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996就是奮鬥?人要有奮鬥精神,但莫把「剝削」說成是「勤勞」

996就是奮鬥?人要有奮鬥精神,但莫把「剝削」說成是「勤勞」

近來,國內的輿論場上,關於「996」的話題吵得水深火熱,包括劉強東、馬雲等人在內的多位企業家,以及各路媒體和網友們,都「撕」得頗為起勁。作為企業家代表的劉強東和馬雲二人在這一場論戰中再三強調「年輕就要奮鬥」,而眾網友卻認為這是「資本家的剝削」。

這個問題,筆者覺得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在同時看完「支持996」的呼聲和「反對996」的呼聲之後,筆者覺得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有人在偷換概念,給大眾做精神綁架。尤其是馬雲和劉強東二者,雖然有些話說的在理,但他們卻一直通過偷換概念的方式,強調所謂的「企業員工要有奮鬥精神」。

對此,筆者的態度很明確:人要有奮鬥精神,但莫把「剝削」說成是「勤勞」,反對「996」不代表沒有奮鬥精神,問題的關鍵在於怎麼奮鬥,是否給了員工應有的待遇和保障。與此同時,我們也要警惕保障過度「養懶人」,走上西方衰退的老路。

1:人要有奮鬥精神,但莫把「剝削」說成是「勤勞」

我們看到,不管是劉強東,還是馬雲,在這一場輿論戰中,一直都在強調996是「艱苦奮鬥」的表現,馬雲甚至粉飾996為「員工的福報」,這是極其錯誤的。因為他們似乎忘記了一件事:公司是資本家自己的,資本家奮鬥得來的是自己名下的企業,員工只是簽了勞動合同,替資本家辦事,並沒義務要在沒有相應報酬和合約以外的情況下為上層賣命。這就好比,你開了一家餐館,你自己起早貪黑努力奮鬥沒有人譴責你,相反很多人會給你點贊,但你沒有資格強迫你的飯店員工拿著2000元的工資給你賣命。

而至於像阿里、京東這樣的企業是否存在「剝削」情況,我們並不能明確,但可以肯定的是,國內很多中小企業確實存在這種現象,為了所謂的業績和公司的利益,不斷跟員工強調「奮鬥精神」,要求員工要「勤勞付出」。並且,很多公司根本不提「加班費用」一事,這不僅不符合法律規定,更是典型的通過偷換概念以達到剝削員工的醜陋行為。

有人說,中國正處於關鍵的發展階段,需要有人去奮鬥和拼搏,所以996應該被理解。筆者同意前半句,中國確實需要更多選擇奮鬥的年輕人,但這不代表就一定要「996」。實現奮鬥的方法有很多,不一定就要加班加點,更不應該以犧牲勞動者的幸福生活與合法權益作為代價。強制996也不一定就能提高企業效益,甚至會消磨員工的意志。所以,與其強制員工996,不如想想如何激勵員工在正常工作時間內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出現拖沓現象,同時通過科學管理制度,提高企業整體效率和經濟效益。

我們鼓勵奮鬥,這個國家依舊需要艱苦奮鬥的時代精神,但奮鬥不代表要為資本上層奉獻自己,奮鬥是為了讓自己和家人更幸福,讓這個國家更強大。自己創業的時候起早貪黑那叫奮鬥,自己開了個餐館忙裡忙外那叫奮鬥,在8小時工作時間裡努力工作也叫奮鬥。所以,為什麼非要美化企業996制度,甚至宣揚「讓馬兒跑卻不給馬兒吃草」的剝削性質的假情懷呢?

因此,我們要明確拒絕這樣的剝削,我們要誓死捍衛8小時工作制!

2:警惕保障過度「養懶人」

我們要反對資本的剝削,但也要謹防保障過度「養懶人」。

劉強東在談996的文章中強調,自己此前創業的時候大家艱苦奮鬥,所以才有了京東的崛起,但後來企業不再實行「末尾淘汰制」,導致京東一路走上下坡路,發號施令的人越來越多,幹活的人越來越少,員工也越來越懶散,混日子的不在少數。

(劉強東文章截圖)

劉強東這一席話倒是沒錯的,他所強調的這種現象,其實在歐洲表現得最為明顯。在筆者曾經所著的《為什麼西方走向衰弱》、《高福利是怎麼成就西方之後,又毀了西方的》、《為什麼中國企業到西方後水土不符》等文中,筆者反覆強調過,西方走向衰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引以為傲的勞動力保障制度失衡了。

在西方多數國家,其實對勞動力的保障初衷都是好的,也值得我們學習。大家都希望通過較高的福利保障以及法律保障,解決社會勞動者的後部之憂,以避免勞動力被資本家剝削。可問題出在了尺度上,不少國家給了工會極大的權力,制定了例如周末不能營業、簽了勞動合同就不能解約之類的法律條例,並且嚴格實施。

於是乎,有著極大權力的工會,開始作妖了。他們慫恿著萬千民眾過上了「兩天一小罷,三天一大罷」的生活,整個國家動不動就鬧大罷工,不斷朝著「6小時」、「3小時」工作制挺進,即便是國家經濟面臨崩盤,也要朝著極端方向前行,最終的結果也呈現在世人眼前了,整個國家、甚至是大洲都慵懶成風,企業競爭力急劇下降,像希臘、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國等國,要麼舉國破產,要麼徘徊在破產邊緣。

而像「周末不能營業,違者罰款」這樣的規定,其初衷是為了保障勞動者權益,可演變到現實中卻是一到周末,幾乎所有的商店都關門,甚至連超市都閉門謝客,這對整個社會的服務保障和經濟發展來說,都是致命性的打擊。

此外,像歐盟各國,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簽了勞動合同就不能辭退」的法律條文,這也使得該地區出現了嚴重的「樹懶風氣」,工作人員喝著咖啡辦事,慢條斯理處理業務的狀況非常普遍。

甚至還出現了一個神奇的群體:工作詐騙黨。所謂工作詐騙黨,就是遊走於各地區之間,通過找工作的方式,騙取企業簽約之後,實施詐騙的群體。

他們的手段通常很簡單,就是簽了勞動合同後,以生病或者其他生活變故為由,提交所謂的有關證明,然後便不去上班了。而按照法律要求,僱主仍然需要在合同期限內支付給不上班的員工全額工資。這種情況並非個案,甚至可以說是「常見的騙術」,這也導致了不少華人企業不敢聘請白人員工。

可以說,社會加強對勞動群體的保障是很有必要的,但像部分西方國家這樣極端的做法,則並不可取,因為這沒有實際考慮人性醜陋的問題,完全是「空中樓閣」式的空想。任何事物都需要有個尺度,必須要權衡好利弊,在規矩之內實施,否則只會帶來「事與願違」的結局,甚至是舉國走向衰弱。

寫在最後:

我們反對企業精神綁架式的剝削,但也不支持極端化的勞動力保障制度,社會要想往好的方向發展,就必須權衡好各個群體之間的「得失」分配,在付出與收穫、權利和義務之間儘可能地達到科學的平衡。

作者:劉斯郎,有態度的95後獨立撰稿人,立足於海內外不同視角看問題的情懷作者。曾創下個人全年全網矩陣閱讀3億次的紀錄。代表作品《超級中國》系列文、《真實的中國與世界》系列文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郎言志 的精彩文章:

用與時俱進的眼光看中國,你會發現一個震撼世界的超級中國

TAG:郎言志 |