,幾個月後他知道家裡慘景,非常心痛,但是也無法動搖他參加紅軍的信念。

圖為吳法憲與家人合影。

長征時,吳法憲擔任紅一軍團二團團總支部書記,他這個團因為戰鬥力強一直擔任先鋒,每次有緊急戰鬥任務,他們二團總是衝鋒在前,紅軍勝利到達陝北後,他升任二團政委,抗戰爆發後,在大部分各級軍官降級使用情況下,他能夠擔任八路軍685團政委,可見上級對他的重視。

圖為吳法憲兒子吳新潮(中間)在父親雕像前合影。

1939年5月,吳法憲當時擔任蘇魯豫支隊政委,他與支隊長得到情報,有近兩千人日軍欲向根據地進攻,兩人協商後在蕭縣的張山集一帶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此戰中,他們接連擊退兩股日軍的進攻,殲敵700餘人,不但繳獲大量軍事物資,也解除根據地的危機。

圖為將軍後人在墓前合影。

新中國成立後,吳法憲被任命為空軍副政委,後升為空軍政委,他協助空軍司令員劉亞樓為剛組建的空軍部隊嘔心瀝血,付出大量心血,後來劉亞樓將軍病逝後,他升任空軍司令員。

1960年,吳法憲去廣州開會,回來時決定去家鄉看一看,30年過去了,家鄉並沒有什麼變化,最後一段路他是走了30多里地才來到從小長大的南坑村。此時唯一活下來的父親也在建國初病逝,沒有家的他看到村裡鄉親生活不好,將身上的錢拿出來捐給他們。在這簡單住了一晚後就離開了,此後直到去世,44年里一直沒有回來。

圖為吳新潮在父親墓碑前留念。

1981年,在上級安排下,吳法憲來到濟南居住,他在這裡生活了20多年,直到2004病逝,在最後的日子裡,吳法憲想到44年里一直沒有再回家鄉看一看,心中有些遺憾,臨終前他囑託孩子們,在自己去世後將他葬於家鄉,能夠了卻這一遺憾。

2004年10月17日吳法憲將軍病逝於濟南,子女為了實現父親遺願,將其遺骨帶回家鄉安葬。

點在看、加分享,就是最好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晚聆聽 的精彩文章:

紅軍的一個軍長叛變,蔣介石親自迎接,下場連他自己也沒想到
日本人特訓後潛入八路軍,真假難辨,不曾想上個廁所卻被女子識破

TAG:夜晚聆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