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辛棄疾的另一個身份: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辛棄疾的另一個身份: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辛棄疾(1140-1207年),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他與蘇軾一同開宋詞豪放派之宗,世人把辛棄疾與蘇軾並稱「蘇辛」。

可是,你知道辛棄疾的另一個身份嗎?他還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劍客!正如他在自己的詞中所說的那樣:「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名詩《俠客行》中有這樣一句:「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這句詩用來形容辛棄疾也是最恰當不過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看完下面他這兩個勇敢的故事就明白了。

辛棄疾出生於山東濟南府,當時的濟南已經淪落為金國的地盤,辛棄疾的祖父也在金朝為官。但是,辛棄疾要效忠的國家卻是大宋,而不是大金。

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揮師南下攻宋,在金國管轄區內的原中原宋朝遺民趁機發動起義,以減緩南宋朝廷的軍事壓力。

年僅21歲的辛棄疾也拉起了一支兩千餘人的隊伍,並加入到了耿京領導的山東義軍。

與辛棄疾一塊加入到耿京義軍的還有一名叫作義端的僧人,他也是辛棄疾的朋友,但是,這個義端卻突然叛變,「竊印以逃」,這件突發的事情也連累到了辛棄疾。

耿京為此「大怒,欲殺棄疾」,辛棄疾自知交友不慎,他當下對耿京立下軍令狀:「給我三天時間。」

辛棄疾料定義端竊印後必定投奔金軍主帥,他率領一小隊人馬「急追獲之」,在去往金兵大帳的路上,果然截住了義端,並直接一劍砍下其腦袋,提回來見耿京,由此,辛棄疾受到耿京的器重。

次年,即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當金兵內部矛盾爆發,完顏亮亦在前線被部下所殺,金軍向北撤退時,辛棄疾受耿京的委派,南下並與南宋朝廷取得了聯絡,「奉表歸宋」。

宋高宗大喜,授予辛棄疾「承務郎、天平節度掌書記」之職,又封耿京為天平軍節度使,宋高宗讓辛棄疾帶著委任狀潛回山東,召耿京南下歸宋。

可惜的是,辛棄疾回到山東時,卻得到一個晴天霹靂的消息:耿京已經被判將張安國殺害,張安國投奔到金營,義軍也分崩離析了。

這該如何是好呢?辛棄疾面對此情此景,他對眾將說:「我緣主帥來歸朝,不期事變,何以復命?」

然後,辛棄疾率領五十名勇士,直闖敵營,當時張安國政正在金營「與金將酣飲」,辛棄疾突然闖入,於混亂中生擒張安國,「縛之以歸,金將追之不及」。

隨後,辛棄疾押著張安國,一路闖關南下,抵達南宋臨安(今杭州),把張安國交由朝廷後斬首。

和辛棄疾同時代的南宋文學家洪邁專門寫了一篇《稼軒記》,以形容辛棄疾的神勇:「赤手五十騎,縛取於五萬眾中,如挾狡兔。束馬銜枚,間關西奏淮,至通晝夜不粒食。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

辛棄疾南歸之後,擔任過諸多職務,但他的施政風格依舊帶著幾分劍客的任性,比如他在湖北任安撫使時,「得賊輒殺,不復窮究,奸盜屏跡」。

辛棄疾因此也落下了個「好殺」之名,以致有多名諫官彈劾他「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辛棄疾年少成名,但後來的仕途卻多坎坷,大概也與他當劍客「好殺」而備受爭議有關吧。

本文參考自:《宋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家之韻 的精彩文章:

宋代銅錢通天下:從各地出土及「錢荒」現象分析,堪比當代之美元
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第一個皇后卻是她!

TAG:史家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